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關於王叔英《與方正學書》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關於王叔英《與方正學書》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與方正學書 王叔英

關於王叔英《與方正學書》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僕於執事別十餘年,其間情慕之淺深,書問之達否,曰事之細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執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進退、天下之幸不幸與焉。側聞被召,計此時必已到京,獲膺大任矣。茲實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説以進於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難,自用其才者尤難。如子房之於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賈誼之於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則?子房之於高祖,察其可行而後言,言之未嘗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當時受其利。故親如樊、酈,不可得而問;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蕭、曹,不可得而奪。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賈誼之予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過,故大臣絳、灌之屬,得以短之。於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賈誼所以不獲用其才也。方今聖天子求賢用才之意,上追堯、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執事致君澤民之術,遠方皋、夔,亦非子房、賈誼可倫。真所謂明良相逢,千載一時者也。將見吾君不問則已,問則執事必能盡言;執事不言則已,言則吾君必能盡用。致斯民於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豈非天下之幸歟!

雖然,天下之事固有行於古而亦可行於今者,亦有行於古而難行於今者。如夏時、周冕之類,此行於古而亦可行於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類,可行於古而難 行於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則人之從之也易;難行者而行之,則人之從之也難。從之易則民樂其利,從之難則民受其患,此君子之 用世。貴乎得 時措之宜也。執事於此,研諸慮而藏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猶反掌耳,尚何待於愚言之贅哉!然僕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不能無言於左右耳。

夫人情愛其人之深,而慮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於未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後救之,是乃愛之淺而慮之疏也,其得為忠乎?天下知執事之深,愛執事之至,如僕者固多矣,竊謂忠於執事,未有能有過於僕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方正學(1357—1402),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學者。“正學”是他的書齋名。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書問之達否 達:暢達

B、 言之未嘗不中 中:滿意

C、故大 臣絳、灌之屬,得以短之 短:輕視

D、而執事致君澤民之術 澤:施恩澤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茲實天下之大幸也 B.從之易則民樂其利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獨樂樂,與人樂樂 ,孰樂

C.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難 D.能用其才者也 [來源:學科網]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其得為忠乎

10.下面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方孝孺被召進京將擔大任,作者為此冒昧地寫信給他,向他進言。

B.賈誼不像張良那樣有人緣,得時勢,受恩寵,因而處處受到排擠。

C.作者從歷史經驗的角度規勸方孝孺要從實際出發,不要泥古不化,使百姓遭殃。

D.作者極謙卑地表達自己對方孝孺的耿耿忠心,委婉地提醒方孝孺要防患未然。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側聞被召,計此時必已到京,獲膺大任矣。(3分)

(2)執事不言則已,言則吾君必能盡用。 (3分)

(3)夫人情愛其人之深,而慮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於未患之先。(4分)

參考答案

8. D 【解析】A 達到,收到 B符合 C説……壞話

9. C 【解析】A 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B以……為樂 ; 名作動,欣賞音樂。 C本來 D自己的;難道

10. B 【解析】賈誼受到排擠的原因在於他不能正確運用自己的才學而輕易進言,並且又説得太過分,導致大臣周勃、灌嬰等人説他壞話。

11.(1) 從旁聽説您被召見,估計這時候一定到了京城,接受重要職務了。(“聞”1分, “計”1分,句意1分)

(2)您不説就罷了,説了我們的`國君就一定都採納。(“已”1分,“用”1分,句意1分)

(3)按人之常情,愛一個人很深,並且對他可能遇到的禍患考慮得周密的人,必定能在禍患尚未到來之前補救他的過失。(“至”1分,“救”1分,“於”所在句式1分,句意1分)

文言文翻譯】

我與您相別十多年,這期間,我仰慕您的感情的深淺,書信收到與否,只是小事罷了,姑且放着不提。只有您,關係着天下人的期望。您與士人的進用和廢退、天下人的幸與不幸有關。聽説您被召見,估計這時候一定到了京城,承擔重要職務了。這實在是天下的大幸,所以冒昧地向您進言。

大凡天下有才學的人能被任用固然是難得的,但是善於正確運用自己的才學的人尤其難得。像張良對於漢高祖,能運用自己的才學;賈誼對於漢文帝,不能正確運用自己的才學。為什麼呢?張良對於漢高祖,知曉事情可以實行再進言,進言沒有不符合實際的,漢高祖任用他,當時就得到好處。所以像樊噲、酈食其和漢高祖那樣親密,也不能離間他;像陳平和周勃被漢高祖那樣信任,也不能指責他;像蕭何和曹參被漢高祖那樣相信,也不能剝奪他。這就是張良能正確運用自己的才學的緣故。賈誼對於漢文帝,不能洞察有些事皇上不能做卻輕易進言,並且又説得太過分,所以大臣周勃、灌嬰等人,才能抓到他的把柄説他壞話。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文帝不採納他的言論,這就是賈誼不能施展他的才能的原因。現在皇帝求賢用才的心意,向上可比得上堯、舜,原本不是漢高祖、漢文帝可比的;您輔佐國君、施恩百姓的方法,遠的可比皋陶、夔,也不是張良、賈誼能比的。正如人們所説的明君良臣千百年來只能相逢一時。您如果見到我們的國君不被問就罷了,如果問到您就一定能暢所欲言;您不説就罷了,説了我們國君就一定都會採納。使人民能處在堯、舜那樣和樂昇平的盛世,就在這個時候了,這難道不是天下的大幸嗎! 、

雖然如此,但是天下的事情本來有既能通行於古代又能通行於現在的,也有能通行於古代而難通行於現在的。如夏曆、周代的禮帽等,這類既可通行於古代又能通行於現在;又如井田制度、分封制度等,可通行於古代而難通行於現在。可通行的就施行,那麼人們遵從它就容易;難通行的卻施行,那麼人們遵從它也就困難。遵從它容易,那麼百姓就以獲得它的好處為樂,遵從它困難,那麼百姓就遭受那禍患。這就是君子得到治理國家的機會時,可貴之處在於能因時制宜的原因。您在這些方面,精細考慮並藏在心裏不是一天了,做起來如翻轉手掌一樣容易,哪裏還要等我多説呢?然而我聽説有智慧的人考慮千次,一定有一次疏忽;愚笨的人考慮千次,一定會有所得。所以不能不向您進言。

按人之常情,愛一個人很深,並且對他可能遇到的禍患考慮周密的話,必定能在禍患到來之前補救他的過失。如果等到他已經產生過失,再去補救,這就是愛得不深從而考慮得不周,那難道是忠心嗎?天下像我這樣瞭解您很深,愛護您很周到的人,本來就多,我私下認為對您忠心的人,還沒有能超過我的,請您稍稍體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gyn02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