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張愛玲 >

《張愛玲傳》讀後感2篇

《張愛玲傳》讀後感2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愛玲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張愛玲傳》讀後感2篇

《張愛玲傳》讀後感1

其實好早之前就看完了《張愛玲傳》,也想着做人做事應該有始有終,既然看完一本書,總得寫點兒什麼吧!不求能寫出啥驚天地泣鬼神的佳作,但是學着小學生模樣,為了應付“老師”,寫個讀後感、心得體會應該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況且,畢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在監督,也沒有要像寫考試作文一樣,非得拿個高分,反正就是看菇涼心情,開心樂意了,寫寫隨筆,聊聊人生,談談理想。可是,看完《張愛玲傳》,我真不想寫,因為我討厭她的所作所為,六親不認、自命清高,尤其是想到她和胡蘭成的那點兒破事,就覺得糟心,那種感覺就像是:我種了十幾畝地的大白菜,被胡蘭成那頭豬給拱了,恨呀!咬牙切齒的恨!一手人生好牌,被張愛玲打得亂七八糟,真是讓人無語到淚崩。

可是,耐下心來,靜靜思索着,又着實覺得很心疼她,雖是一代風華正茂的才情女子,揮斥方遒,指點文學的江山,也曾紅遍整個上海灘,論及張愛玲,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呀!但怎奈命運待她,是如此的薄情寡義。得不到父愛,母愛也無故缺失,甚至當她跟父親提出要出國留學時,父親將她打得半死不活,並且將她關在家裏,足足囚禁了半年之久,那段灰暗的日子,張愛玲日夜與空房作伴,與靜月為友,對未來是生無可戀,沒有半點兒期許。

關於她和胡蘭成的婚姻愛情,更是摧毀了她對幸福的渴望,儘管故事的開始,他們花前月下,吟詩作對,你儂我儂,恰一對神仙眷侶,即使做了第三者,張愛玲也沒有覺得不好,反倒是樂在其中。可是,婚後胡蘭成卻變了,當他遇到年輕貌美的小周時,不僅想納她為妾,還開始嫌棄張愛玲。胡蘭成一次次的出軌與背叛,卻換來張愛玲的忍讓與原諒,不僅如此,張愛玲還給胡蘭成郵寄稿費,出錢替範秀美打胎,種種作為,都讓我這看客不能理解,張愛玲是腦子壞了麼?天下男人都死絕了麼?非得死心塌地的賴着胡蘭成這個渣男?

以上我寫出來的東西,只是我討厭她的一部分作為,還有很多細節,是不勝枚舉的。不過,經過了兩個多星期,我也冷靜的想了想,對於張愛玲的厭惡,我太感性化了,我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用我的價值觀,去評判一個與我,在社會生活環境,原生家庭完全不同的人的人生。我覺得,這對張愛玲來説,不公平,也不科學。因為我不是她,對於她的遭遇,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試想,如果我的老爸不顧我的死活,僅僅只是因為我想出國留學,他就死命抽打我,並且囚禁我半年之久,我會不恨他麼?如果我遇到一個,能讓我卑微到塵埃裏的男人,面對他的背叛,我會瀟灑的揮一揮衣袖,斬斷情絲麼?

我不知道,如若我的遭遇與張愛玲的相似,我會變成什麼樣子。但現在的我明白,如果不能感同身受,那就選擇理解與寬待。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難言之隱,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好的、不好的,願旁觀者都能用包容的態度去對待,你要知道,世界並不只是非黑即白,還有一塊灰色地帶,在那裏,我們學會看破不説破;在那裏,我們學會善誠理解;在那裏,我們學會讓同類感覺到舒服。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們口中所謂的:看穿社會人心,我們依然活得天真。

對張愛玲,我只想説,雖你一生蒼涼悲苦,但也活得明白;雖你傷得千瘡百孔,但也不是無功而返;雖你至死不願回國,但也無怨無悔。人生渺渺,你的一生值了!

《張愛玲傳》讀後感2

前些時候,在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張愛玲的《天才夢》,我發現她是一位很獨特的作家。之後,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張愛玲傳》,想了解一下張愛玲。

我看完《張愛玲傳》,知道了一些她的生活背景。張愛玲,本名張瑛,河北豐潤人,生於上海。她的祖父張佩綸是清末清流派名臣,有這顯赫的家庭背景。而她的童年並不快樂。她的父母離婚之後,父親一度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裏,母親不久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最後只得遠走他鄉。1939年,年僅18歲得張愛玲《西風》月刊上發表第一篇作品《天才夢》。因此在文壇上嶄露頭角。她的代表做有小説集《傳奇》,散文集《流言》,長篇小説《秧歌》《赤地之戀》。也許是因為她性格中的矛盾,她的作品既有古典的韻味,又具有現實的氣息。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族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卻縣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裏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着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簡出,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説:“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並且在喧鬧與極度中孤寂。”

張愛玲的作品在香港很受歡迎,用現在的流行語説,她有許多的粉絲。但因其涉及對大陸社會狀態描寫而被視為反動作品。直到二十世紀後期,她的作品才在大陸得到了流傳和熱愛。她現在仍是讀者心中最有感染力的現代作家之一。可以説張愛玲是一個傳奇。在過去的日子裏她引起了三輪熱潮,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港台文化初入內地,張愛玲和沈從文一起被發現的“出土文物”;二、1995年她在美國去世,文壇開始回顧和討論她的作品和人生,她的書熱賣;三、21世紀初,張愛玲以小資鼻祖的身份再次成為熱門詞彙。

在張愛玲的散文中,我最喜歡的是《天才夢》。她使我大吃一驚,18歲的人,盡寫出如此滄桑,如此悲涼的內容。大多是因為她生活的環境吧!因為有顯赫的家庭,她什麼家務都不用做而在她離家出走,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時,她發現她有太多的東西不會。她是一個天才,但她在生活上卻是低能者。她三歲能背唐詩,七歲寫一部小説,但18歲得她卻無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在這篇散文中我最為喜歡的一句話是“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張愛玲是一個蘭心惠質,感覺敏鋭,心理細膩的人,所以,她認識到了更加美麗的生命,把生命比作華美的袍,但同時有因為他敏鋭的感覺,使得她是以個孤獨的人,不善於交際,也使她認識到世界的醜陋和生活的艱辛。所以熱愛生命就要正確和經歷那些艱辛和苦惱。

在讀她寫的內容時,心中不由得有些傷感,不由得想到了她的一生。只有她哪樣的人,才可以細膩而又傷感的文字。也許在當今作家輩出的日子裏大家都已不在怎麼關心張愛玲,但她的作品,她的靈魂永遠流傳下來,影響着那麼一些人,那麼一些事。希望大家有時間也閲讀一些張愛玲的作品,定有所感悟、認知。

標籤: 張愛玲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zhangailing/e44y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