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改寫作文 >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精選9篇)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精選9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精選9篇)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1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確立節度使的政策?還是那安史之亂的暴發?哦l……我想起來了,是黃巢起義,自那之後,藩鎮割據,帝國日益衰落,吐蕃、契丹等地趁機攻打邊疆之地,內憂外患,這樣的形勢,帝國還有回天之力嗎……

思緒回到眼前,遠處飛來一隻信鴿,信鴿的腳上綁着一個小小的信封。站在我旁邊的士兵伸出手,讓信鴿落下,取出信紙,上面只有簡單的幾行字:“皇上已派阿跌光顏將軍率十萬精兵趕來,在援軍到來之前,守住雁門關!”

“按照此地與長安的距離,等到大軍行至最快也需要三天,這城……可不好守啊……”校尉莫念皺緊眉頭,臉上陰雲遍佈。

“呵,不就是個王承宗?只要我們等到援軍,那小小王承宗彈指可滅!”一道粗狂的聲音響起,正是那以勇猛見長的狄九。

“你説守得住就守得住啊?那王承宗可不是像某人一樣的頭腦簡單之輩。”譏諷的聲音從狄九的對面響起。

“你!”狄九大怒,拍案而起。

“夠了!”許久未説話的我站了起來,“那王承宗確實不好對付,但是,這城,卻必須要守。只要我們撐到第三天,那王承宗必敗無疑!而且,我們沒有退路,我們的背後就是大唐千萬的子民,我們若退,他們誰來守護?傳令下去,所有人戒嚴!”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一日,第二日,王承宗並沒有發起大規模的進攻,而只是進行了一些不痛不癢的騷擾,如夜襲、試圖點燃糧倉。但是卻都被我們發現並阻止。我與一眾大將都覺得這是在拖延時間來等待什麼,不過這也對我們有利,畢竟我們也需要等待援軍的到來。

第三日。

這一天天空佈滿黑雲,所有人都很壓抑,因為今天王承宗必定會發動最後的大戰。緊張的情緒一直持續到了申時三刻,遠處突然傳起震天動地的角聲,地平線上出現了一片黑壓壓軍隊,他們發起進攻了。

“傳令鼓手,全軍戒備!”我站在城牆上拔出那一柄象徵着我將軍身份的利劍,“兄弟們,為了身後的家人,為了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為了身後那千萬的大唐子民!死戰!一步不退!”“死戰!一步不退!”這一刻,六萬士兵齊齊吶喊,混合着同樣響徹天地的鼓聲,蓋過了遠處傳來的角聲。

“弓箭手準備,放——”鋪天蓋地的弓箭向地方軍隊射了過去,一大片敵人瞬間倒了下去,但是後面又瞬間壓上了更多的敵人。“騎兵,步兵聽令,衝鋒!”城牆外狄九率領數十狄家鐵衞手持宣花大斧衝在前面,他們身後則是三萬手持陌刀和橫刀的步兵。在兩軍正面交戰的一刻,兩萬騎兵手持槊從左側山丘之上衝出,突進地方軍隊裏,配合狄家鐵衞生生將敵方十萬大軍打開了一條口子,殺敵無數。

但是敵方軍隊立刻變換隊形,將局勢扳回來,相比敵方十萬大軍不斷地衝擊,我方六萬士兵就顯得太過單薄。很快,我們便陷入劣勢,五萬騎兵步兵轉眼間只剩下兩萬,狄家鐵衞僅剩十二位,三位大將戰死,弓箭手的箭也僅夠發射最後兩輪……

這城,還能守住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大唐士兵一個都沒有退,每一個人的眼裏都充斥着堅定的信念。他們的鮮血在寒夜中凝結成紫色,夜寒霜重,鼓聲鬱悶而低沉。我早已加入戰場,隨着戰士們一同殺敵……

我方士兵的數量不斷減少,眨眼間僅剩四千餘人,身邊的戰友不斷地倒下,而我的體力也到了極限。忽然,腹部傳來一陣劇烈的疼痛,一把陌刀穿過我的身體,尖端還滴着鮮紅色的血液,眼前漸漸變得模糊了起來,終究還是……失敗了嗎……我的腦海裏只剩下了這個想法。

朦朧中,我好像看到遠處的黑雲被一道金光撕裂,無數身穿大唐盔甲的士兵呼嘯而來,半卷紅旗在空中飄蕩……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2

敵方的軍隊如黑雲般滾滾而來,想要推倒城牆,我軍將士嚴陣以待,彷彿下一秒戰爭就會一觸即發,天氣變化莫測,雲間有一絲陽光透過雲層照射在他們的鎧甲上,一片金光閃爍耀眼奪目。在這滿是秋色的季節裏,軍隊的號角聲震天動地,夜幕來臨將士們的鮮血逐漸凝為暗紫色。紅旗半卷,援軍趕忙奔赴易水。夜裏霜寒嚴重,擊鼓聲低沉鬱悶……

在唐憲宗元年和九年,唐憲宗任命張熙為節度使,領兵平定雁門郡之亂,當時的李賀雖未參軍,卻對英勇作戰上陣殺敵充滿渴望,於是留下了這橫跨千年歷史長河的《雁門太守行》。

細細品讀這首詩,雖是寫戰鬥,全文卻沒有一處是描寫戰鬥的情景,但又把戰爭的殘酷和悲壯刻畫的淋漓至盡。詩人就像一位高明的畫家,以色示物,以色感人。將本來性質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的事物糅合在一起,卻不顯得突兀,兩相比照色彩鮮明,這點怕是隻有“詩鬼”才能刻畫的如此栩栩如生吧。縱觀全文,讓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兵臨城下的危機形勢和緊張的氣氛,守軍將士們的嚴陣以待和威武雄壯以及它們那報效祖國的赤膽忠心。

詩人作為唐宗室的後裔,儘管平生倍受壓制,壯志未酬,但又時時刻刻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他對那些藩鎮勢力和身處官場卻毫無作為之人深惡痛疾;只希望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人們生活富足。李白於他,少了那一絲悽苦的經歷;李商隱於他,少了那一絲憂國憂民的思慮;杜甫於他,少了那一絲輕狂的品性。他是李賀,一個年少成名、驚世駭俗的少年。卻也是一個像流星一樣快速閃過,使人惋惜的少年。二十六個春秋,書寫了他炫彩的生命華章,這個傲驕的少年,成為了談論那個年代時不能避開的天才詩人。

李賀啊,我真想對你説:雖然你生不逢時,沒有享受到孟浩然王維那樣的田園生活,更沒有生活在詩人李白的盛唐時代,但金戈鐵馬的戰場給予了你無數的靈感,你的詩歌詭譎求新,有自己獨道的韻味,讀來無不使人佩服,時至今日,你創作的詩篇依舊經得起時代的考驗,永被世人傳誦。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3

兵臨城下。兩方鑼鼓喧天,城牆上一面大旗迎風而立。一將士站在旗下,身披的盔甲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彷彿是一名天將。而城牆之下是黑壓壓的敵軍,他們的旗幟沒來得及掛上,將領騎在一匹黑馬之上,身上的鎧甲泛着黑光。那馬兒抬起前足,竟然連雙蹄都是純黑色。

本該是靜的只有風聲的秋日裏,號角聲此起彼伏地響起,嘶吼聲、馬蹄聲、刀劍撞擊聲也隨之而來。直到這一刻,那些妄圖報效國家的男兒們才明白血灑疆場的意義。其中有不少人往後退縮,卻給了強者衝鋒陷陣的機會。

終於,守城的將軍拔下旗幟,縱身從城牆上躍下。一匹白馬早就為他備好,稍一拉韁繩便勢不可擋地向前奔去。將軍在馬上拔劍,敵方將領的彎刀幾乎是一瞬間也脱離了刀鞘,並且迅速刺向對面。彎刀的弧線帶起一陣勁風,刀劍碰撞,皺眉。只見黑馬將軍的瞳孔迅速放大,順着脖頸淌下一條血流,頃刻便從馬上墜落。彎刀經過激烈的碰撞被甩到了方圓幾裏之外,白馬將軍的手腕顫顫巍巍,劍也跌落。

那面濺上了血液的大旗被掛回城牆,宣誓着這片土地仍屬大漢。那面大旗上胡人將領的血跡已經凝固成紫色,彷彿他的血液本來就是那樣的顏色。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4

太陽從低沉的雲層中通過細縫照下來,照在這座已是苟延殘喘的城上,護城河已漂滿殘肢,天地彷彿一台冰冷的絞肉機,把年輕的將軍和他的城一點點絞得稀碎。

把已經被撕成條狀裹在身上的戰衣費力地扯開,胡亂地揉成一團,一把丟到地上,轉身問副將:“城中餘糧尚能堅持幾日?”

“三日。”副將聲音乾澀。

他沉默。三日之內,該如何脱困?他凝眸向遠方望去,黑雲壓城,朦朦朧朧看不真切,也許前面是已被攻下的重重山門,那些守將或被殺害或投降;再遠些,慘淡的冷光在遙遠的山脈間停泊;在那目不能及的萬里之遙,胭脂山上牙旗下,河谷幽幽獵獵,或許每天都有無數驍騎湧出,踏着屍骸兵臨城下。

他煩躁地將地上的戰衣踢開,使它徹底遠離自己的視線。然後向一旁的副將吩咐道:“傳令下去,休戰期間,安撫百姓,看好流民,趁亂滋事者,斬!”

説完,他快步走下城樓,他不想在這慘白的天空下再停留片刻。

議事廳裏空無一人。曾幾何時,這裏也曾滿堂“衣冠楚楚”,可待得匈奴人南下,斥候帶來的數字是“五十萬”。這個數字彷彿自天際滾滾而來,碾過無數屍骸,直碾得這滿座的“楚楚衣冠”們心膽俱裂,幾天後,在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衣冠”們紛紛捲鋪蓋走人,整齊同步,可笑可歎。

唐軍人數不及這五十萬嗎?似乎差不出多少,但匈奴人那五十萬人卻是真真切切、能上得了戰場的五十萬大軍。

防線已失大半,這座城已然是門户洞開。他也想捲鋪蓋走人,但他不能,一走了之又和那些衣冠楚楚的臣子有何區別?百姓已經散盡,城被攻佔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一旦匈奴人入城,唯有一把烈火,與之同歸於盡。

又僵持了三天。

第三日晚,夜涼如水,空氣已經沉靜下來,而腥臭的氣息仍氤氲在每一寸土地上。他毫無睡意,無奈地在廳前呆坐,枯坐了一兩個時辰,卻愈發清醒。忽然想起許多年前,也是這樣的夜晚,在長安,他在梨花樹下舞劍,劍花與梨花齊飛,幾位友人坐在廊下烹茶,茶香裊裊,雖不如美酒香醇,卻竟也能使人沉醉其中。

可如今,他提劍守望的,已經在匈奴人的'鐵蹄下支離破碎;千萬人夢魂縈繞的,也已湮滅在狼煙烽火之中了。

那是已經回不去的山河尚在,國泰民安。

他登上城門,輕聲吩咐:“讓戰士們把最後一頓飯吃了,我們上路。”

身後無人應答。

他等了很久也沒有等到任何一個人的聲音。只有耳邊風聲依舊,城上的大旗在腥風中劇烈掙扎,旗面像波浪一樣彎出幾個弧度,旗上那筆力遒勁的大字被這些弧度割斷,四分五裂……

一個朝代的墜落總是伴隨另一個朝代的升起,他彷彿已經看到敵軍的戰旗迎着明日的陽光,在長安城上升起。

此時,城外,一支精兵正急速行軍,曾象徵盛唐無限風光的戰旗竟是半卷着,不敢發出聲音。領頭那將軍見前方敵軍已近,抬頭是已成孤城的雁門郡,他瞅準時機大吼一聲:“援軍已至!”

他抬頭,黑雲彷彿將散,雲後是隱隱天光。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5

人生活的那個年代,藩鎮叛亂此起彼伏,戰爭連綿不斷,百姓不得安居。詩人作為一個守城的將士,自然是要為國捐軀,報效國家的。

在城內時,看見敵軍如烏雲一般向城池逼近,浩浩蕩蕩的,不禁讓人心生涼意,心生危機,彷彿這座脆弱的城馬上就要被他們吞噬似的,顯得來勢兇猛。但是敵眾我寡,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守軍們能怎麼樣呢?他們也只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奮起抗敵。

雲縫中射下來的太陽光映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像金色的鱗片一樣閃閃的發着光。這一刻,一個個矮小的身體顯得如此高大。

雙方收兵後,戰地場面異常悲涼,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裏響徹天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黑夜中凝為紫色,格外悽異。雖然雙方都有大量傷亡,但畢竟敵軍人數較多,只能靜待友軍的援救。

在寒風捲動着紅旗之際,救援部隊悄悄臨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高揚不起來。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看那場面,將士們心裏想的,應該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了吧。

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台,上面放着黃金,用來招攬天下賢士。而將士們為了報答國君招攬賢才的誠意,手揮舞着利劍,甘願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甘願為國血戰到底,為百姓、親人的安居樂業血戰到底。為了讓百姓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於是詩人著成了《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

作者: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6

邊風似刃,荒漠之地,何以聊生?黑雲壓城城欲摧,噫!暫瞧那城下冰革利劍,鐵馬鈍靴,煙冥露重,浸染於尖丘利陵上,實是咄咄逼人。這千百個鬼魂似的將士,都説青山埋骨,鬼丘藏屍,今日此般盛狀,定是惡戰在即。

李賀拂袖離去城頭,只道尋地歇息去。恍然間,萬道金箭碎雲刺空而下,是這:仙兵顯世,開鞭弩弓;金雲連騎流轉三番,紅日奪目縱開萬丈;巨雷驚箭,扭轉乾坤,直殺得那殘雲龍將飛動萬山,直殺得那暗角寒光潰不成軍。緋暈褐火,彩雲朱光,直直闢開城頭,在萬軍盔甲上建起鳳闕龍樓,如金龍盤踞。

好,好一個調高奇駿的場面!就是這“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實為鬼才,正當他準備揮墨記下這一奇景時,天地中霎地殺進一聲號角。橫穿四野,驚動寒骨;四面戎戎戰聲起,巫歌冥冥煞正氣;防旗一展,金黑輾轉;銀刃不識青天高,黃地厚,旋風掃盡戰場。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興衰之感,轉頭即空!嶄然京觀露蒼野,草尖遙掛黯落旗;屍橫遍野驚冥府,鬼聲泣悽驚蒼天;此時煙籠凍土,又怎能遮住失意人的目光!

城頭的風颳削着李賀突兀的顴骨。古今戰場向來是風雲莫測,如今,或不是隻能眼睜睜看叛軍殺進城去,踐踏在那些與他朝夕相處的將士身上。凝視着這片血築的城池。白晝廝殺到傍晚,夢似的情景飛過他的眼前。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幸得援軍在傍晚時到來,給了點守國的希望。天幕已黑,燃烽火,揚半旗,馬蹄翻得那塵土四濺。為壯膽喝了點小酒,與援軍共同突襲敵營的路上,一路看過多少觸目驚心死者相藉,屍骨成堆。可地上那攤寂寥的白骨,數行熱淚只能隱去在了獵獵風聲背後。醉生夢死的境遇,取勝之態竟必是這幅噓聲潛行的狼狽模樣。

嗚呼!當且行此,為報碧火幽青之恨,最快最恨之舉僅有殺他個昏天暗地,殺他個哭天喊地,殺他個血染蒼天,殺他個片甲不留,看蒼天饒過誰!一滴淚,無聲落在衣襟上。

鬼才李賀,滿腹報國情切,於是奮蹴寫下“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一句,予古今戰士莫大的慰藉,更是為了給自己貫穿一生的迷茫苦悶,找到一時的歸宿。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7

秋風瑟瑟,笛聲哀婉悽絕,草木稀疏此時雁門郡,一場蠢蠢欲動的戰爭即將開始,城樓守將李赫目睹這一切:

欲侵略中原的蠻夷大軍,奔騰而來,馬蹄聲似乎把天地都震得抖幾抖,這羣蠻夷之人個個腰大身粗、身披羊毛或虎皮,相貌平庸粗鄙。即使敵軍四黑雲壓境又如何,我軍也不甘落後,身跨戰馬,鎧甲迎着雲縫中射下來的太陽光,如金色鱗片閃閃發光,裝備極好,馬品種好。雙方都已準備完畢。先是敵方首領發話:“你們這羣參戰之人個個白白嫩嫩,莫不是剛從孃親的懷抱裏走出來?哈哈哈——”這方戲虐引得敵軍捧腹大笑,也讓我朝將士心生不悦,欲上前教訓他們,被一位黑馬將軍阻止了,他頭戴面具,身穿銀色鎧甲,手握玉龍寶劍,氣宇軒昂,英姿颯爽。面對戲虐他從容不驚,只是輕笑幾聲,用帶有磁性的聲音緩緩道:“爾等好生狂妄,我軍穿戴整齊與汝迎戰,當汝對手也,而爾曹齜毛一身,形其毛猴真真是妙!”我軍戰士也紛紛應援將軍:“毛猴毛猴,毛猴——”氣的蠻夷首領舉刀施令:“殺——”……號角生在這秋色裏響徹天空,兩方軍隊迅速混戰在一起,嘶喊聲、刀劍聲雜糅交集,使人聽了感覺耳朵不像自己的了。“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報效國家的大好青年接連倒地,不一會兒戰場變成了一灘血泊。寒風凜冽,將士的血跡在這寒夜中凝為紫色。雙方都損失慘重,只好停止戰爭。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不。幾位將軍半夜進入主帳中,他們商議向朝廷請援。夜越來越深,有如古井之水“波瀾誓不起”,敵方軍賬

中歌舞昇平。紅旗半卷,部隊悄悄臨近易水準備夜襲敵軍……濃霜濕透了鼓皮,遠方只聽見低沉的鼓聲,怕是第二場戰爭又開始了。

李賀挺直地站在城樓之上,他望向遠方,堅信將士們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定手握寶劍為他血戰沙場。興感之時,李賀提筆一揮,寫下了一首《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8

“報——將軍,您的長子——戰死沙場,還,還請您節哀。”

空氣有一瞬間的凝固,好一會兒,一個雄厚的聲音低沉道:“知道了,帶回來埋……”

“報——敵軍已逼近,至城下五十里處”。

“是。”

第二個士兵退去,帳篷中再一次沉默下來。

“將軍,您,您有什麼吩咐?第一個士兵小心翼翼打破沉默。

“把他帶回來埋了吧!”

“將軍,他——屍骨無存……”

又是一陣沉默。良久,男人無力地擺了擺手,歎息道:“算了,你下去吧!”

他披上墨色戰袍,慢慢走上城牆。天色昏暗,好似他沉重的心情。遠處,荒涼戈壁的邊際翻滾着濃濃塵煙,一片昏天黑地。他知道,突厥又來了。

“捨己為國!捨己為國!捨己為國!”

戰士們大聲嘶喊着口號,鼓舞着士氣。他僵硬的臉上閃現一絲悲愴的無奈,默默轉身離去。援軍未到,敵我實力相差懸殊,他不忍對大家説,這也許是最後一場戰役了。l

“報——敵軍已行至城十里處。我軍已準備好迎戰。”

“開城門——”

他騎上高頭駿馬,帶着一眾將領,大踏步絕塵而去。身後,城門悄然關閉。

充分分析過敵我優勢的他,決定主動出擊,背水一戰。

“咴咴——”戰馬嘶鳴着,馬蹄聲碎,他已做好一切準備。

敵人已至城下,兩軍對峙,一陣雷轟般戰鼓聲響起。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殺——”他毅然決然帶頭殺向突厥。

懷着愛國之情,忍住喪子之痛,充滿了一腔熱血,他揮舞着長矛,左突右衝,勇猛地刺殺敵人無數。鮮血飛濺,戰馬嘶鳴,塵土飛揚,殘陽如血……將士們雖驍勇善戰,卻抵不過源源不斷的敵軍。原本荒涼的黃土戈壁被鮮血染成了黑褐色,遍地是倒下的士兵。這是愛國的熱血戰士們誓死捍衞家國的最後堅持和最強宣言!

不知過了多久,四周終於安靜了下來,最後一縷微光隱去,只留下了一道殘影。淡淡的月光灑向陰森可怖的戰場,照在眾多曾那麼熟悉的年輕面孔上,照在那一件件破舊襤褸的盔甲上,照在他滿是血跡的臉龐和缺了左臂微顫不已的身軀上。

他覺得愧對護他周全的戰士們,愧對委以他重任的君王,愧對等待兒孫凱旋歸家的無數百姓們,愧對為國捐軀的千千萬萬張年輕面龐,對不起他那屍骨未存的兒子……

如果一開始就告訴他們,這場戰爭未必能打贏,也許不會有這麼多無畏的犧牲了吧?又或者堅守城池,而非主動出擊,或許也不至於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吧?他像雕塑般佇立在夜色中,凝視着遍地的屍骨陷入了沉思。

“父親,什麼叫作‘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啊?”“意思就是你要報效國家,為國而戰……”腦海中閃現長子小時候可愛的樣子和軟糯的聲音,他突然醒悟過來,不再作無謂的胡思亂想。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他喃喃道,“兒啊,捨己為國,你我此身無憾!別怕,爹爹就來陪你了。”黑漆的蒼天下回響着男人最後的鏗鏘之聲。

月色中,只留下一串兒馬蹄聲通向敵軍的帳營……

雁門太守行改寫成故事作文 篇9

城門驟然打開,一列漆黑的鐵騎聲如雷鳴,馬蹄聲猶如狂風驟雨,疾奔入城。

小兵忘記了叛軍騎兵何時離開的,也忘了自己是怎麼一點一點爬出泛着腐爛氣味的死人堆的。他爬到一旁如胭脂色的土地上時,周遭已然一片死寂。天已經黑了,他緩緩站起來,雙腿因為久跪而變得僵硬麻木,似乎和四周如廢棄麻袋一般被層疊成寶塔型的屍體毫無差別。

“砰!”雙腿在走了兩步之後,終於再也堅持不住,重重跪在了寒冷徹骨的地上。

他就這般趴着,聞着土散發出來的、一股令人作嘔的鐵鏽味,慢慢失去了意識。

三天前,叛軍步步緊逼,最終還是讓他們逼到了城門口。唐軍節節敗退,叛軍像是把鐵鑄的彎刀,一點一點攪碎了唐朝的五臟六腑。

曾經繁華的紫禁城內,現在也不復往日漁陽鼙鼓、緩歌慢舞。

似乎就是一夜之間,九重城闕變得盡是烽煙,唐玄宗不得不連夜出逃。浩浩蕩蕩的人馬,在現在看來也不過是叛軍的甕中之鼈。

寒風仍在咆哮,熱量一點點被風吹走,可白天血腥恐怖的場景卻像刻在了腦海裏一般。

叛軍進城,唐軍轟然分散,士氣瞬間消散了一半。天幕中不斷劃過猛禽,叫聲中甚至也透露着荒涼。小兵騎在馬上,鎧甲被震得重錘在心口。

叛軍猙獰得如怪獸一般的馬快速逼近,箭似雨一樣射來,擦着耳畔呼嘯而過,身側幾個騎兵瞬間被刺成了箭靶子。

接着刀光劍影,死屍逐漸堆積成山,而後被馬蹄踐踏成泥。

在這灰暗的場景下,不斷流淌的血液卻成了最亮眼的暖色。放眼看去,唐朝萬里城郭,都褪去了曾經繁華而温暖的景象,一切都散發着灰撲撲的悲哀。今天剛好是八月十五,小時候,他記得母親常會帶着他去逛集市,那集市處處點着暖黃的花燈,花燈上繪着一幅幅精美的連環畫,看到它們,他常常走不動路。他和母親便站在滿街火樹銀花之下,靜靜仰望那些輕巧的彩燈。小小的瞳孔被照得像裝着天上的月亮。月餅也是格外香甜,他常常和兄長搶着吃。歡快的笑聲似乎從來沒在這片土地的上空消失過,直至今天。

他輕輕笑了出來,一張嘴便是撕裂般的咳嗽。這些往事在現在看來,都是那麼短暫絢爛卻似煙火。

安史之亂暴發,他果斷去參了軍。他想保護這片曾經滿是歡聲笑語的土地,即使戰死沙場,他也心甘情願。

“禾黍不獲君何食?”耳畔迴盪着母親嚴厲的聲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他就靜靜地趴在地上,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和破破爛爛的嗓音,接着母親的話,唱起了那首詩。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恍惚間,似乎有人緩慢地爬起來,走向結了層層白霜的戰鼓,拿起鼓槌,卻再也敲不出往日高昂的聲音。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好在七年後,叛軍無路可逃,最終叛亂平定,可惜這些亡魂,卻是再也看不到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aixiezuowen/dvjw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