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血腥中藴含的美好生活,殺年豬散文

血腥中藴含的美好生活,殺年豬散文

豬,是五畜之一。漢字“家”字的下面就是一隻豬,有豬才能為家。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養豬了,把養豬當做是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豬的適應性強、長肉快、繁殖多,所以農村一直把養豬作為家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農村也把殺年豬作為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標誌。平日餵豬攢糞,年底豬也肥了,加上過年,便把豬殺了,補償一年付出的勞動。殺年豬是中國農村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人迎接新年的方式之一。

血腥中藴含的美好生活,殺年豬散文

農村人一般都是自家養的才叫年豬的,他們往往是殺自家養的豬,然後把豬肉醃製並熏製成臘肉,因為臘肉可以存放很長的時間,一般都是要把臘肉放起來過節或者家裏來客人的時候吃,也有把臘肉作為禮品送給別人的。

曾經,在中國的農村,家家户户都會養上一兩頭豬。殺年豬,是農村不成文的一個節目,也是農家的一件大事。雖然才進入農曆的冬季,但漸漸也有了年味。於是,農村的山山嶺嶺,便又多了一道風景:宰年豬。鄉村裏物質匱乏,只求粗茶淡飯果腹,吃肉是一種奢侈的享受,一年之中,只有靠年豬來改善生活。冬至節氣一過,村上便洋溢歡樂和喜氣,家家户户好像約定好的,開始紛紛宰殺自家的肥豬。

此時,最歡快的莫過於孩子,左鄰右舍不管是誰家殺了豬,都會邀請他們和父母一起過來吃一頓,現殺的豬肉和血衁加上時令的`蘿蔔、白菜燒上一大鍋,俗稱“打豬衁”。席間,鄉鄰們圍坐在大桌上開心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起敍舊情、拉家常,其樂融融……殺年豬為中國農村人家過年拉開了序幕,其本身也有節日般的意味。童謠中説“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盼望殺年豬吃肉的心情。

這個時節,最忙的當然是屠夫,由他們“掌刀”,不僅幹得乾淨麻利,而且不“糟踐”有用的東西,把豬的肉和頭、蹄、下水(內臟)、血、骨頭等各部分收拾得井井有條,分門別類,各持其用,拿民間的話説是“能多殺出來五斤肉”。當然,請這些殺豬的“把式”也要給一定的報酬,通常是把頭、蹄、下水中的一部分贈送其為酬資,殺豬者也並不推辭,因為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

一般一個村會有一兩個殺豬師傅,他們他們有着自己的一套傢伙:刺殺的刀和大、小砍刀,豬挺杖,燙豬的腰子形大木桶,還有鐵鈎、剃毛刀、繩索等器具。,從冬至開始,他們就要忙上一整個冬天一直到臘月二十幾,動作快的師傅一天要殺好幾頭豬。

殺年豬的這一天也許是一個農村家庭一年四季中最熱鬧的一天了。

在我們的那裏,殺年豬也是要選一個好日子的,因為農村人都比較傳統,更何況殺豬是一件血腥的事情。在農村,殺豬不像在屠宰場那樣方便,一般在殺豬的前一天,主人家就把殺豬匠(也就是屠夫)請好,並挨家挨户地去請人(一般是力氣大的男人)幫忙揪豬,還會把燙豬用灶火和大鐵鍋準備好。第二天一大早,主人家會燒一大鍋開水,然後就等待着殺豬匠和請好居們到來。一般準備要殺的豬在前一天是不用餵豬食的,而且還要把它弄得乾淨些,以便殺的時候方便一些。

當大家都到齊時,殺豬就正式開始了。主人家先把豬放出豬圈,大家趁豬不注意的時候一擁而上,氣勢洶洶奮力地把豬連拖帶抬地弄上事先準備好的案板,殺豬匠就不慌不忙地從掛在褲帶上的刀鞘裏拔出亮錚錚的殺豬刀從豬的脖子處一下子殺進豬的要害。隨着豬的慘叫聲,熱騰騰的豬血就從殺豬刀進去的地方流入案板下事先準備好的裝有鹽水的盆裏。隨着血的慢慢流出,豬也就漸漸的死去了。這時,殺豬匠會在豬的一隻後腿上劃一個口,用一根很長的鐵籤從這個口裏順着豬皮插遍豬的全身,隨後殺豬匠就用嘴對着這個口吹氣,直到把死了的豬吹脹,殺豬匠的肺活量一般都很大。吹不了的就用打氣筒打氣,因為把豬打脹了燙的時候去毛就方便多了。最後,主人家燒一小堆紙錢或者放一小串鞭炮,豬就算殺好了。

然後屠夫們嫻熟地用剃毛刀將豬毛颳得乾乾淨淨。後續工序便是開膛、摘髒,這時屠夫們似乎是一位技藝嫻熟的外科醫生,能心是心肝是肝地將腔體內各個部件一一分割開來。而此時,廚房裏,女人們正在為“打豬衁”而精心準備着……

這樣的風俗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隨着農村青壯年的外出打工,隨著養豬產業的規模化,農村自家飼養的土豬越來越少,殺年豬,打豬衁正逐漸地稀少了。有一天會不會徹底消失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kxgne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