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鬆滋渡望峽中》原文及譯文鑑賞

《鬆滋渡望峽中》原文及譯文鑑賞

《鬆滋渡望峽中》作者為唐朝詩人劉禹錫。其古詩全文如下:

渡頭輕雨灑寒梅,雲際溶溶雪水來。

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回。

十二碧峯何處所,永安宮外是荒台。

前言:

《鬆滋渡望峽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七言律詩。此詩首二句寫從渡口遠望江水奔流而下的氣勢;三、四句寫身臨楚地而回憶楚國舊事;五、六句寫巴蜀水險人愁;末二句因遙望而生聯想,由巫山、巫峽而及永安官、陽台山,自熱也會進而想及巫山神女的傳説。詩中採用景中藏情,渾然不露的手法,其自然感慨,盡從景得。

註釋:

1、鬆滋渡:在今湖北鬆滋縣西北,距下牢關三峽盡處已不遠。

2、溶溶:水流動的樣子。

3、雪水:指江水。長江上游多高山,夏日積雪消融入江,故云。

4、夢渚:雲夢澤中的小洲。

5、楚望:指楚國山川。

6、夷陵:楚國先王陵墓名,後作縣名,地在今湖北宜昌境內。

7、秦灰:秦軍焚燒夷陵的灰燼。

8、巴人:巴地之人。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

9、淚應猿聲落:古漁歌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蜀客:蜀地之客。蜀,指四川。

11、鳥道:指人跡獸跡不到只有鳥能飛到的地方。

12、十二碧峯:指巫山十二峯,神女蜂即其中之一。

13、永安宮:在白帝城內,為劉備託孤之所。

翻譯:

微微的冷雨灑在渡口的寒梅上,天邊白雲流動,好像雪花化水瀉下來。雲夢澤中的洲渚上荒草長得遮蓋了舊日的楚國山川,楚夷陵一帶的黑土裏還有當年秦兵焚劫的餘灰。巴人的淚水隨着哀猿的鳴聲落下,蜀客的船隻沿着曲折的三峽返回。青青的巫山十二峯在哪裏呢?那永安官外的荒台大概就是傳説中的陽台。

鑑賞:

這是一首寫景兼懷古的詩。此詩首句先寫渡口之景,細雨霏霏,灑落在寒梅之上,美則美矣,但不免使人產生悽迷之感。這就給全詩籠上了一層迷惘的氣氛。第二句寫看見融化後的`雪水從雲間奔湧而來,已轉入“望”字。“寒梅”、“雪水”點明時令。

第三、四句迪懷秦楚舊事,並寫望中所見陸上之景。“楚望”出自《左傳·衰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睢、章,楚之望也,”此處巧妙地借用這一典故,仍扣緊詩題“望”字着筆,極寫小洲上青草生長繁茂,以致模糊了詩人的視線。秦將白起攻楚時,曾火燒“夷睦”。“土黑”、“秦灰”,非常精煉地概括了這一歷史故實。當然,詩人在這裏並不僅僅是追敍史事,而是以山川為見證,抒發了對歷史興亡的無限感慨。

當年,楚國橫跨江、漢、睢、章,地域廣闊,物產豐饒,但秦人一炬,毀其先王之睦墓,最終不免亡國。而秦王朝一統天下,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於今亦僅有攻城掠地時留下的陳跡供人憑弔而已,同樣令人可悲。詩人在這裏含蓄地告訴人們:帝王之業,是不可能千秋萬代傳之不朽的。這一聯中的“迷”、“有”二字極有深意。“迷”字既是寫因“草長”而產生的實感,也是寫面對山川,聯想史事時引起的迷惘之情。“有”字既見出歷史故實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是在興歎山川未改,而王霸之業,僅僅餘有灰燼而已。

第五、六句主要寫望中所見的江中之景。五句系化用“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古歌,寫船客的哀愁。六句“船從鳥道回”又明從“望”中着墨,寫船伕的艱辛和三蚨的迂迴曲折。但詩人在這裏並非是單純描摹客觀景象,而是另有深意。上聯是寫王朝舊事,此聯筆鋒一轉,寫的是百姓愁苦。合起來讀,就不難發現,詩人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潼關懷古》)的深沉感慨。

第七、八句因望而生聯想。從巫峽十二峯自然會想到楚王夢神女的傳説,從荒台也可能想到神女所居的陽台,從永安官也會想到蜀先主劉備,他就是“崩年亦在永安宮”(杜甫《詠懷古蹟>其四)“何處所”應前“迷”字,“荒台”與首聯之美景相映村,見出無窮感歎。“十二碧蟑何處所?”令人感到種話傳説是那樣虛無縹緲,前朝王事亦成虛有。而永安官外,徒有荒台,爭為帝王者,也是可哀。

這首詩借景懷古,以精煉含蓄的語言和豐富的聯想將景物與歷史故實、神話特説融合在一起,似寫景而實懷古,似懷古而真寫景,懷古中有感慨有識見,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渾然一體,客觀景象與主觀感受結合無間。這正是劉禹錫一些寫景兼懷古詩的共有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7g22p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