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1

“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蘇霍姆林斯基》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兩個規律,一是學生是有差異的,二是教師的態度。

讀到這裏,我想學生成績的好孬是不重要的,關鍵是讓他感受到成功,並逐漸提高,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他需要我們去培養,有的學生的抽象能力早些,有的晚些,但最終學生都可以是抽象的。如果一開始就放棄的話,就是教師的失職。

教師的態度決定學生的發展,努力引導學生,通過怎樣的途徑,經歷什麼樣的阻礙和苦難,才能引導學生達到大綱所規定的水平,每節課使學生進步,這才是教師的態度,教師關注的是發展,而不是結果,要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這就是教師的本質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2

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作為一線教師,書中許多的經驗都很值得我去學習和反思。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書中提到:“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愛,是一種責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學,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寫論文絞盡腦汁,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在平時教學中我也往往不自覺地有偏愛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對一些學習成績差、平時又經常搗蛋的學生則總是認為"孺子不可教也",經常大發脾氣。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能,只是我們把學習成績看的太重,沒有發現而已。要善於發現,這就需要我們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份愛、一份尊重。

在教學中,善於讚美學生,愛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多讀書,才能冷靜地、設身處地處理好師生關係。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心來熱愛他們,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樸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裝飾,永遠是那麼渾厚博大,那麼質樸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報的奉獻着一切。教師,何嘗不需要這樣的胸懷呢?

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3

在《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中讀到金子美鈴的《星星和蒲公英》這首詩,瞬間覺出做教師的美好來,我們不正是在做着那些看不見卻又存在着的工作嗎?在無形之中我們影響着學生的品行,滲透學生的價值觀,漸漸地讓學生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我們如何做到更好呢?

這本書中作者多次強調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閲讀是人生的必需,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乃至於能否像一個人那樣活着都取決於他是否能夠閲讀。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瑣事已然讓我很少閲讀了,但是遇到一本好書,是何其幸事,焉能錯過。更何況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桶水,老師需要源源不斷的水源,而活水源頭便是不斷的閲讀。知識是廣袤無垠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知識是慢慢積累的,只有不斷閲讀才會有不同的天地。同樣,只有愛閲讀的老師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也愛上閲讀。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這樣一段話: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簡單的,是純粹的。一個老師常常會為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是否活躍,發言是否積極來衡量自己的課堂效果,而蘇霍姆林斯基卻提出,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們沉澱下來靜靜的思索,然後再傾聽,讓孩子們真正意識到老師在教什麼,自己學到了什麼。在課餘時間,不能吝嗇自己的關心和愛心,蹲下身子來多與孩子們聊聊天,多與孩子們做做遊戲,讓自己融入到孩子們的童真世界中,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老師像個大姐姐,像個大朋友。當我們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我們就會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在書的最後一章:世界上的一切都與你有關。我們的工作不僅僅在眼前,在看到的這些學生,我們説的每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教育孩子心中有大愛,社會可能就多了些美好。閲讀一本好書,會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卻更多。

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4

書中提到閲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也特別注重閲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唯有閲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教師的知識底藴,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説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閲讀也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我覺得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還有很多,書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感歎:“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的書不愧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更猶如黑暗裏的光明,給我們指明瞭方向。我要堅持每天讀一些,把書中最有用的理論摘抄下來,方便自己以後的教學。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而我也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年華。

蘇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讀書心得體會5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ypl0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