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張愛玲童言無忌讀後感

張愛玲童言無忌讀後感

對於不會説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着的一種袖珍戲劇出自於張愛玲《童言無忌》。如下是小編整理的張愛玲童言無忌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張愛玲童言無忌讀後感

張愛玲童言無忌讀後感(一)

張愛玲用“童言無忌”做題目並不是要寫什麼犯忌的話,只是想寫自己的事兒罷了。文章是從錢、穿、吃以及家人四個方面寫的,

我也就想從這四個方面説説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不贊同,就把它當做玩笑話,一笑而之也就過去了,也正好符合我今天所要寫的題目【童言無忌】。

張愛玲説自己喜歡錢,堅持自己是“拜金主義”者,錢確實是個好東西,可以買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東西。因此張愛玲説:“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試想一下如果你一天沒有錢,你能在這個世上生存下去嗎?如果我一星期身上沒有點兒錢,也許我也就被餓死。用自己辛勞、汗水、智慧努力賺錢的人,會常常被人稱之為“財迷”而我覺得這是有上進心的表現。可有些人也正是看到了錢的好處,沒有看到錢的壞處,因此採用不折手段、埋沒良心、利用手中的權利剝削他人,掠奪他人等方式來獲得金錢。用這些方式賺錢的人絕對不是有“上進心”在他們的身上只有貪婪二字,他們是“食人者”,靠吸別人的血來獲得享受。這絕對不是張愛玲所説的“拜金主義”。張愛玲認為對於金錢的獲得是要靠自己的汗水與智慧,靠自己汗水所賺來的錢自己享受那是理所應當,靠壓榨、剝削、權利獲得金錢,這種人是可恥卑鄙的**。在底層社會的人,賺錢是極其不易的,他們付出了許多的汗水,花了一生之中大量的時間努力的工作,卻只能換來一丁點的收入,甚至還會被拖欠工資,而有些人賺錢是極其容易的,在辦公室喝茶看報,一月會獲得不菲的收入,會比那些勤勞工作的人賺得更多的錢,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我想每個人自有心中的答案吧。

穿

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可以説是人的天性,張愛玲是個愛美且願意追求時尚的人。我相信只要條件允許,人人都會為自己買幾件漂亮的衣服,以致在大眾、朋友面前可以光彩奪目。可有些人卻要顧及許多的原因而磨殺掉自己的“天性”,當時張愛玲的母親要張愛玲選擇是嫁人還是讀書,因為自己的錢只能讓張愛玲選擇其中的一樣,選擇嫁人就把錢拿來給她買漂亮的衣服穿,如果選擇讀書就把錢拿來交學費。張愛玲毅然放棄的“愛美”,而選擇到香港大學求學。有些人願意追求更高的內在與自我,而放棄外在的修飾,也許這在別人面前看着不美,但內心也會是快樂的,而有些人不追求知識了,也不追求內在,每天努力的工作,付出血汗,卻只能穿別人不要的衣服,不能給自己買新衣服穿,這又是何原因?

吃與家人

張愛玲喜歡吃甜爛的一切脆薄爽口的食物,還特別的喜歡湯肉,因此稱自己是一個安分的“肉食者”。張愛玲説自己沒有吃過錢的苦,小苦雖有吃過一些,但她説和人家真地苦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張愛玲對於自己能吃飽有衣服穿能讀書是感到非常慶幸的,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沒有書讀,他們不是沒有付出汗水和辛勞卻怎樣的努力也擺脱不了吃苦的命運。張愛玲因為父母離異,給她帶來了許多的苦惱,給她的.內心帶來了不小的傷害,以致影響到了她的一生。我想張愛玲喜歡“蒼涼”這和她不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有着很大的關係的。

但我想説的是人可以不幸,但絕不能不堅強。人可以認命,但絕不能服輸。

張愛玲童言無忌讀後感(二)

最近整理書架,無意間指尖劃過張愛玲的【童言無忌】,便停下收拾的心情,慢慢地品味起童年。説起這本書,還記得是在高中書時,和室友一起去買的打折書,當時只知道便宜,卻不知買回來的是一本盜版書,滿頁的錯別字。只看了一小部分就束之高閣。現在翻開來再看,似乎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那時很喜歡張愛玲,看她的小説,正如有人所説:“如同在一架鋼琴上行走,每一步都發出音樂。”張愛玲無疑是一位才女,説“曠世奇才”一點也不過分。細膩的文字已經讓人可歎了,可文字背後那份細密的心思,對社會對生活深刻的體察,更是驚世駭俗的。毫無疑問,我喜歡張愛玲;不僅僅是為她的文字折服,更欽佩她的勇氣、才氣和那份叛逆。

在她的世界裏,去美琪看看電影,去霞飛路喝喝下午茶,去虹口的猶太蛋糕店買份蛋糕……在酒吧,在咖啡館,聽聽美國式的爵士樂,這一切都很小資嗎?那僅僅是她的生活方式,她喜歡這樣生活。其實張愛玲的生活一點也不小資,只不過作為一個文人比較懂得休閒;而那時休閒的方式也只有這幾種。

冰心老人曾寫詩:“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而在張愛玲的【童言無忌】裏,為我們創造了一種完全迥異的語言,雅緻、瑰麗、珠圓玉潤,作品充滿了神來之筆,而這些神來之筆又和諧的存在着,毫不彆扭和生硬。她的作品處處體現着作者奇妙的想象力,敏鋭的洞察力和對文字高超嫻熟的駕馭能力。她的高明之處,更在於她所表現的思想的深刻性。

每個人的回憶錄裏總藏着不同的故事,但對於童年的緬懷總會有相似的心境。張愛玲平靜的文字讓我們在時光長河裏泛舟,撐一根長篙,逆流而上,看年華倒流。

在步入中年的今天來回首童年,心裏雖有一點傷感,但更多的是純粹而簡單的快樂與甜美。彷彿間看到小小的自己走在田間的小路上一步一滑,春天的陽光灑在金黃色的油菜花上,一片金色的塵埃隨風盤旋着舞蹈,耳邊的蛙鳴如一首詩意的童謠。這是張愛玲的童年,是我的童年,是大多數人的童年。

每一次回憶後回到現實,總感覺有一股更強大的力量。那一張張曾經幫助過、保護過、激勵過我的相識或不相識的面容在眼前漸漸浮現。童年,讓我在這個略顯冷漠的社會中再次看到了真誠和善良,遙遠,卻還歷歷在目。

生活在繼續,童年的幻影縮成心底一團軟軟的小球,迷惘時輕輕觸摸……

無論是閲讀張愛玲的作品還是回憶自己的童年,“彷彿坐在夕陽下的民初老房子裏,在繚繞的煙霧當中”,聽作者細述那漸行漸遠的童年。

或許在暖暖地陽光的午後,泡一杯綠綠的抹茶,捧一本張愛玲的【童言無忌】,慢慢地品味、細細地咀嚼……把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漸漸拋擲腦後,讓自己也小資一回,讓自己也休閒一回,讓心情跟隨着童年去旅行……

張愛玲童言無忌讀後感(三)

不需要顧忌,會不假思索説出自己心裏所想,坦坦蕩蕩。我相信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如此。這也是張愛玲的《童言無忌》。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是純真的美好的——一生中的起點。張愛玲也是如此。像每個孩子一樣,吃不愁穿不愁,大人們掌心的寶貝。自由自在不亦樂乎:小時候,覺得錢該用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長大了,卻明白了錢是省出來的;小時候,衣服都覺得不好看,長大了,衣服穿得五花八門;小時候吃的雲片糕長大後卻再也見不着了,竟沒了當初了味道;小時候討厭弟弟,長大後才明白了所謂情誼……

我感覺都是時間的惡作劇。當你還在幼稚園裏為了一個玩具咿咿呀呀吵吵鬧鬧的時候,時間卻“善意”地把你送進了小學。當你還在為枯燥的開學憂愁的時候,你早已經離開小學離開大學走進了社會。“人生真是無常啊。”我總重複這一句話,像個老人(其實只為了感歎一下。)總會心説,為什麼終於看不起所謂幼稚的玩具看不起幼稚的動畫片了?當年不是還信誓旦旦説説玩具動畫片比什麼都重要?——結果引來鬨堂大笑。小時候做過那些傻事説過那些傻話到底是當時的自己太過幼稚傻氣還是時間沖淡了這份純真?不得而知。

説起我的童年,那就是吃吃吃。喜歡的東西會霸道的佔為己有。五歲半時回到老家。正是酷暑西瓜正盛。成堆的西瓜用來迎接我們的到來。我迫不及待地抱起西瓜一頓猛吃。心裏美滋滋,啊,西瓜真甜真好吃。姑父把西瓜盡數切給大家吃。我望見桌上一大堆的西瓜,又見大家準備捧起西瓜吃,不顧手中未吃完的西瓜大聲嚷嚷: “別吃那麼快!別吃完了給我留點兒!”大人們聽到都笑起來,時至今日他們仍拿這件事調侃我。

我偶爾想起童年説過多少大話幹過多少傻事,臉上都不禁一熱。大人們説,小時候説過的話都不算什麼,童言,無忌。再次看張愛玲的《童言無忌》,再次真切的感受到了所謂時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8xw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