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精選5篇)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精選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精選5篇)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1

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在我的書房裏,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並不快,也並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後悔!

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蘇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真理總是簡單的。我得到的第一個字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麼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湧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買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闢,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並不感覺紛雜而煩人。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裏,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顯得那麼無力與乏味。説一句實話,我並不反對理論,但優秀的理論同樣應該成為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對於教育理論書刊的眾多的優秀的論文,從來都是能帶給我們美妙的啟迪的,從來就是能帶給我們精神的愉悦的——我覺得閲讀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精神發展相聯繫的話,閲讀便會成為一件苦差使。

更何況,時下實在太多的是拼拼湊湊的“論文”,即使並沒有拼拼湊湊吧,我也實在不知道發表這些論文、閲讀這些論文對於我們的真正的教育發展究竟有沒有作用?甚至我頗懷疑它們的副作用。我寧願一次次地走進蘇霍姆林斯基,從那裏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2

在這段時間,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在此我們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下面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育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愛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二、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常常會感覺到學生學的沒勁,教師也感覺講得沒意思,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對教材研究不深,沒有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除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外,不注意調節課堂氣氛,以至於孩子們有的聽不進,有的聽不懂,也因此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的這種淡而無味的課堂教學,對教材鑽研不精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着難以逾越的寬度,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興奮得起來?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它讓我謹記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努力改進並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搭建發揮發展才能的平台,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3

世界上的書籍千千萬萬,但是隻有一種讓人當初一見鍾情,之後則要常常拿起——哪怕撫摩一下也好,這種書往往蘸着生命的汁液用心寫就。《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無疑屬於這樣的精品。

我把這本書當成是我一生的財富,那是因為:這是一本讀來親切的書讀目下的多數教育書籍,包括媒體上的某些論文,簡直是比自己寫文章還要累,幾近“眼睛的牢獄”與“心靈的折磨”。

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不!蘇霍姆林斯基沒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長的口吻(儘管他就是校長)對教師進行空洞的説教和長篇大論的理論闡釋!儘管選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書都厚重如磚,但蘇霍姆林斯基提煉出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棘手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每一條建議都結合生動的教育實踐來説,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邊,微笑着,與你娓娓而談,真可謂是“坐而論困,起而新教”。

奧蘇霍姆林斯卡婭教授在致教育科學出版社的信中這樣評價他的父親: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因此,這不是方法、技術之作,而是實踐大作、心血鑄就

因此,我常常是把《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當成睡前難得的思想與精神的享受來對待的。

“思想應該像高大的橡樹一樣堅強,像出弦的箭一樣有力,像烈火一樣鮮明。真理的堅定性,真相的鮮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動搖性,是從同一個名叫困難的源泉中湧出的泉水。”

“親愛的朋友,請記住,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為在要摘掉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着小太陽的透明露珠。”

“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畫、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麼敏鋭和牢固。”

……讀着這樣的書,我不免會忘記自己是在讀書,彷彿倘佯在情感的無邊礦野,飛翔在思想的萬里晴空,品味着一首首燦爛的教育詩篇,觀賞着一片片絢麗的人文風景……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4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承載的不僅僅是成千上萬的文字,更是閃爍着無數智慧的思想結晶。當翻開其目錄時,首先感覺它彷彿是無邊的海洋,包羅萬象,再細讀裏面的每一篇章,初覺有些深奧,仔細品品,卻很貼近我們的教學實際。今天在這裏我只能擷取很小的兩朵浪花,與大家共享,被小看這兩朵浪花,真要是想把它們研究透、操作好,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蘇的文章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概述,也有實際應用的操作範例,有的需要我們慢慢品味,而有的則可拿來即用。他的思想不會關注一堂課,一個課題完成或某個學段的任務。他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整個生態環境,是真正的“教育”。今天我選取來與大家交流兩個方面我想對於我們每個人都很實用的,是我們想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概括的説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一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想這兩個方面對於我們每一個當老師的都是最頭痛的,也是最急於解決的。

第一 要贏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

“教師集體從事創造性勞動的一個方面,表現為每個教師都力求激起學生對自己課程的興趣,確立自己課程的吸引力。”

“使學生認為你所教的課程最有趣味,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如渴望幸福一樣渴望在你向他們講的基礎知識的這門科學領域裏所創造,——你要把這件事請看做你的光榮。”如何達到這兩點,即必須“要贏得學生的思想課心靈。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要培養在某科特別拔尖的學生,必須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該科的學習中來,把他們的心吸引過來,就要讓它們感到其中的樂趣。比如説我們的語文, 在課本上學習了魯迅、冰心、徐志摩、郭沫若的幾篇詩文,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瞭解這些作家的人生經歷,可通過其他的文字、影像資料,引起部分學生的興趣,進一步研讀他們的作品。至少可以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來,而不至於一讀書就睡覺。

打開後進生的一把鑰匙,“要喚醒莫不關心者的意識”就是要讓他們參與進來,“使人終於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感到自己掌握了真理和規律。”“使學生在某件事情顯示自己的知識,在智力活動中表現自己,表現個人,便能喚醒抱冷淡態度的學生,把他們從智力惰性中拯救出來”。 聯繫我們的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讓學生先自學後展示的學習模式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應該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我想關鍵是我們沒有真正的把每個孩子的這種“展示自己已知的東西,而又要尋求更多的東西”的意識激發出來,只是停留在了表象上。模式只是外在的表現形式,精髓才是更主要的,我想如果我們抓住了這個精髓,形式是可以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啊。

把蘇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有經驗的教師,力求使學生對所喜愛的課程知道的東西比教學大綱的要求多一二十倍 ,“感到有力量與在所喜歡課程的知識,是促進一般智力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之一。”而“身為優等生,卻沒有一門喜愛的課程,倒應引起更多的擔心,多年的經驗是我確信,這樣的學生是沒有個性的人,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愉快。”

二 怎樣是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掌握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工作中最細緻且研究的還很不充分還很不充分的領域之一。”“掌握注意力,意味着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施以非常微妙而細緻的影響”請注意這個短語“微妙而細緻”。

蘇的觀點簡單一點來講,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已略有所知“,“學生在閲讀過程形成的思想似乎活躍起來,得到更新並與我的思想趨於一致。”這與我們平時所理解“一般手段”不一樣。他在文中甚至就提到了用直觀教具的危害,那就是“不僅對教學,而且特別是對智育,都是很有害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不知我理解的對否)預習是很重要的,對於集中注意力來講,當然他不僅僅包括預習,但其核心是在每學習一項知識的前,學生的“提前認知”是很重要的。

總的來講,《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參考,我在這裏起到的知識拋磚引玉的作用,他真值得我們好好的讀一讀,他的某一個觀點其實都可以讓我們摸索好一陣子。蘇霍姆林斯基真不愧為偉大的教育家,我們應該和他交流,體驗他思想,用他的思想來武裝我們的頭腦,肯定會對我們的教學起到莫大的作用,願蘇霍姆林斯基於我們同在!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5

上個月,我有幸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可以説,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的精神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學生牢固持久的學習願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具有極大的意義。

我們上課時有時説“這堂課上得很蔫”。學生“蔫”的原因也許不一而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真正的激動心情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師對教材的講述萎靡不振,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裏形成了一種鬱悶心情。教師對教材無動於衷的態度,立即會“傳導”給學生,這一來,被講述的內容似乎成了矗立在師生之間的一堵高牆。面對着難以跨越的高度,試問學生怎麼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緊張思考的那種倦意,然而,比起上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孩子們上這樣枯燥的課更加疲憊不堪,也許只有下課鈴聲才能帶來些許生氣。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更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誰沒有見過學校裏這種常見的場景呢?教師正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着內容豐富的講解。新內容的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裏一片沉默,沒有問題,於是,教師得出結論,看來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叫起來,讓他們複述教師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後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説:“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你們剛才不提出問題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我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説,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通過積極的努力,主動地去採摘,獲取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會不斷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後來人》一文中,對後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緻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説,要當做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4e9p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