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窗幽記》讀書筆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1

很久沒動筆寫點東西,今天看看,上篇文字已是去年金融風暴之前,回首顧之,避風求存,心勞體疲,偶翻書架雜書,見明朝.陳繼儒著:小窗幽記。書中文章簡且美,言近旨遠,深有哲理,對應這幾個月的狀態,頗合書中所語:“心為形役,塵世馬牛”。感而察己!

【原文】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

意譯為:心靈如果被外在的事物所驅使,那麼人就如人世間的牛馬,形形役役。如果人被名聲所束縛,就如同關在籠中的雞鴨一樣,失去自由,為名所縛。

人們常感到辛苦,老覺得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停不下來的工作,心煩意燥,自己常在認為是社會的原因,競爭的結果,自己要上進才能適應社會,沒有其他選擇,沒法逃避。其實,這真是全部的原因嗎?真的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們需要什麼?有時間讓自己慢下來,靜靜的思考下嗎?

我們都希望快樂,追求幸福,快樂是來源於外在的因素的嗎?幸福是一個量化的指標嗎?要達到什麼程度或標準才能擁有的嗎?

個人感覺:快樂和幸福,屬於感性的感覺,不是可以理性分析的量化指標,窮的可以很快樂,清貧的可以很幸福。同樣,有錢的未必很快樂,富有的未必很幸福。唯心所感,為認知所礙,我們習慣於將眼光投向遠方,未來,常常忽略了當下,目前自己擁有的東西,過度留戀徘徊於過去,易生抑鬱,過度的擔心未來,焦慮就易產生。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現象是:貧而不清,富而不貴。心障繁多,快樂感缺失。

佛學很多東西很有道理,平常心、無常、常,有時間試試寫寫、聊聊,靜靜、證證,希望擁有“般若”。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2

明代陳繼儒所作的《小窗幽記》與王永彬的《圍爐夜話》、洪應明的《菜根譚》並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書。這幾部書中零散地記下不少人生哲理、處世箴言,論起道理來也各有千秋,其中能讓我反反覆覆看上多遍、愛不釋手的,就是這本《小窗幽記》。

同樣是哲學小品集,《菜根譚》像極了一部嚴格的家訓,骨子裏透出一股宋明理學特有的傲慢與拘謹,行文格式也大多采用對仗工整的格式。而《小窗幽記》不同,其文風散漫隨意,卻又字字珠璣;格式隨性自由,卻透出一種慵懶的韻律。我是一個俗人,自然更偏愛於這種流暢簡明的敍述風格,而非刻意追求工整的晦澀文字。

其實,從行文風格的無拘無束,也可猜出書中所述的人生觀是如何的豁達自在。他説“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在歷盡世態炎涼後,他卻能從生活點滴中尋來無數閒情雅趣,怎可謂不超脱?只是為了保住這一份淡泊的心境,他也必曾付出代價,因為“澹泊之守,須從濃豔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中勘過”,所謂的淡泊名利、鎮靜安寧,只有經過塵世繁華、浮生紛擾的考驗而不動搖,才算得真正的超然。我總覺得不會有人生來便只有一顆淡泊名利,不為紅塵所擾的心吧。誰沒有年輕過,沒有熱血過?又有誰從來便只求“出世”而未曾“入世”呢?陳繼儒在書中展現的,是他對無拘無束的`自由人生,高遠超脱的審美人生的追求。

不過既然有追求,便顯出他並未達到如此超脱的境界;即便達到了,那也是在寂寂紅塵中狠狠滾過一遭之後了。他是不是也曾捧出一顆火熱的真心,卻讓現實社會的冷水一點一點潑熄了激情?我想是的,他應該也曾寂寞鬱郁。勘破凡塵的背後,或許只是深深的疲憊。因為他有過感慨:“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了無時”。現在能夠停止,一切便終止了;如果想要事情都了結,那麼終究沒有了盡的時候。人生無盡,追求無盡這個天才而孤獨的靈魂是什麼時候開始疲憊,揮揮手歎一句“罷了”,便將一切過往都休去的呢?隔着數百年望不穿的時光,無人能得知真相,但當我們細細品讀他有感而發的一條條議論時,卻能清晰地尋到那變化的心路,這或許也是我喜歡本書的原因之一,它像生命一樣靈動,會歡笑,會歎息,也會漸漸成熟,一點點老去。

對於人生道理,他並未以訓誡的語氣談起,而只是如探討一般提出自己的看法,給人以頗多回味。也許有時,他會説些見聞歷事,如“斜陽樹下,閒隨老衲清潭;深雪堂中,戲與騷人白戰”;也許有時,他會感歎起風雅景緻,如“陌上繁花,兩岸春風輕柳絮;閨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歸遲,青駒別易,多情成戀,薄命何嗟”;也許有時,他會閒談起那些憂傷動人的典故,如“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雲不入襄王夢,空憶十二巫山”。往往他還未談起道理,便已情境至處,心意自處,使人豁然開朗,有所頓悟。

慧心之書,理應反覆推敲琢磨。多讀便多悟,常常思考,細細品味,也許書中自成一世界。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3

《小窗幽記》是一部促人警惕,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內容涉及了修身、養性、經商、從政、處世等多方面的處世格言。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目光,對當時糜爛庸俗的世風作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觀的抨擊。

若要細賞其內容,從“醒”篇來看:抒發的是豪情空有、壯志未酬的末世情懷,僨世嫉俗,奇謀妙策,只有寄託於文字之間;從“情”篇來看:則標舉美人名花、青山綠水、祕書靈籍為安身立命之場,體現的是方外之致和隱逸幽趣;從“峭”篇來看:警示世人慾成就人生大業,必要有超凡脱俗的心態和志趣高雅的追求,同時也要有積極的入世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從“靈”篇來看:張揚一種淡泊名利的心態和出世的情懷,看透世間人情冷暖,尋求與大自然的山水為伴,享受無盡的生活。

作者在作品中所言的文字,是對人生的體會,是觀世的真理。這種真理是以一個人所達到的顛峯狀態來評定其價值的,而不是將他的顛峯和他的深谷持平來綜合他的價值。

在當今這物慾橫流的年代,人們更多的是看重物質利益的追求,而忽略了對自己身心健康的培植,所以精神顯得極度匱乏,總是埋怨生活的無聊與苦澀。如果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去靜心閲覽一番此書,可能會給你的生活帶去一些歡樂與充實,讓你領略美好生活的另一面。佛緣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是故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ype0km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