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九歌·東皇太一_屈原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九歌·東皇太一_屈原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九歌·東皇太一

九歌·東皇太一_屈原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先秦】屈原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譯文

吉祥日子好時辰,恭敬肅穆娛上皇。

手撫長劍玉為環,佩玉鏗鏘聲清亮。

華貴坐席玉鎮邊,滿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蘭為墊,祭奠美酒飄桂香。

高舉鼓槌把鼓敲,節拍疏緩歌聲響,

吹竽鼓瑟聲悠揚。

羣巫嬌舞服飾美,香氣四溢香滿堂。

眾音齊會響四方,上皇歡欣樂安康。

註釋

九歌:《楚辭》篇名。原為傳説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天神名,具體是何種神祇,歷代學者説法不一。

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

穆:恭敬肅穆。愉:同“娛”,此處指娛神,使神靈愉快、歡樂。上皇:即東皇太一。

珥:指劍柄上端像兩耳突出的飾品。

璆(qiú):形容玉石相懸擊的樣子。鏘:象聲詞,此處指佩玉相碰撞而發出的聲響。

瑤席:珍貴華美的席墊。瑤,美玉。玉瑱(zhèn):同“鎮”,用玉做的壓席器物。

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瓊芳:指赤玉般美麗的花朵。瓊,赤色玉。

蕙:香草名,蘭科植物。餚蒸:大塊的肉。藉(jiè):墊底用的東西。

椒漿: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枹(fú):鼓槌。拊(fǔ):敲擊。

安歌:歌聲徐緩安詳。

陳:此處指樂器聲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聲唱,氣勢浩蕩。

靈:楚人稱神、巫為靈,這裏指以歌舞娛神的羣巫。偃蹇:指舞姿優美的樣子。姣服:美麗的服飾。

芳菲菲:香氣濃郁的樣子。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種音調。繁會:眾音匯成一片,指齊奏。

君:此處指東皇太一。

賞析

《九歌·東皇太一》作為《九歌》的開首篇,在全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與意義。“太一”在屈原時代並不是神,它在“東皇太一”中不可能充當神的稱謂;而“東皇”,由於先秦時代的東——春對應等關係,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稱。在沒有更確鑿材料發現之前,“東皇太一”應是春神的説法可以成立。至於“太一”,在這裏的含義是始而又始,象徵起始與開端。

詩一開首,先交待祭祀的時日——因是祭春神,故時日當在春天。選擇春日的吉良時辰,人們準備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東皇太一,讓其愉悦地降臨人世,給人間帶來萬物復甦、生命繁衍、生機勃發的新氣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撫摸長劍上的玉珥,整飭好服飾,恭候春神降臨。開頭四句,簡潔而又明瞭地寫出了祭祀的時間與祭祀者們對春神的恭敬與虔誠。

繼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備的祭品:瑤席,玉瑱,歡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餚美酒。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訴人們,春神將要降臨了。整個祭祀氣氛開始進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詩的尾聲,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於此時降臨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動人的舞姿與外表,“芳菲菲兮滿堂”——是春神帶來的春的氣息與氛圍。歡迎祈盼的人們於是鐘鼓齊奏、笙簫齊鳴,使歡樂氣氛達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樂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態的直接描繪,也是祭祀的人們對春神降臨所表露的欣喜心態。

全詩篇幅雖短,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氣氛熱烈,給人一種既莊重又歡快的感覺,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春神的敬重、歡迎與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賜福人間,給人類的生命繁衍、農作物生長帶來福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kljv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