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典籍裏的中國尚書觀後感600字(精選2篇)

典籍裏的中國尚書觀後感600字(精選2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典籍裏的中國尚書觀後感600字(精選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典籍裏的中國尚書觀後感600字(精選2篇)

典籍裏的中國尚書觀後感600字(精選2篇)1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中華世紀壇序》燙金的字樣深深烙在國人心中。五千年的文明聖火,在風雨飄搖中亦燃未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中華民族這片桀驁的土地上熠熠生輝。

近日,綜藝型節目《典籍裏的中國》大放異彩,以獨具一格的方式向國人講述不絕如縷的華夏故事。節目第一期介紹了“政書之祖,史書之源”一一《尚書》。“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華夏經典,絃歌不輟。沉重的語句無一不使國人內心澎湃,華夏文明的`精髓綿延至今,溢散出無窮的光輝。傳承文化基因,鐫刻華夏文明!

斗轉星移,王朝更迭;青石刻經,青石永存。撫摸傳承千年的典籍,翻開古老泛黃的書頁,一個個沉重而又飽經滄桑的文字浮現在眼前,那是文化之典藏,那是華夏之淵源。品讀經典,“知先賢治政之本,知朝代興廢之由,知個人修身之要”;品讀經典,領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深藴;品讀經典,感受“民惟邦本,本同邦寧”的力量。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熔鑄於字裏行間,鐫刻於時代青石,它們並未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在一代代華夏兒女的熱血傳承中與時代接軌,推陳出新,千年繁盛。

風風雨雨,滄海桑田,華夏兒女血液中流淌的責任心和文化情卻未消逝。從愛子護書,以命相搏,用熱血傳承聖火,講授《尚書》的耄耋老人伏生,到今日《典籍裏的中國》這一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熱映,粼粼歷史長河中倒映出來的正是華夏兒女守護中華文化,傳承華夏文明,護得文學精髓千年周全、千年繁盛的豪情壯志與堅定決心。

仰望歷史的天空,華夏文明熠熠生輝;跨越時間的長河,華夏文明綿綿不斷。一片片竹簡本木牘,不只是見證歷史的藏品,更是滋養文化血脈的“甘泉”。與千百年來遺存下來的經典對話,不僅能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也能讓更多國人觸摸歷史脈搏、感知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這是何等的幸運,這是何等的享受。追溯華夏文明,使其不絕如縷,薪火相傳,為培育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奠定深厚基礎,傳承民族祖先不朽的智慧和無窮的魅力。

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傳承文化基因,鐫刻華夏文明!

典籍裏的中國尚書觀後感600字(精選2篇)2

這樣的“穿越”才真正有意義,看到伏生問撒老師:“後人可還讀《書》”的時候,內心真的一動。我想如果有一天先賢真的有機會問起我們“文脈安在?”我們要做到問心無愧,踏踏實實地回答一句:“斯文在茲!”傳承的故事,經久不衰。

感動了,之前不懂《尚書》,看到倪大紅老師演繹的尚書的話劇,發現中國這個詞就是從尚書中來,大禹的功勞不僅是治水,更有定九州;伏生一輩子護書傳書,不愧對先人。薪火相傳,今日到我,向古人致敬!

問:華夏何為一體? 答曰:華夏自古一體!

真的喜歡這樣的節目,深厚的文化底藴加上戲劇衝突,並非大而化之,而是以點代面,細膩又宏大,讓人熱血沸騰又淚流滿面,值得一看!

古往今來,多少學者為我國傳世的典籍皓首窮經,如今《典籍裏的中國》讓經典走進尋常百姓家,它們不再是陽春白雪無人懂賞,而是可以被我們所有人理解、為之自豪的文化火炬。強烈推薦!

節目不僅僅是敍事,更着力於展現《尚書》中華夏九州的家國概念、“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跨越千年時空的“古今對話”更是富有創新性和吸引力,震撼而精彩。

追本溯源,繼往開來,每一本典籍都是中華文明傳承之路。上一盞不滅的明燈。鑑古知今,學史明智,這些豐富而又珍貴的典籍,值得每個中國人去品讀,也該與世界分享。

中華先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中華文化,永續不絕。優秀的典籍使我們明過往、知興替;優秀的演員以入木三分的演繹帶我們邁入千年歷史長河,感知先賢氣節、啟明吾輩之志。希望大家也能更多地關注央視大型文化類節目,傳承國學國粹,華夏絃歌不輟,你我當仁不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ml8g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