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2篇)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2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1

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説:”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我經常和表弟為了一盤好菜,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自己能多吃一些,根本沒有考慮別人。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後,要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兄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2

一天,孔融和哥哥姐姐放學後,發現了桌子上有一盤梨。於是,哥哥姐姐就去搶最大的梨,孔融沒有去搶。

爸爸見孩子們在爭搶,很不高興,就讓大家把梨放回盤子,讓孔融給大家分梨。孔融把大梨分給了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

我覺得孔融是一個孝順謙讓的人,我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尊敬長輩,友愛同學、朋友的人。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3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這天,我翻開《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十分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小孔融的媽媽從集市上買來了許多金黃的鴨梨,她讓孔融先吃一個,但是孔融在籃子裏挑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我。原因是自我年紀小,就應吃小的,大的就應留給哥哥姐姐吃。

讀到那裏,我才明白,“年紀小,就應吃小的”,説得太好了,我很贊同小孔融的做法。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就應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但是從此刻起,我決定向小孔融學習,因此我逐步改正了自我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麼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説:“媽媽,請吃!”每次爸爸從上海回來帶一大推零食回來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説:“媽媽,你吃吧。”直到看着媽媽吃下,我才放心地離開。每一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衝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説:“媽媽,請你捂腳。”

在我表姐十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麪,夾了一些鴨肉和葱,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為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我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説:“媽媽,您吃!”在眾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讚不絕口,説:“黃浩洋真孝順啊!”“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浩洋學習。”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看來,我已成為大家學習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必須要做得更好!

此刻,我才明白,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已經九歲了,這麼做也是完全就應的。孟子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4

我今天看了《孔融讓梨》的故事 。

故事裏面講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秋天裏鄰居給他們家送梨,孔融有七兄弟,他排第六,孔融從容地拿了一個小梨,他的那些哥哥一拿,就是大梨他們就很得意,大人們很好奇的問:“你為什麼不拿大的,而拿小的?”他説:“因為哥哥都比我大,而我比他們都小,哥哥們長大了,還是我的長輩,而我是他們的小輩,所以我應拿小的。聽完這句話之後 ,哥哥們臉都紅了。”

自從他説完這句話,孔融讓梨的故事慢慢傳看開了,我想大家都應該跟孔融學學他的好處。向他那樣尊老愛幼的美德。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5

這天我和媽媽讀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讓梨》。

故事裏面講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他四歲一天,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大家都好奇的問他,你為什麼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們比我大,就應吃大梨,我是小弟弟,就應吃小的啦。大人們聽了都稱讚孔融是個懂事謙讓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並不是叫我們讓一個梨,而是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就應學會謙讓,要多關心別人,不要光想着自我。我決心以後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有謙讓精神的,有愛心的人。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6

這個故事,恐怕是無人不知,無所不曉的,我也很早就知道這個故事。然而,當我今天重新重温這個我已聽了無數遍的故事時,我卻思緒萬千。

三字經》裏説:“融四歲 能讓梨”無疑,這是件小事,但在我4歲時,我讓過梨嗎?11年來,我讓過梨嗎?沒有。因為小時候總覺得沒事麼。4歲的孔融就是我的榜樣,教我們“孝”和“德”,或許因為這個,《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才流傳至今吧。

當今社會,在小時候,恐怕已經沒有人知道父母的艱辛,都只有在為人父,為人母后,才明白當年做父母的痛處。父愛和母愛是世上付出得最多,但回報得卻是最少的。有時,哪怕是一句話,一封信,一個禮物,都會讓父母異常感動,甚至眼淚奪眶而出。

好好的孝順父母吧,哪怕是一句問候的話,一張滿分的試卷,一張節日的賀卡,或是像孔融那樣讓梨……

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孝順父母吧!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7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別人送來一筐梨子。爺爺讓孔融兄弟分着吃,孔融分給哥哥一個大的,分給弟弟一個大的,自己留一個小的。爺爺知道後問他為什麼不挑大的。他回答:“哥哥比我大,我要尊敬他;弟弟比我小,我要愛護他。”

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故事,我也要學習孔融勇當仁義,講道德,尊老愛幼的優點。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8

今晚我讀完拼音卷子,媽媽就拿來書讓我讀,今晚讀的書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讓我很有感觸。想想孔融,再想想我平時的所做,在家媽媽買到好吃的我總是獨霸囊中,姐姐和我要我都不捨得分給一點。

以後我一定向孔融學習,做一個懂禮貌,懂謙讓的好孩子。把以前的壞毛病改掉,好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9

孔融是個聰明,懂事,敏捷的孩子,大家都誇他是奇童,連我都很喜歡他,因為他非常孝順父母。

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了一籃子梨,然後把梨洗了洗,把它放在盤子裏。五個哥哥讓孔融和孔融的弟弟先挑梨,孔融拿了個最小的,讓他弟弟拿到比自己的大一點兒,讓哥哥們拿大的。爸爸問:“有那麼多的梨,你怎麼不挑大的呢?” 孔融説: “因為哥哥們大,才讓他們吃大的。” 爸爸又問:“那弟弟比你小,你應該讓弟弟吃最小的,為什麼把大的讓給他吃呢?” 孔融説:“因為弟弟比我小,我才讓他吃大的。”

我覺得孔融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我很喜歡他,以後,我要向孔融學習。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10

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日有所誦》這本書裏有很多小故事,但是,在這裏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孔融讓梨,現在讓我來説一下內容吧!

孔融四歲的時候,正好是他祖父的六十大壽,來的客人很多,有一盤酥梨,放在壽台上。母親讓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開始分梨,分完後,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應得的梨,唯獨孔融給自己的是最小的。於是父親就問他,別人都分大的梨,為什麼你自己卻粉最小的呢?孔融從容的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的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聽了,很是高興。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我知道了,小孔融才四歲就知道尊敬老人,而且做的很好,而我們呢?我以後要向小孔融學習。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11

這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從中明白了我們中國許多具有優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媽媽買回來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靈靈的梨,洗的乾乾淨淨後讓孔融分給他的哥哥和姐妹們,而孔融卻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我,媽媽十分不明,“孔融,你為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我呢?”孔融笑了笑説:“夫子説過,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就應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我,所以大的就留給他們吃吧!”媽媽聽了之後,連忙點了點頭,説:“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真為你感到驕傲。”

孔融小小年紀就明白關心別人,令我萬分敬佩。此刻有不少孩子被父母當做心肝寶貝,十分的寵愛,所以孩子根本不明白關心父母,關心他人,什麼只想到自我,以自我為中心。其實我也犯過這樣的錯。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看見冰箱裏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開,“咕嚕,咕嚕”地把果汁全喝完了。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打開冰箱看見果汁沒有了就問我,我説“全喝完了!”爸爸媽媽沒説什麼,但是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從孔融身上學到了關心別人的優秀品質,我也認識到自我以前犯了好多的錯誤,我必須要改正這些錯誤,

我真的很期望所用像我一樣犯過這種錯誤的同學,都能像我一樣,知錯就改,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的讀書筆記12

今天,我看了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

那時孔融才四歲,他爸爸從集市上買了一籃梨,孔融的兄弟們都跑上去搶大梨吃,只有孔融呆在一邊沒搶。爸爸看了非常不高興,讓大家把梨放好讓孔融來分,孔融先拿了兩個最大的分給了爺爺和奶奶,再依次分給了爸爸、媽媽、哥哥們,分到最後只剩兩個梨了,孔融毫不猶豫的把大的分給了弟弟。當爸爸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孔融回答説:”老師説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所以應該把大的分給哥哥們,弟弟比我小應該讓着他,所以把最小的給我自己。“爸爸聽完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尊老愛幼,這時我想起小時候媽媽説過,吃東西時先要給長輩們吃,上學後,老師説過,同學間要相互幫助,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在學習中也要一起分享,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yg08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