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李防字智周大名內黃人原文閲讀及翻譯

李防字智周大名內黃人原文閲讀及翻譯

李防,字智周,大名內黃人。舉進士,為莫州軍事推官。隨曹彬入契丹,授忠武軍節度推官。括磁、相二州逃户田,增租賦十餘萬。因請均定田税,又請縣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選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攜者旌賞之。改祕書省著作佐郎、通判潞州,遷祕書丞。體量二浙民飢,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種,使人不敢輕去甽畝,而官賦常在。又請京師置折中倉,聽人入粟,以江、浙、荊湖物償之。擢開封府推官,請與判官間三五日即府司軍巡院察冤獄。出為峽路轉運副使。先是沿江水遞,歲役民丁甚眾,頗廢農作,防悉以城卒代之。會分川、峽為四路,徙防梓州路轉運使,累遷尚書工部員外郎,為三司户部判官。景德初,江南旱,詔與張知白分東、西路安撫。上言:“秦羲嘗增江、淮、兩浙、荊湖榷酤錢,民頗煩擾。江南以歲飢權罷,而淮南、荊湖未被德音。”詔悉罷之,仍詔羲等毋得復增榷酤之利。遂為江南轉運。淮南舊不禁鹽,制置司請禁鹽而官自鬻之,使兵夫輦載江上,且多漂失之患。防請令商人入錢帛京師,或輸芻糧西北邊,而給以鹽,則公私皆利,後採用之。徙知應天府,鑿府西障口為斗門,泄汴水,淤旁田數百畝,民甚利之。又徙興元府,入為三司鹽鐵判官,失舉免官。後起通判河南府,徙知宿、延、亳三州,為利州路轉運使,累遷兵部郎中、糾察刑獄,擢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進給事中,復知延州,更耀、潞二州,卒。

李防字智周大名內黃人原文閲讀及翻譯

防好建明利害,所至必有論奏,朝廷頗施行之。其精力過人。防在江南,晏殊以童子謁見,防命賦詩,使還薦之,後至宰相。

(選自《宋史·李防傳》,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括磁、相二州逃户田括:搜求B.聽人人粟 聽:聽聞

C.即府司軍巡院察冤獄獄:案件D.而淮南、荊湖未被德音 被:覆蓋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又請縣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選/ 二百户停所居官/ 能招攜者旌賞之

B. 又請縣有破逃/ 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 殿三選二百户/ 停所居官能招攜者旌賞之

C. 又請縣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選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攜者旌賞之

D.又請縣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選/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攜者旌賞之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李防擔任忠武軍節度推官,設法增加租賦十餘萬,並奏請均定田税,按照破產逃亡的.户數和招集流民的能力來評定地方官的等級並進行表彰和賞賜。

B. 在李防擔任峽路轉運副使之前,每逢江水氾濫,當地政府都要役使大量民眾修築江堤,對農業產生了很大影響,李防用守城的士卒代替民丁。

C. 李防任應天府知府,開鑿府西障口作為斗門,讓汴水流出,使老百姓獲利。進入京城擔任三司鹽鐵判官由於推舉有誤的過失而被免官。

D. 李防喜歡上書建議闡明利害,朝廷大多能實行他的提議。李防在江南的時候,晏殊讓兒子拜見他,李防讓他作詩,並向朝廷推薦,後來官至宰相。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體量二浙民飢,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種,使人不敢輕去酬畝,而官賦常在。(5分)

(2)淮南舊不禁鹽,制置司請禁鹽而官自鬻之,使兵夫輦載江上,且多漂失之患。(5分)

參考答案

4.B解析: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聽:聽任,允許。

5.D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根據文意,此句為評價標準,由此可推知標淮為破逃五十户、百户、二百户處罰各不相同,再加上“……者”作主語提示,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為D項。

6.D解析:此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能力。D項,“晏殊讓兒子拜見他”屬於對原文理解錯誤,原文意為“晏殊以童子身份拜見他”。

7.(1)(李防)實地考察二浙老百姓的饑荒,建議逃亡户的土田應該立即召人來耕種,使人不敢輕易離開田地,而官府的賦税也可得以保持。

(2) 淮南路從前不禁止私鹽買賣,制置司請求禁止私鹽買賣而只允許官方自己買賣,讓士兵沿長江人拉船載,這樣經常發生鹽被漂失的禍患。

解析:此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1)關鍵詞:“民飢”,百姓的饑荒;“建言”,建議;“去”,離開。(2)關鍵詞:“舊”,原來,以前;“鬻”,賣;“輦”,裝載。

參考譯文:

李防字智周,大名內黃人。(他)考中進士,成為莫州軍事推官。(他)跟隨曹彬出使契丹,被授予忠武軍節度推官。(他)搜求磁州、相州二州的逃户田畝,增加租賦十餘萬。因此(他)奏請均定田税,又請求一縣如有破產逃亡五十户者令佐的考核成績降為下等,逃亡百户者令佐的考核成績為下等中的最末

等,逃亡二百户者罷免他們所任官職,能夠招集流民者加以表彰和賞賜。(他)改任祕書省著作佐郎、潞州通判,升為祕書丞。(李防)實地考察二浙老百姓的饑荒,建議逃亡户的土田應該立即召人來耕種,使人不敢輕易離開田地,而官府的賦税也可得以保持。(他)又請求在京師設置折中倉,隨意讓人儲存糧食,用江、浙、荊湖的物產來償還。(他)被提升為開封府推官,請求與判官每隔三五日就到府司軍巡院考察蒙受冤屈的案件。(他)後來離開京城擔任峽路轉運副使。在李防上任之前,長江沿岸江水每年氾濫,官府每年都要役使大量民眾修築江堤,對農業影響很大,李防用守城的士卒代替民丁。恰逢將川、峽分為四路,朝廷將李防調任梓州路轉運使,多次升遷,(後來任命他)為尚書工部員外郎,為三司户部判官。

景德初年,江南大旱,皇帝詔令李防與張知白分東、西路安撫(民眾)。李防上奏説:“秦羲曾經增加江、淮、兩浙、荊湖榷酤錢,老百姓感到很煩惱,受到打擾。江南因為每年饑荒而暫時免除了榷酤錢,但淮南、荊湖受到皇上的恩澤。”皇帝下詔將這些地方的榷酤錢全部罷免,又多次下詔秦羲等不能再增加榷酤錢。於是(李防)擔任江南轉運使。淮南路從前不禁止私鹽買賣,制置司請求禁止私鹽買賣而只允許官方自己買賣,讓士兵沿長江人拉船栽,這樣經常發生鹽被漂失的禍患。李防請求朝廷讓商人將錢、絲織品存放在京師,又建議將糧草運送到西北邊境,而對運送之人給鹽作為報酬,這樣,國家、老百姓都能得利,後來朝廷採用了

李防的建議。(李防)改任應天府知府,開鑿府西障口作為斗門,讓汴水流出,給旁邊數百畝田地帶來了許多淤泥,老百姓感覺對他們十分有利。(李防)又改調興元府,進入京城擔任三司鹽鐵判官,由於推舉有誤的過失而被免官。後來(朝廷)又啟用(他)為河南府通判,改任宿、延、亳三州知州,為利州路轉運使,多次升遷後任兵部郎中、糾察刑獄,被提升為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被推舉為給事中,又任延州知州,改任耀、潞二州的知州,(在任上)去世。

李防喜歡上書建議闡明利害,所行之事一定有上疏,朝廷大多能實行他的提議。李防精力過人。李防在江南,晏殊以童子身份拜見他,李防命晏殊作詩;李防讓晏殊回家並向朝廷推薦了晏殊,後來晏殊官至宰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72m0p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