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翻譯賞析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翻譯賞析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為送別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翻譯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宋朝蘇軾。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前言】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為送別詞。上闋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思念;下闋抒發了自己欲歸不能的惋惜,間接表達對官海浮沉的厭倦。全詞通過描寫送友歸鄉,來抒發自己思鄉懷舊之情,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構思奇巧,別具特色。

【註釋】

⑴青玉案:詞牌名。雙調,六十七字,前後段各六句,五仄韻。

⑵伯固:北宋詩人蘇堅,字伯固,號後湖居士,蘇軾友人。

⑶三年:蘇堅於己巳(1089)從東坡監杭州商税已有三年。

⑷枕上:牀上。

⑸吳中:今江蘇 吳縣 一帶。亦泛指 吳 地。

⑹黃耳:一作“黃犬”。

⑺松江:吳淞江 的古稱。

⑻四橋:《蘇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樑》:“甘泉橋一名第四橋,以泉品居第四也。”

⑼老子:老年人的自稱,此作者自指。猶老夫。

⑽輞川圖:唐詩人王維,其有別墅在輞川,曾於藍田清涼寺壁上畫《輞川圖》,表示林泉隱逸之情志。

⑾天已許:在朝廷已准許。

⑿小蠻:指詞人侍妾朝雲。

【翻譯】

幾年來我做夢都想回吳中,如今讓黃狗代我傳書隨你去。當你走到松江渡口叫渡時,千萬莫驚動水中鴛鴦、白鷺。那蘇州的'四橋全都是我當年經行遊覽去處。

在《輞川圖》上觀看春暮,我常記得高人王維的詩句,暗定歸期老天必定會准許。身上的春衣還是愛妾朝雲一針一線縫製,那上面還淋着西湖的雨水。

【賞析】

這是首送人之作。在眾多的送別詞中,蘇軾的這首《青玉案》可謂別具一格。一方面作者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客居他鄉,是為“客”中送客之作。

上闋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思念。

“三年枕上吳中路”寫蘇堅隨蘇軾三年為官未歸,枕頭上都牽繞着回家的道路,展現了自己思鄉心切,也表達了對友人歸家的理解和關切之情。用“黃犬”這一典故,表達出盼伯固回吳後及時來信。“呼小渡”數句細節傳神,虛中寓實,給對方一種“伴你同行”的親切感。“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表現了詞人對吳中故地眷戀之深。“老子”為詞人自稱,語氣幽默詼諧,顯出朋友之間的親暱與坦誠。

下闋寫詞人思歸心切,就蘇堅之“歸”,抒説己之“歸計”,間接表達對官海浮沉的厭倦。

以對王維《輞川圖》的仰慕開篇,直言記得王維的詩句,暗許送友思歸之意。“作個歸期天定許”一句,奇境別開,明知不可歸而猶言“天定許”,思歸之情,倍見殷切。“小蠻針線”則顯出宦遊天涯之可哀,情真意切,其意境絕非柳永“針線閒拈伴伊坐”(《定風波》)之類小兒女語所可比擬。 。“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歸期天定許”寫蘇軾迫切思歸與親人愛侶團聚,特借白居易所寵愛的善舞妓人小蠻,喻指其愛妾朝雲,朝雲親手縫製的春衫“曾濕西湖雨”,為“天註定”做一註腳:天公有情,為朝雲之相思而灑淚雨,淋濕我春衫。

全詞中心在於一個“歸字”,既是羨慕蘇堅歸吳中,亦是悲歎自己歸夢難成。詞寫思念親人含蓄深沉,風格婉曲而又曠放

拓展知識:

此詞當為蘇軾於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八月在揚州時所作。此前三年,即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蘇軾在杭州擔任太守,蘇堅是他的屬官,監杭州商税,兩人交往頗密。此時因蘇軾被召還京,蘇堅告別蘇軾回吳中故居,蘇軾為之送行而作此詞。

此詞《樂府雅詞拾遺》捲上作蔣璨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桐江詩話》以及《陽春白雪》卷五均作姚志道詞。唐圭璋《宋詞互見考》謂此説法乃流傳之誤,當為蘇軾詞。朱本、龍本、曹本俱編於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薛本、鄒王本謂作於是年八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97kw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