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1

寒假裏,我看了一本故事書,叫做《孔融讓梨》。

這本書講述的是:古時候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把最小的梨子留給自己,把大的都讓給哥哥弟弟們。他的這種懂得謙讓和分享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中,一本好看的書,如果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着看,我會覺得更加有趣精彩了。

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玩具的時候,也要懂得分享和謙讓。有一天,我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其中一個夥伴哭了,我們大家一起鬨他開心,讓他別哭,把好玩的玩具都讓給他玩。最後,我們都玩的很開心!

兄弟姐妹之間,也要懂得互相謙讓,不能光顧着自己開心。有一天,我在哥哥家裏玩遊戲機。我一直連贏,讓哥哥很失落。舅舅發現原來是哥哥的手柄沒有我的好用,於是我和哥哥交換了手柄,哥哥開始連贏,雖然我一直輸,但是我們笑的很開心,我也玩的很開心!

我一定要繼續做一個懂得謙讓,懂得分享,懂得為別人着想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2

大家一定聽説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自從我聽説過這個故事之後,就有點眼饞,我就在家裏上翻翻下找找,終於找到了這個故事。於是,我把這故事認認真真的品讀了一下。

這個故事講了四歲的小孔融在家排名第六,有一次孔融一家在吃梨,他把大梨依次分給了兄長們,而自己則吃最小的梨。我讀後十分感動,小小的孔融居然有那麼大的孝心,更何況我們比他大很多,當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吵架的時候,想到了孔融嗎?自己不覺得慚愧嗎?

在現在這個社會裏有一對兄弟為了一套房子,打得頭破血流,反目成仇。有些人為了一套父母的房子,使用了許多惡毒的招式。

所以,我們現在以孔融為榜樣,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成為新一代的好少年吧!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3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在四歲的時候,能夠主動把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和弟弟,而把最小的梨子留給自己吃。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自己,什麼都想要最好的,很少想到別人,有的時候也不願意分享,這是不對的。特別是我現在有了小妹妹,應該把好的留給她。媽媽説,我應該向孔融學習,尊敬師長,尊老愛幼,禮貌讓人,學會分享和謙讓,做一個有美德、懂禮貌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4

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幼兒時代,父母們總會有一些教育我們的方法。這也是父母愛我們的表現了。

就在我小侄子快滿一歲的時候,我的姐姐為我家小侄子買了兩本幼兒教育書。他們這種行為我也能理解,畢竟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這也是姐姐她們愛自己孩子的一種表現,這也從古至今遺留下來的一種習慣了。

一天,我有一些好奇,便拿了一本來看。於是隨便打開了一頁,便看到了《孔融讓梨》這則故事。可能這個故事,每個人在小時候多多少少都聽過了些吧。這是一則從古至今,都用來教育小孩子的道德教育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是講述東漢末文學家,孔融先生兒時的一個故事,在孔融還小的時候,他們家裏共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爸爸拿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而孔融他只拿了一個最小的。他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説:“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讀完這個故事,我也知道它是想教育小孩子們做什麼事都應該懂得謙讓,要尊老愛幼的道理。的確我認為這個故事是個很好的正面例子,讓孩子們學會謙讓對他們未來的人生是有很大作用的,畢竟"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嘛。

現在想想的話,在過去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少,在公交車上時,他們坐在車位上絲毫不注意周圍的事情,不是在低着頭在玩手機,就是在申着脖子在看窗外什麼的。有時,在他們的身邊可能還站着個滿臉皺紋,滿頭白髮的老人家。可能有些老人家不説出他想要你們能讓個位置給他們歇歇,或者讓個寬一些的地方給他們站站。就算那樣,他們也沒注意到。

其實對於這個事情,有一些人是表示,在車上給老人讓座,是自己自願的事情不是法律規定,不能道德綁架,可是,我們想想,如果一個老人在一輛人多的你擠一下我,我擠一下你的車上,萬一突然剎車,一些年輕人都站不住,更何況老人家啊。

但是,現在呀,公交車上能看見不人能主動讓出座位給老人家坐坐了,因為有大人的.行為示範,也有一些揹着小書包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學着大人們的動作,語言。一看見有老人家,就開心的從座位上蹦下來,雙手扶着老爺爺,老奶奶,甜甜的説一句:“爺爺,奶奶給您坐”。現在很少出現不讓座的現象了。在我看來這個情況是大家不停宣傳中華傳統美德的功勞,也是人們道德思想的進步,對我來説,中華傳統美德就表現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裏。

所以,我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成為孩子們的一個良好榜樣,教會孩子們待人處事的道理,讓孩子們能快樂的成長,讓中華傳統美德更好的傳承下去。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5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説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讀到這裏,我才知道,“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説得太好了。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而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

以後,我一定要像孔融那樣,尊老愛幼,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感悟與體會6

在我的學習生活中讀過數也數不盡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在我的記憶裏印象十分深刻,你想明白是哪個故事嗎?故事的資料是什麼呢?那麼讓我給你細細道來吧……

我最最喜歡的故事是《孔融讓梨》,《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記敍了:孔融家有七兄弟,他排行老六,一天,朋友給他家送來一筐梨,全都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孔融便選最小的梨,把最大的梨讓給兄長吃。人們都覺得十分奇怪。都紛紛問他為什麼不拿大梨吃,他卻回答説:“哥哥年齡大,應吃大梨,我年齡小,當然應當是吃小梨哦!”“孔融讓梨”的故事至今傳為美談。

當我讀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後,一股對孔融的敬佩之情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孔融尊敬兄長的品質值得我學習,他的虛心謙讓令我欽佩,他在一大筐梨中選了一個小梨!在他能夠選大梨的情景下,他卻毅然選擇了小梨……從他身上我學會了謙讓,。明白了與人分享是一種歡樂的事。當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不能自私自利,更不能自我只為自我着想,而是要懂得虛心謙讓……僅有這樣貌別人才會和你交上真正的朋友!

是啊,謙讓是我們交好朋友的最好的方法。有一次,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他是我的小侄子,他剛進門,我們倆人便玩耍起了,他問我説:“我們來玩你的玩具吧!”我説:“好吧!可我的玩具可沒有什麼好玩的呢?”“那兒,那兒不是有現成的嗎?”他一邊説一邊用手指着我家的貨櫃中央。我定睛一看,那不是我的兩個心愛的玩具和“百寶箱”麼——搖控車和螺陀,百寶箱裏可裝有我18個奧運項目的比巴卜模型,這可是我的寶貝啊!我平時連碰他們一下都捨不得,可他此刻説要玩,我當然不會同意,我剛要開口説不行,這時我想起孔融來,只覺得兩頰滾燙,“幹”與“不幹”在我的心裏直打架呢,但最終謙讓戰勝了自私。“好吧”我對小侄子説。,於是我和小侄子又開心的玩了起來……那一天是我記事以來玩得最開心的一天······

可見,一個人具有謙讓是多麼重要。,朋友你學會謙讓了嗎?學會了與人分享歡樂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yord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