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章台柳》翻譯賞析

《章台柳》翻譯賞析

[出自] 唐 韓翃 《章台柳》

《章台柳》翻譯賞析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柳氏答詞:

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註釋 :

章台:長安中街名。在陝西長安縣故城西南,戰國時建。台下有章台街。 章台是漢代長安街名,遊樂場所的集中地。這裏以章台的柳枝比喻長安的柳氏。

芳菲節:花草盛開的時節,指春季,也指美好的節操。一語雙關。

贈離別:我國古代送別時有以折柳枝相贈的風俗。“柳”與 “留”音近,以此表示挽留

青青:柔軟貌。《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譯文:

章台柳啊,章台柳,昔日青青垂柳是否還在。 佳人即使貌美如昔,恐怕早已被他人奪去了。

唐朝天寶年間,詩人韓翃(一作翊)羈滯長安,與李生相友善。李之愛姬柳氏,"豔豔一時,喜談謔,善謳詠",慕翃之才,甚屬意焉。李生遂慷慨將柳氏贈翃,並解囊資助三十萬玉成二人婚事。翌年,翃得登第,遂歸昌黎省親,暫將柳留長安。適逢安史之亂,兩京淪陷。為避兵禍,柳剪髮毀形,寄居法靈寺。時翃已被淄州節度使侯希逸闢為書記。及肅宗收復長安,翃便遣使密訪柳,攜去一囊碎金並寫了這首《章台柳》贈之。柳捧金嗚咽,答贈了這首《楊柳枝》。但不久柳又遭番將沙吒利劫以歸第,寵之專房。及翃隨希逸入覲京師乃知其事,肅宗乃下詔斷柳歸翃 ,夫妻終得破鏡重圓。(事載孟棨 《本事詩? 情感一》及《太平廣記?柳氏傳》)

賞析:

“章台”本是戰國時所建宮殿,以宮內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長安縣故城西南隅。秦王曾在此宮接見藺相如獻和氏璧。台下有街名章台街。這裏借指長安。“章台柳”即暗喻長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後人遂將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兩個疊句用於尋覓加強呼喚之急切。“往日依依”,喻柳氏昔日之青春妙齡,丰容豔麗。“今在否"謂是否安全健在,以疑問聲口,則其憂慮擔心之情可見。“長條似舊垂”,喻柳氏裊裊婷婷的身段和體態仍不減當年。"攀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馬亂之秋,恐己為他人所劫奪佔有。兩句以"縱使”,也應開合進退,將其希望與失望,僥倖與不幸,揣測與擔憂等複雜的矛盾心情寫得傳神活現。“長條舊垂”承上“往日依依”;“攀折他人手”應前“今在否”。錯綜對比,寫盡了一腔撫今追昔,柔腸百折之相思痴情和疑慮焦灼。

柳氏答詞自比為“楊柳枝”,嵌一“柳”字,既雙關姓氏而與韓詞稱“章台柳”之暗語相應,靈犀相通;着一“枝”字,又遙啟第三句訴折柳贈別,離怨相思之情。“芳菲節”既迴應韓詞之“往日依依”,頗見追惜韶華坐逝,顧影自憐之意;而又對第四句寫今日凋零之衰柳,起到了欲抑先揚的對比反襯作用,可謂匠心獨運。當昔春日旖旎芳菲之際,伉儷蜜月之時,卻年年離多合少,寧無長恨 而今失身蕃將,姿容憔悴,縱郎君不棄,欲續前好,而我固深感自卑自愧,豈堪郎君再來“折”乎 末句迴應韓詞之結句,將其不幸身世,靈肉創傷,悲酸難言之隱,自慚形穢之情,寫得極其深沉凝重而又含蓄不盡。

唐宋詞中夫婦、戀人相互唱和的詞作並不多見,其中最知名的當屬上面兩首與南宋陸游、唐琬的《釵頭鳳》。

這兩首詞包含着一段哀怨的'愛情故事——柳氏本長安倡女,為韓翃朋友李生的愛姬,豔絕一時,喜談謔,善謳詠,慕韓翃之才。李生知其意,乃請翃飲酒,席間將柳氏贈之。後來韓翃登第,歸家省親,柳氏留在長安。天寶末年遇安祿山叛亂,陷長安。柳氏因姿容絕世,懼為亂兵所辱,乃剪髮毀形寄居尼庵。長安收復後,韓翃遣人尋訪柳氏,攜去一囊金並題寫了這首《章台柳》。柳氏捧金嗚咽,回報以《楊柳枝》詞。

二首詞的共同點是以柳枝喻柳氏,借柳訴情。韓翃詞開頭用兩個疊句:“章台柳,章台柳!”以呼喚的口氣表達他日夜思念之情。接着以“今”、“昔”對比:“昔日青青”象徵柳氏的年輕貌美;“今在否”暗指社會動亂,柳氏單身獨處,令他擔憂。“縱使長條似舊垂”與“昔日青青”呼應,“也應攀折他人手”是“今在否”的進一步推測。

柳氏答詞亦託詠柳自述景況。“楊柳枝,芳菲節”,指春天柳枝繁茂,象徵自己年華正好。然而“所恨年年贈離別”,不能與丈夫廝守,年年在離別的景況中度過。下句“一葉隨風忽報秋”承上“芳菲節”之“春”,喻安祿山叛軍入長安後自己剪髮毀容。因春忽報秋,自己的處境亦與秋柳相同。“縱使君來豈堪折!”極寫此時心中的哀傷。

二首詞語言樸實無華,不事雕琢,敍述了一段哀怨的愛情故事。兩詞各以起句為題。柳氏的《楊柳枝》與韓翃的《章台柳》同屬一調(唯首句不入韻),而與七言四句的古調《楊柳枝》並非一體。

標籤: 章台柳 賞析 翻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9l72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