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詩經》、《楚辭》比較

《詩經》、《楚辭》比較

詩歌是人類藝苑中最先萌發的種子,是人類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詩經》、《楚辭》比較

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可以非常自豪地説,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的優良文學傳統的偉大國家,其中詩歌是一份極為豐富的遺產。在我國長達數千年的詩歌發展史上,詩人輩出,詩作浩如煙海,特別是題材之豐富、範圍之廣泛,風格、流派之迥異,這些詩人及其偉大作品,其影響之深遠巨大,更是難以盡述。單是先秦時期,我國詩壇上就有《詩經》、《楚辭》這樣兩顆璀璨奪目的珍珠。人們常常把唐詩、宋詞譽為“中國文學雙璧”,其實,從歷史悠久和影響巨大深遠等方面來認識和考慮,《詩經》、《楚辭》才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當之無愧的“中國文學雙璧”,這裏,筆者試圖用比較的方法向大家做一簡要的介紹。

《詩經》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時期以我國文明的主要和重要發祥地之一的黃河流域為中心的文化產物,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光輝起點,主要反映了我國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約500年間多方面的社會生活。而《楚辭》則是戰國後期以我國文明的另一個主要和重要發祥地長江流域為中心的文化產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以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主要代表的文人詩歌集,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直接源頭。《詩經》的作者多達上百人,可惜這些詩人的姓名大都早已湮沒不可考了。

而《楚辭》則是我國戰國時期楚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和他的後學者的作品集,甚至可以説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個人專著詩歌集。比較具體、詳細地説,《楚辭》的作者,除屈原外,還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有着真實姓名的著名詩人。不過,宋玉等人的作品在《楚辭》中保存得很少,因而現在流傳下來的也比較少(在屈原之外的《楚辭》詩人羣裏要數宋玉比較著名,成就和影響也較大),而屈原的作品理所當然地佔了《楚辭》的絕大部分。

《詩經》原稱《詩》,或者《詩三百》(因為收錄了當時的詩歌305篇,取其整數而得名),西漢時期為提高其地位被列為經典而正式命名為《詩經》。《詩經》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人們把這些詩按音樂(或者説是按照其體制)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表現手法常用“賦”、“比”、“興”。人們習慣上把《詩經》音樂方面的“風”、“雅”、“頌”及表現手法上的“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風”是地方樂調,指的是周南、召南、邶風、豳風、衞風、魏風、秦風、鄭風、檜風、唐風、齊風、陳風、曹風等十五國風,主要就是這些地方的“土樂”即民間歌謠,俗稱民歌,也就是當時勞動人民的歌曲;“雅”是朝廷所在地的音樂,分為“大雅”與“小雅”,多為奴隸主貴族所作;“頌”是天子和諸侯祭祀宗廟的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而“賦”是鋪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託物起興。

《詩經》不僅有着深刻、豐富的思想內容,而且在結構上喜用重章疊句、反覆吟詠的形式,在句式上多用四言句而又富於變化,詞彙豐富,用語精練生動,在韻律上,為後世詩歌開創了豐富多彩的韻例。所有這些都表現出我國古代詩歌創作中的巨大藝術成就。而《楚辭》主要來源於屈原以前的'楚國民間的祭歌。當時由於時代的限制,特別是由於科學技術知識的落後等方面的原因,人們還相信祭神可以求得神對他們生產和生活的佑護。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在楚國的這些民間祭歌的基礎上,經過修改加工終於創造出了一種新穎而獨特的騷體詩,使之成為我國古代詩壇上光芒四射、影響深遠的偉大作品。

《詩經》的流傳與影響相對而言特別是在西漢以前肯定要比屈原和《楚辭》大得多,因為在西漢偉大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寫作他的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不朽鉅著《史記》(在《史記》裏有《屈賈列傳》可以證明在此之前屈原和他的《楚辭》基本上沒有什麼名氣,而《史記》將屈原與賈誼並稱也足見當時屈原和他的《楚辭》的地位之低)之前,屈原和《楚辭》肯定是無人問津的,大而言之其流傳和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孔子這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奠基人也對《詩經》有極高的評價,並且親自刪改過《詩經》。

《詩經》、《楚辭》在詩歌的表現形式和手法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或者是直接來自民間,或者是吸收民間文學的滋養,這方面它們有着相同之處。但是《詩經》的句法一般是以四言為主,當然也兼有雜言,而屈原等詩人卻打破了四言詩格式,創造了句法參差不齊,靈活多變的騷體新形式,有利於詩人比較靈活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楚辭》還在篇幅上發展了《詩經》的短篇為中長篇,這也更有利於詩人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表現手法上,屈原還豐富和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

《詩經》的比興大都比較單純,用以起興和比喻的事物還是獨立存在的客體,例如《關雎》中的“關雎”,《碩鼠》中的“碩鼠”;而《楚辭》中的比興卻與它所要表現的內容合二為一,具有象徵性質,比如《涉江》中的“奇服”。特別是屈原大量使用珍奇豐富瑰麗的想象、奇美的比喻與大膽奇特的誇張來塑造形象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更是質樸寫實的《詩經》所少有的。

《楚辭》表現了對理想政治的不懈追求,對腐朽統治集團的無比憎惡,對祖國人民的無限熱愛,感情充沛,因其洋溢着滿腔的愛國主義熱情,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

《詩經》和《楚辭》長期以來都是歷代詩人學習的典範。比較而言,《詩經》比較通俗易懂,《楚辭》則比較深奧難懂。《詩經》在春秋末期經過儒家學派的編訂、“正樂”,作為一門必讀課程在無數的門徒中傳習,特別是在後來漫長的科舉制時期,《詩經》受到整個社會的高度、廣泛重視,成為學子必修、科舉必考的內容,其重要性更是《楚辭》根本無法比擬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m9we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