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改寫作文 >

【精華】改寫古詩作文十篇

【精華】改寫古詩作文十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改寫古詩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改寫古詩作文十篇

改寫古詩作文 篇1

在一個小山村裏,住着大名鼎鼎的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勤下苦功讀書,終於,有一年,賀知章在三十七歲 的時 候,考中了進士,便告別了自己的家鄉,去外地當官了。

時間匆匆而過,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有一天,賀知章起牀以後,拿起鏡子,看鏡子中的自己,樣子已經變 了,看見自己雙鬢且已經白了,雖然原來的聲音沒有變,但是自己經老了,賀知章非常想念家鄉,便辭官了, 賀知章坐着馬車,回到家鄉,家鄉還是原來麼美麗,房屋蓋的整整齊齊的,一間間房子一個唉着一個整整齊齊 的,小草綠油油的,小花傘開着迷人的香味,吸引來無數的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這時候,賀知章看 見有幾個小朋友在做遊戲,有一個小朋友看見旁邊站着一個陌生人,問:"您是誰呀?您來到我們村子有什麼 事嗎?",賀知章感到自己離家太久了,心裏感到很慚愧,賀知章回到家裏,感覺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 ,心情難於平靜。他把自己內心的感覺寫成一首詩: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古詩一直流傳放到現在。

改寫古詩作文 篇2

在夏日裏,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在一面靜靜的湖面上,成片茂密的蘆葦隨風飄蕩,湖面上的水泛起陣陣微波。這一片風景秀麗的地方,正在靜靜的湖面上,一條小船上的楊萬里被它們深深地迷住了,正陶醉其中。

正在詩人慢慢地轉移視線時,一條小漁船映入眼簾。小漁船上坐着兩個一邊划船,一邊嬉戲的可愛小孩,詩人決定看看他們想幹些什麼,打算用他們寫一首奇麗的小詩,想到這裏,詩人觀察得更仔細了。

兩個小孩玩着玩着,突然一個小孩對另一個小孩討論了一會兒,把船停了下來,把撐船用的竹竿和船槳收了起來,張開了一把精美的竹製小傘,可現在沒下雨,詩人看到這裏,疑惑不解地思考起來。

詩人想了一會兒,像是想到了什麼,不由的驚歎起來:“這兩個小孩真聰明呀!改寫舟過安仁。怪不得沒有下雨也張開了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呀!”

詩人邊佩服兩個小孩,編寫了一首詩: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改寫古詩作文 篇3

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青青的野草。天底下,一碧千里,但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牧童趕着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那些羊兒們無論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牧童們邊放着羊,邊嬉戲、玩耍。他們把羊羣趕到了一個地方吃草,自己就在旁邊一會兒捉螞蚱,一會兒玩遊戲。就這樣,很快夕陽西下了。其他小夥伴都回家了。只有這個牧童將羊兒趕回羊圈後,又坐回到草地上,拿起笛子在晚風中緩緩地吹起來。 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時而清楚時而模糊,給靜寂的黃昏增添了幾分快樂情趣。不久,牧童的媽媽看到天快黑了,就喊牧童回家吃飯。他吃飽了飯,就已經是黃昏之後了。

他再次走到原野上,連蓑衣也不脱,就仰面躺在了草地上,抬眼看着天上那皎白的月亮,回想着白天自己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有時玩倒立,有時翻跟斗,可真盡興呀!他放佛又聽見了那愉快的歡聲笑語,不由得沉入更美好的遐想:明天,自己和小夥伴們該玩些什麼呢?就這樣,牧童在草地上不知不覺的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牧童(古詩改寫)

瞧!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彷彿鋪在地上似的!風輕輕一吹沙沙沙的響聲傳的到處都是。 聽!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聲聲歡快的調子逗弄着晚風,慢慢的小時在耳邊。

早上太陽露出半邊臉的時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樂地在草地上奔跑,無拘無束,沒有任何煩惱。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雲和小鳥們,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吃完晚飯,太陽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來。牧童手裏拿着笛子,邁着歡樂的腳步來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來,聽着草叢裏不知名的小蟲唱着美妙動聽的歌,抬頭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潔的月亮,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個畫面。

你聽那歡快的調子又吹起來,多動聽啊!咦!怎麼停下來了,哦??原來是牧童閉上眼睛進入了夢鄉。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讓他聽着蟲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覺吧!

改寫古詩作文 篇4

夏日的午後,一個人沿河邊散步,微風習習,夾雜着荷花的清香撲面而來,瞬間掃除了渾身的疲憊,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兩岸挺拔的柳樹上有清脆的蟬鳴,好像永遠不知疲倦地歌唱,繼續前行,臨近荷花池的地方,還能偶爾聽到青蛙在水裏呱呱叫,真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

荷花池的源頭是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緩緩流出,形成一股細流,沒有一絲聲響。想來是這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捨不得多流一點兒,也生怕流的太過湍急就會打破池面的寧靜,破壞了這靜謐的時光。你看那泉水多麼清澈明亮,像是跳動的精靈,匯入小池之後更是讓池水多了份魅力,讓池中的景色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岸邊的柳樹擋住了夏日強烈的陽光,形成樹陰,遮住水面,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避免池水因為温度過高而乾涸。樹枝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微微搖曳,倒影在水面上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一面荷葉剛把她那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勃勃生機,可是還沒等她完全暴露在這夏日温熱的空氣中,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了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早一點領略這夏日的美景,嗅一下這荷葉的清香,觀賞這滿池豔麗的荷花,傾聽水中別樣的蛙鳴。

眼前的這一切看得我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無聲的泉水、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陰、冒尖的小荷、可愛的蜻蜓,在夏日的午後形成了一幅色彩豔麗,明亮生動的畫卷,讓一切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真是不虛此行啊!

改寫古詩作文 篇5

秋天來了,一陣陣涼爽的秋風撲面而來。望着落葉像蝴蝶一般飛向泥土,望着小草穿上了黃色的衣服,望着大雁整齊地飛向南方……我不禁思緒萬千。落葉黃了,新葉還會長出來。小草黃了,明年還會重新長出來。大雁南飛了,還是會飛回來。而我,何時才能回到我的家鄉呢?

望着這一番景色,我深有感慨。我突發奇想,給家人寫一封家書吧。昨天,洛陽城裏來了一個與我同鄉的人,我就叫他幫個忙吧。我來到屋內,拿起筆和紙,坐在書桌前,提筆正準備寫,卻又仔細想想,發現要説的話實在太多了,已經説不盡了,只能挑其中的要點來寫。我剛寫了一行,卻又把紙揉成一團,扔了出去。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外面的紙團都已經堆成小山了,可我還是沒寫出什麼來。

“快點啊,朋友,我就要走了,再不走就晚了。”幫我送信的人已經在催了,我只好快馬加鞭,立即寫出了一封信。唉,無奈時間太緊張了,我還有無數句話沒有説呢!

“好了,”我小心翼翼地將家書遞給送信的人,“你可一定要安全送達呀!”“放心吧,這點事情都辦不了,我還算人嗎?”那個人正準備跨上馬,我卻説:“等一下,我還要改改。”説着,我拿回家書重新修改。修改了無數次後,我才把家書鄭重地放到送信人的手上。他走後,我凝視着落葉,心想:我的家人這會兒也在思念我吧……

改寫古詩作文 篇6

清香裊裊的早晨,楊萬里佇立在船頭,欣賞着安仁縣的美麗景色。

高遠藍悠的天空中,飄着幾朵白雲。極目遠眺,那一座座青翠欲滴、連綿起伏的羣山,就像只用綠色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綠意滿山,輕輕流入雲際。被輕紗似的白霧籠罩住了,好像猶抱琵琶奏歌聲的仙女一般,露出了她羞澀的半邊臉。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瞧,近處,嫵媚的陽光灑在了江面上,波光粼粼。江水一望無際,平平的,靜靜的,猶如一面未經打磨的銅鏡。一陣清風吹來,江面上盪漾開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紋。岸邊的垂柳在風中梳理着那長長的辮子,婀娜多姿。

此時,一葉漁舟躍入了楊萬里的眼簾中,船中坐着兩個小童,他們已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撐着傘坐在船中。楊萬里望望天空心裏不禁疑問;為何張傘呢?並沒有下雨啊!

這時,其中那個扎着牛角辮,臉蛋紅撲撲的,還戴着個小紅肚兜的弟弟説“;哥哥,你這招管用嗎,不會是在耍我吧?”

“你還敢不信哥?”哥哥敞着圓圓的肚皮,拍着胸脯説,“我用項上人頭擔保,絕對管用,我用過這招!

船在江面上緩緩行駛着。”哥哥,你太棒了,船開了,船開啦!你果真沒有騙我!“弟弟高興的拍手稱讚,手舞足蹈。

這時,他調皮地將傘轉了個方向,哥哥見了,從弟弟手中奪過雨傘。

將傘轉回了順風的方向,批評道;“不可以這樣做,逆風方向,會讓船後退,離我們的目的地就越來越遠了,南轅北轍了,也就前功盡棄啦!”

“知道了,長官!”弟弟調皮地塗了一下舌頭。

童年美好的時光已經拂袖而去,雖然看得到絢爛的夜空,但是卻摸不到;儘管聽得到童年幸福的天堂裏的歡聲笑語,可還是走不進那幸福的天堂!因為同年離去,時間定格,它永遠成了回憶!

此刻,百感交集的楊萬里不禁吟誦下了這首詩;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孩子是如此天真浪漫,聰明伶俐!

改寫古詩作文 篇7

在一個炎熱的中午,蓬頭小兒二娃和桃花村裏的小夥伴討論釣魚,大夥兒都説二娃是個不會釣魚的小“土包”。但李呆呆都向大夥吹二娃一天可以釣上三條大鯉魚。二娃常站在一旁聽他們説自己,今天二娃向鄰居三毛討教了一套“超級牛”的釣魚方法,—到大夥面前就自誇:“我才不是‘土包’呢!我今天就釣給你們看,哼!”二娃説完就跑回家拿漁具去了。

二娃拿着魚竿,揹着魚筐一跳一跳地跳向河邊。“哇!真美,不愧是咱桃花村的命根子!”這兒百花盛開,綠草如茵,昆蟲們在花朵、草地上開音樂會。小柳樹一邊讓風兒幫自己梳頭,一邊聽昆蟲們唱歌,柏樹上的小鳥似乎在湊熱鬧,飛到草地“嘰嘰喳喳”地歌唱起來。二娃找了一塊乾淨的石頭,坐下來,拿了一條小蚯蚓勾在魚鈎上,把魚竿一拋,“撲嗵”一聲,魚線就在水裏了。他那雙又大又亮的眼睛緊緊盯着魚漂,絲毫不敢放鬆,生怕一不注意就放跑了大魚。

魚漂動了,二娃覺得大魚快上鈎了,這時他聽到了一陣陣“沙沙,沙沙”的踩草聲。二娃小心翼翼地回頭一看,呀!原來是個衣裳破爛的秀才,可見這個秀才走了很遠的路。二娃見了心想:等我釣好了魚,我讓他到我家大吃一頓。秀才問:“請問小弟這是……”二娃急忙搖搖手又繼續釣魚,秀才站在一邊看着二娃釣魚。魚漂再次動了,二娃見了拉起魚竿,哇,一條大大的鯉魚。二娃急忙把鯉魚放進魚筐,收起魚向秀才解釋清楚,並請秀才到他家吃飯,換衣裳。

回到村裏,小夥伴們都來看二娃釣的大魚,他得瑟極了!

改寫古詩作文 篇8

大將軍 李廣是漢代家喻户曉的勇士。他驍勇善戰,武藝高強,擅長射箭,每發必中。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大將軍李廣帶着他的部下,騎着戰馬出巡。

行至一片幽暗的樹林邊,忽聽得狂風大作,"呼——呼——"作響。晚風就像虎吼一樣,在整個林子中迴盪。雜草都被狂風吹斜了。忽的,將軍在遠處隱隱約約看見亂草叢中卧着一隻老虎。只見將軍沉着鎮定,不動聲色地從背後的箭囊裏抽出一支箭尾為純白色羽毛的箭,將弓拉得似滿月一般。只聽得"咻——"的一聲,已不見箭的蹤影。將軍看看草叢,轉過臉來對部下們説:"林中太暗,今天咱先不理會,明日天亮再説。"將軍帶着士兵們回到軍營,並吩咐明天去將那隻被射死的老虎抬回來。

第二天佛曉,天剛剛濛濛的亮了的時候,李廣將軍帶着他的部下到昨兒自己射箭的地方。將軍吩咐部下到林中尋虎。

軍士們騎馬的騎馬,士兵們尾隨其後。日頭漸漸升高,陽光像千萬把利劍直射入林中,灑下星星點點的光斑。一行人走進茂密的樹林,四下尋找,可是那兒見到老虎呀!只見那雜草叢中有一塊形似老虎的巨石。將軍看見了自己的昨夜射出的白羽箭。那支箭竟然不騙不斜地深陷到石縫中去了。李廣將軍的部下見了,皆佩服至極、個個驚歎不已,連忙下馬跪下拱手連聲讚歎道:"將軍好箭法!屬下實在佩服!佩服!"

李廣聽了,一邊用手捋了捋鬍子,一邊仰面朝天"哈、哈、哈"大笑三聲。只聽見這爽朗的笑聲在林中迴盪。"駕——"將軍策馬揚鞭,身後騰起一股濃濃的灰色煙塵……

附原詩:

《塞下曲》

盧綸(唐代)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改寫古詩作文 篇9

這天,楊萬里乘舟來到安仁縣遊玩。他悠閒地站在船頭欣賞着河邊的美景。

湛藍的天空就像被水洗過似的明淨,草地就像一塊碧綠的地毯,空氣中瀰漫着青草的芳香。一陣微風吹過,柳枝開始翩翩起舞,好像在炫耀風婆婆對它的撫愛。清澈見底的河水緩緩地流淌着繞城而過,陽光灑在盪漾的河面上,泛起萬點光芒。

突然,楊萬里發現不遠處有一葉小船在清澈的河水中飄蕩着。所過之處,蕩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紋,煞是好看。細細一看,在那船上的是兩個小孩子。這兩個小孩,一個身穿紅肚兜外套一件無袖的白色小褂,另一個穿着一件短袖的白色衫,衣服敞開着,沒穿肚兜,露出了雪白的小肚皮。他倆圓圓的腦袋,大大的眼睛,都在頭上挽着三個髮髻,褲角捲到了膝蓋,光着一對小腳丫,頗顯幾分靈氣。只見這兩個小孩坐在船裏,嘰嘰呱呱地,也不知在説些什麼,笑些什麼,鼻尖上閃着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着太陽的香氣息。也許是熱了吧,他倆互相拍起水來了,激起的小水珠在他們的身上、臉上跳起了歡樂的舞蹈。聽着那陣陣鈴兒般響亮的笑聲,楊萬里也停下了船跟着他們一起沉浸在歡樂之中。

過了一會兒,兩個孩子雙雙並排坐在船頭,抬頭仰望着天空。楊萬里這才發現,他們雖然坐在船上,卻並沒有划船。那用來撐船的長長的竹竿已經收起來了,架在船尾的支架上。而且那兩個小孩身旁還張着一把傘。“他拿傘做什麼?難道要下雨了嗎?”楊萬里抬頭看了看天空,萬里無雲呀,哪有什麼雨呀!這下楊萬里心裏更好奇了。

忽然,一陣風吹來。一個小孩子趕忙把傘拿起來,另一個歡呼着:“風來嘍!風來嘍!我們的船要起航嘍!”楊萬里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用傘藉助風的力量讓船前進啊!

改寫古詩作文 篇10

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訓練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能力以及遷移創新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和學生相互提問回答的形式進行探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在詩詞方面的恆久魅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有一位秀才,因書法極好,被召去為慈禧太后書寫王之渙的《涼州詞》。書寫中,一不小心,將詞中的“間”漏掉。慈禧閲後,認為秀才諷刺自己沒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將秀才推出斬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説自己寫的並非是王之渙的詩,而是一首詞,言畢當場高聲朗誦出來。慈禧一聽,轉怒為喜,放了秀才,還給了不少賞賜。

同學們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誦的嗎?

(待學生討論作答以後,教師再給出答案: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秀才的聰明機智讓人稱讚,可同時也啟示我們,古詩的內藴豐富深邃,而且和多種文體貫通。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詩,就曾被人們改編成了一首五絕(清明時節雨,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和劇本(時間:清明時節。地點:路上。人物:行人、牧童。情節:行人:酒家何處?牧童:杏花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古詩的世界,掬幾朵詩歌的浪花來加以改寫、描摹,創造出華美的篇章。

二、分析意象

[訓練目的] 此環節主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提取古詩中的意象,為準確、全面改寫古詩奠定基礎。

[訓練意圖] 古典詩歌一向以言簡意豐著稱。短短的篇幅中常藴含着極豐厚的內藴。詩中既有優美的風景,也有真摯濃烈的情感,還有啟人智慧的哲理。在我們吟哦之間,其幽長的韻

味便從口脣之間緩緩淌出。

[操作方法]

例一:誦讀下列古詩,完成詩後各題:

《漁歌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①.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有青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②.詩中景物有哪些色彩?(白、綠、紅、青)

③.詩中表現的是什麼季節?(春天)

④.詩中景物體現出什麼樣的特徵?(風景秀麗、生機勃勃,恬然自適等)

[操作説明] 明瞭上述內容後,是我們改寫古詩的前提,它可以使我們將古詩的內容全面地表現出來,以使內容非常充實。

三、擴展再現

[訓練目的] 該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詩中詞、句,通過聯想、想象進行擴展,以準確地再現古詩的意旨。

[訓練意圖] 古詩一般只有二三十字, 極短的篇幅中高度濃縮了詩人對自然、社會、人生、事業等多方面的體會,如果不進行充實擴展,就很難將詩的意趣準確地再現出來,因而改寫時須將這些精煉的詩句進行擴展充實,才能還原詩人的諸種感受與意味。

[操作方法]

例二:誦讀《天淨沙 秋思》按詩後要求:

《天淨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①.擴詞成句: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擴寫成一句話。(建議:可從色彩、形態、性狀、聲音、氣味、感情等方面進行擴展充實) ②.擴句成段:將曲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等句子發揮想象,擴展成幾句語意連貫的話。

③.擴詩成篇:將上述內容連綴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操作説明] 通過上述途徑,讓學生熟悉擴展再現古詩思路,形成完成印象。

四、遷移重組

[訓練目的] 此環節要求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對古詩內容進行遷移重組,從而創造出個性鮮明的改寫文章。

[訓練意圖] 所謂遷移重組,是指改寫者根據自己對古詩的個性化的閲讀理解,將詩中的有關意象進行調整、加工,構織成新的篇章。因為古詩包含的內容很多,這就要求學生選取最能激發自己想象的東西作為切入點,把最精華的部分突出在文章裏。改寫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學生是否對古詩進行大膽想象,大膽取捨,使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操作方法]

例三:閲讀下列詩句,任選一種方法進行改寫,並與同桌口頭交流。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①選取精華,不及其餘;

②借題發揮,重新演繹;

③穿越時空,嫁接現實;

[操作説明] 讓學生獲得遷移重組古詩的體驗,為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文章奠定基礎。

五、再造創新

[訓練目的] 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情節,在符合生活邏輯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古詩的內容和體例進行大膽創新,改寫構思奇特,意藴深刻的文章。

[訓練意圖] 改寫古詩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因而僅僅着眼於古詩內容的挖掘,不足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還可以通過人稱、寫法、結構、體裁等方面的創造來增加文章的創新色彩。

[操作方法]

例:按詩後要求,口述改寫詩文內容: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①變換人稱:將原詩改為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

②變換寫法:故事新編、情景片斷、精彩對話;

③變換體裁:可改編為散文、小説、劇本、書信、MTV分鏡頭、童話等

[操作説明] 通過上述練習,讓學生體驗創新曆程,獲得成功的喜悦,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創造之去。

六、作文:

1、 改寫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2、 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古詩(詩、詞、曲),進行改寫,寫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瞭如何改寫古詩,幫助同學們更深入地領會了一些古詩的深刻含義,更增加了我們的作文能力,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寫出一篇非常棒的作文。

八、板書設計

改 寫 古 詩

分析意象

擴展再現

遷移重組

再造創新

範文: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不 朽 的 失 眠

他落榜了!1200年前。榜紙那麼大那麼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裏,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愧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樑刺股,瓊林宴上,卻並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如火,在岸上舉着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説白天有什麼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允許一個落魄士子放肆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着,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麼東西齧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而且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上了,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山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餘落的枯樹,似樑燕飛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爾後,是他在賭氣,好,無眠就無眠,長夜獨醒,就乾脆徹底來為自己驗傷,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了千草。夜空裏,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悽絕。

在須角,在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貼綴他慘淡少年的容顏。

江上漁火三二,他們在幹什麼?在捕魚吧?或者,蝦?他們也會有撒空網的時候嗎?世路艱辛啊!即使瀟灑的捕魚人,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種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利去工作,也沒有福氣去睡眠的一個

鐘聲響了,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鐘聲。一般寺廟,都是暮鼓晨鐘,寒山寺廟敲“夜半鍾”,用以警世。鐘聲貼着水面傳來,在別人,那聲音只是睡夢中模糊的襯底音樂。在他,卻一記一記都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鐘聲那麼美麗,但鍾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

既然無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後,就把其餘28個字照抄下來。我説“照抄”,是因為那28個字在他心底已像白牆上的黑字一樣分明凸顯: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1200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的那張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遊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aixiezuowen/o00nv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