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終北國原文及翻譯

終北國原文及翻譯

終北國選自《列子·湯問篇》,記載大禹到終北國,所目暑的經歷還有那裏的人情世故。下面是終北國原文及翻譯,歡迎閲讀瞭解。

原文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塗,謬之一國.濱北海之北,不知距齊州幾千萬裏.其國名曰終北,不知際畔之所齊限,無風雨霜露,不生鳥獸、蟲魚、草木之類.四方悉平,周以喬陟.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壺領,狀若甔甀.頂有口,狀若員環,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臭過蘭椒,味過醪醴.一源分為四埒,注于山下.經營一國,亡不悉遍.土氣和,亡札厲.人性婉而從物,不競不爭.柔心而弱骨,不驕不忌;長幼儕居.不君不臣;男女雜遊,不媒不聘;緣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氣温適,不織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數,有喜樂,亡衰老哀苦.其俗好聲,相攜而迭謠,終日不輟音.飢惓則飲神瀵,力志和平.過則醉,經旬乃醒.沐浴神瀵,膚色脂澤,香氣經旬乃歇.周穆王北遊過其國,三年忘歸.既反周室,慕其國,恍然自失.不進酒肉,不召嬪御者,數月乃復。

翻譯

大禹治理水土的時候,迷失了道路,誤入一個國家。那裏濱臨北海的北部,不知道距離中國有幾千萬裏。那個國家名叫終北國,不知道它的邊界在哪裏。這裏沒有風雨霜露,不生長鳥獸、蟲魚、草木之類的生物。四面八方都很平坦,周圍環繞着層層迭迭的高山。在國家的正中有一座山,名叫壺嶺。山的形狀象只口小腹大的瓦罐。山頂上有個洞口,洞口的形狀象個圓環,名叫滋穴。洞口中有泉水湧出,名叫神瀵。它的氣味清香勝過蘭草花椒,味道甘甜勝過美酒。一個源頭分為四股水流,灌注到山下,周流全國,到處流遍。那裏地氣平和,沒有瘟疫。人民性情委婉順從,不競逐,不爭鬥;心地柔順,品性怯弱,不驕傲,不妒忌;長少同居,不分君臣上下;男男女女,一起遊玩,男婚女嫁,不用媒的,不要聘禮;在河邊居住,不耕種莊稼;氣候温和,不織布帛,不穿衣服;百歲而死,不天折,不生病。那裏的人民繁衍興旺,人口無數,只有喜悦安樂,沒有衰老悲哀痛苦。那裏的風俗喜歡音樂,老老少少,成羣結隊,輪流唱歌,歌聲整天不停。飢餓疲倦了就喝神撰的泉水,力量和心神立刻得到恢復。喝多了就會醉,十多天才醒過來。用神氵糞的泉水洗澡,膚色潔白光滑,芬芳的香氣十多天才消失。周穆王到北方巡遊時經過這個國家,留連忘返,在那裏一直居住三年。回到自己的國家後,仍舊思慕那個國家,悵然若失,不吃酒肉,不親近嬪妃,幾個月後才恢復了常態。

閲讀理解:

中國神話中的大禹,不僅是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遊世界的探險家。相傳大禹親自去天邊探險,順便開展外交活動。他往東到過“扶桑”,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到過“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過“鳥谷國”、“黑齒國”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國”。他向南到過“交趾”,翻越天氣極熱的九陽之山,到了“羽人國”、“裸民國”和“不死國”。往西去過西王母三青鳥居住的“三危山國”,見到了只飲露水不食五穀的人;還到過堆滿黃金的“積金山”,見過“奇腦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過“令正國”、“犬戎國”,又穿過積石山,到北海拜訪了兼任海神與風神的`禹疆。大禹告別禹疆後本打算回家,卻又在茫茫風雪中迷了路,反倒愈發向北走去,最後竟到了一個叫做“終北國”的地方。

《列子.湯問》記載大禹到終北國,所目暑的經歷還有那裏的“人情”:人們男女雜居,相互平等,不織不衣,等等。這幾乎是歷代哲人所追求的“大同世界”。這裏“人們”摒棄了私慾,“人”的追求升公款了。大禹到達終北國並不是偶然的原因,是由於那些智慧生命的有意引導。從“終北國”的環境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造的環境。那裏的洞口中有泉水湧出,名叫神瀵(傳説中水名)。它的氣味清香勝過蘭草花椒,味道甘甜勝過美酒。因為那裏沒有季節變化,除了“人”外也無其他生物。這些“人”的醫療條件應是相當好的,他們沒有夭亡或者病死,都無疾而終。據説後來神仙帝王--周穆王也在終北國玩了三年,返回後,十分思慕,不喝酒了也不吃肉,更不近女色了,經過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復原。

這是道家學派天地境界人類生活理想的生活狀態,其人民是處在自然境界的,境界的理想性依賴於環境的優越性。“終北國”環境具有兩大特點,一是自然環境的優越性,一是社會環境的理想性。“終北國”無疑是一個烏托邦的世界。

標籤: 翻譯 原文 北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8qwd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