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王彥與八字軍》閲讀答案及翻譯

《王彥與八字軍》閲讀答案及翻譯

王彥與八字軍

《王彥與八字軍》閲讀答案及翻譯

徐夢莘

王彥既得衞州新鄉縣,即傳檄州郡。金人以為大兵之至也,率數萬眾薄彥壘,圍之數重,矢注如雨。彥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戰,輒不利,彥決圍以出,其眾遂潰。金人見彥所乘甲馬獨異,復盡鋭追擊;彥與麾下數十人馳赴之,所向披靡。轉戰十數裏,弓矢且盡,會日暮,得免。

他將往往復渡河以還。彥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縣西山。常慮變生不測,夜即徙其寢所。其部曲曰:“我曹所以棄妻子,冒萬死以從公者,感公之忠憤,期雪國家之恥耳!今使公寢不安席,乃反相疑耶?我則非人矣!”遂皆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其誠。故稱“八字軍”。

彥益自感勵,大布威信,與士卒同甘苦。未幾,兩河響應,召集忠義兵民首領,十餘萬眾,綿亙數百里,金鼓之聲相聞,自汾、相、衞、輝、澤間倡義討賊,百里者皆受彥約束。稟朝廷正朔,威震燕代。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時遣勁兵擾彥糧道。彥每勒兵以待之,且戰且行,大小無慮百十戰,斬獲酋領及奪還河南被虜生口,不可勝計。

王彥在西山聚兵,既集,常慮糧儲不繼。一日,盡發軍士運粟。會奸人有告虜帥者,金人乘虛,遽以大兵薄彥壘,彥率親兵乘高御之。眾稍卻,彥大呼賈勇,士眾力戰,且以強弩飛石齊發,金人方稍退。金人有死者,皆以馬負屍而去。自此金人布長圍,欲持久困彥,彥絕饋運者旬餘。彥檄召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遺史》曰:“時金人鋭意中原,特以彥在河朔,兵勢張甚,未暇南侵。一日,虜帥召其眾酋領,俾以大兵再攻彥壘,酋領跪而泣曰:‘王都統寨堅如鐵石,未易圖也!必欲使某將者,願請死,不敢行。’其為虜所畏如此!”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金人見彥所乘甲馬獨異,復盡鋭追擊 鋭:急速

B. 遽以大兵薄彥壘 薄:輕視

C. 常慮變生不測 測:測量

D.俾以大兵破彥壘 俾:使,讓

9.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金人以為大兵之至也,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遂皆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其誠

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彥檄召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我曹所以棄妻子,冒萬死以從公者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記敍了宋朝抗金名將王彥和他領導的八字軍抗金的故事,而開篇交代王彥在新鄉打敗仗的事情是為下文義jun刺字抗金作必要的鋪墊。

B. “八字軍”產生於王彥率領的義軍最困難的時候,這八個字表達了義軍抗金的決心,也極大地鼓舞了堅持抗金斗爭的人們的愛國熱情。

C.王彥在義軍中建立自己的威信,能與士卒打成一片,最終召集了許多人,綿延幾百裏的軍隊都接受他的統領與金軍抗爭。

D.文章最後一段引用《遺史》中的文字,側面表現了王彥和他的“八字軍”的驍勇善戰,通過對比説明金軍最終失敗的原因是沒有人敢與王彥對決。

1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轉戰十數裏,弓矢且盡,會日暮,得免。(4分)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6分)

參考答案

8.D 鋭:精鋭; 薄:迫近,攻打 測:推測,估計,預料

9.B 。兩個“以”都是表目的的連詞,相當於“而”,可譯為“來”“用來”。A,第一個“之”是取獨的作用;第二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C第一個“乃”是“於是”“就”的意思,第二個是“竟然”之意。D第一個“所以”表原因,第二個表憑藉等。

10.D.“金軍最終失敗的原因是沒有人敢與王彥對決。”錯誤,於文中沒有根據。

11.(1)(王彥和義軍)轉戰十幾裏,弓箭將要用完時,恰逢日暮時分,才得以脱險。(且:將要; 會:適逢,恰逢; 得,得以,能夠 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2)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覆講給百姓聽,頭髮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揹着或頂着東西了。

(謹:認真;庠序:學校;義:道理;頒白:頭髮花白,頒,“斑”;兩個狀語後置各1分,共6分)

參考譯文:

王彥在得到新鄉縣以後,就馬上載令各州郡。金人以為宋朝大軍來了,就率領數萬軍隊攻打王彥。把王彥的部隊圍了一重又一重,箭矢如雨般射向王彥的軍隊。王彥的兵少,並且裝備很差,急速應戰,不利。王彥突圍出來,他的部隊潰散了。金人看到王彥所乘的馬與裝備與眾不同,便用所有的精鋭去追擊他。王彥與他部下幾十人左衝右突,所向披靡。轉戰十幾裏,弓箭快用完時,恰逢日暮時分,才得以逃脱。

其他將士們度過黃河重新聚回。王彥收集散亡士卒,總共700人,保衞共城縣西山。他常常擔心不測之事發生,每晚都要變換睡覺的地方。他的部下説:“我們所以拋棄妻子兒女,冒着萬死的危險跟隨您,是因為感動於您的忠誠義憤,期盼您一雪國家的恥辱啊。現在居然讓您寢不安席,反而懷疑我們嗎?那我們真不是人了。”就都在臉上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大字,來表示自己的忠誠。於是這支部隊就叫“八字軍”。

王彥由此更加感奮激勵,大布其威信,和士卒同甘共苦。不久,兩河響應。王彥召集忠義的兵民首領,共十多萬人,綿延幾百裏,鳴金擊鼓之聲相聞,自汾、相、衞、輝、澤間倡議討伐金人,百多裏的部隊全都受他指揮。穩定朝廷,威震燕代地區。金人很擔心,列置哨兵警戒,不時派遣精兵騷擾王彥的糧道。王彥常常率軍等待,邊戰邊走,大小不下幾十上百次戰鬥,斬獲的頭目以及奪回的以前被虜獲的黃河以南的百姓,不可計數。

王彥在西山召集兵馬後,常常擔心糧草儲備不夠。一天,他派出所有的士卒都去運糧。有奸細報告給了金兵統帥。金兵乘虛派遣大軍攻打王彥。王彥率領親兵憑高抵禦。當大家有些退卻時,王彥就高聲吶喊助威。大家齊心奮戰,強弩飛石一起發射,金人才稍稍退卻。金兵中有死去的,都以馬馱着屍體離開。自此以後,金人佈置長陣,想長久地圍困王彥。王彥被斷絕運輸糧草的道路有十多天。王彥飛書召集眾寨兵眾,大軍到來,金兵才逃去。

《遺史》中説:“當時金人鋭意中原,只是因為王彥在河朔,兵勢威赫,於是沒有時間向南侵略。一天,金兵統帥召集部落首領,讓他們率領大軍攻打王彥。首領跪在地上哭着説:‘王都統的營寨堅如鐵石,不容易打啊。如果一定要讓我帶兵去打,請讓我死吧,我是不敢去的。’王彥被敵人害怕到這種地步。”

標籤: 翻譯 王彥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dlvwr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