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張愛玲 >

張愛玲私語錄讀後感

張愛玲私語錄讀後感

《張愛玲私語錄》是一本瞭解張愛玲下半生的最重要著作、解開張學研究謎團的第一手資料。

張愛玲私語錄讀後感

張愛玲私語錄讀後感1

大概每一個夫君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多兩個。娶了紅玫瑰,一朝一夕,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照舊“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即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倒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於萬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萬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悄悄地説一句:“哦,你也在這裏嗎?”

我要你曉得,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中央,反正你曉得,總有這麼個人。

愛情原來並不複雜,來往復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即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掃興,偶然候也是一種幸福,由於有所等待所以才會掃興。由於有愛,才會有等待,所以縱使掃興,也是一種幸福,固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如果我不愛你,我就不會思念你,我就不會妒忌你身邊的異性,我也不會失去自大心和鬥志,我更不會痛楚。如果我能夠不愛你,那該多好。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情緒和歲月也能悄悄撕碎,扔到海中,那麼,我樂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願見,卻不明確.

你問我愛你值比值得,實在你應該曉得,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我喜好錢,由於我沒吃過錢的苦,不曉得錢的壞處,只曉得錢的好處。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水平,都是嚴格的考驗。

對付不會語言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着的是袖珍戲劇。

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要做的事情總找的出藉口。

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説你不是一個夫君;如果你調戲她,她説你不是一個上等人。

回憶永久是惆悵。高興的使人以為:惋惜已經完了,不高興的想起來照舊傷心。

一個知己就好象一壁鏡子,反映出我們天分中最精美的部門。

替別人做點事,又有點怨,在世才故意思,不然太充實了。

書是最好的朋友。獨一的缺陷是使我近視加深,但照舊值得的。

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體現出天分中高貴的品格。這就是為什麼愛情小説永久受人接待——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人由於內心煩懣樂,才浪費,是一種賠償作用。

我要你曉得,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中央,反正你曉得,總有這麼個人。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明確的塊樂,甜而惋惜,像忘卻了的憂愁。

一般的説來,活過半輩子的人,大都有一點真切的生活履歷,一點獨到的見解。他們歷來沒想到把它寫上去,事過境遷,就此埋沒了。

對付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説,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付年老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張愛玲私語錄讀後感2

雨聲潺潺,像是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小團圓》

胡蘭成卻不死心,從門縫裏遞進去一張紙條。沒有人知道他在紙條上寫了什麼,就像沒有人知道上海灘最負盛名的韶華才女,為什麼會愛上已有過兩次婚姻的汪偽漢奸。

後來胡蘭成向張愛玲索要照片,她在反

面題了詞,“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哪怕她寫盡了這世間的痴男怨女,哪怕她知道,“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愛情來時,也還是這樣義無反顧。

1944年8月,剛剛離婚的胡蘭成與張愛玲在上海結婚,沒有媒娉,沒有婚宴,沒有儀式,只有一紙婚書,與證婚人好友炎櫻。“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願望簡單而又奢侈。

可惜,天不遂人願。1944年11月,因即將抗戰勝利而更加落魄的胡蘭成南下湖北避難還不忘又結新歡。張愛玲千里尋夫,換來的卻是心灰意懶,她知道,“我將只是萎謝了”!只有當共執手的人情已成傷,才會懂得“死生契闊,與子相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是一首最悲哀的詩。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然而現在還是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我應當是快樂的。”不知道她後來是否在三十年的晚年孤寂中感受到了快樂,只是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些淒涼。就像朵雲軒信箋的一滴淚珠,只一個紅黃的濕暈,陳舊而迷糊。

她甘願同時承受繁華到極致的喧囂華麗和與世隔絕的孤寂,她要的就是沒有一朵花一滴淚送她的退場,和一個世紀都不能風流雲散的寓言。哀婉雋永的文字,生動老道的筆調,蒼涼刻骨的文風,不管是舊上海還是如今,無數人不知到底是為她傳奇的經歷折服,還是為她傳奇的文字所折服。

張愛玲私語錄讀後感3

其實,你的那些小説,真是蠻詭異的。胡蘭成的確算你知己,用“鬼氣森森”來形容你的小説,非常之貼切啊。我看了你幾乎所有的小説和散文,也看了N多人給你寫的傳記,總覺得隔着點什麼。你的文筆老辣,描寫到位,運用文字形容你想表達的,都明確做到了——而你想表達的,竟然都是幻滅與冷酷。沒有絲毫温暖。如果説,有點温馨,也是絕望的`。是馬上知道要萬劫不復了,在前一分鐘、一秒鐘,抱着“將死之人,其言也善”的勁兒來表達的。然而更加陰冷了。好像葛薇龍的最後一爐香,好像白流蘇的傾城之戀。明天就是火坑,跳之前,男人瞬間的温情,也讓她們陶醉。她們是清醒地去跳的。不是被迫的。這就更加令人絕望膽寒。這樣的文字,老實説,真要愛上這種意境,那都是瘋子。

你的文字人生,在20幾歲三十歲前,開得太燦爛了,然後,突忽消逝……應該在盛年的時光裏,你卻因着性情、因着地域等等因素,活在另一個時空裏,滿腹才華,卻過着疲於奔命的生活。在別人眼裏,好似活着的化石。盛名之下,是居無定所,感情蒼涼地近乎自閉者的生活。

可是,我心裏有巨大的疑問:一個寫作者,如果內心冷冷,如何長期、持續的投入“寫”的熱愛之中?這其中一定有點東西是我們都不瞭解,是缺了一環的,直到,在你身後若干年,那本《小團圓》。看了這本書,其他關於你的傳記都是浮雲。你自己給出的自傳,已超出了所有張迷的期待,解決了我所有的困惑。

如果説,你的小説世界寫得實在冷酷,看了你的《小團圓》就知道,你對自己,下手更狠。怪不得你的知己宋淇一家請你三思,不要隨意出版。這本書裏,你對自己的前半生,給出了完全寫實的描述。你不肯撒一點謊,不肯粉飾一點太平。胡蘭成之流與你的高下,立刻分出。你以一個醫生般的旁觀者,剝絲抽繭,告訴我們那個大時代裏,你與你周圍的一羣人的糾葛與紛爭。我終於明白你對人性的失望,由來已久,完全可以理解。

我不禁深深歎息,為着這紛繁而腌臢人世間的芸芸眾生。你真的是孤獨寂寞的啊。就連曾經的閨蜜焱櫻,也在《同學少年都不賤》裏,給了你世俗卻致命的打擊。

真的這樣孤絕嗎?

《張愛玲 私語錄》由宋淇先生的後人整理髮表了。我看着你與宋淇一家的曠世友誼,與宋淇夫人鄺文美的知己之交,由衷為你感到幸運。是的,哪怕世人都拋下了我,人間有一位知己,一位那樣有格的知己,我們的人生也就圓滿了。

孤拐的你,可以與另一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子無話不談,從女人之間的穿衣打扮,到文學藝術欣賞與創作,都可達到高度的契合。甚至,那段後來的黃昏戀情,你與賴雅之間短短几年的婚姻,多少研究者都認為那是你走投無路不明智的選擇,可是,鄺文美知道,你們是真的相愛、相守,其中沒有湊活和怨懟。世人都認為你對錢財的不安全感濃郁,但跟賴雅的婚姻裏,卻見你不遺餘力的照料。“世人”於是認定,你們是不會開心的。你從未説什麼。因為,鄺文美知道一切。夠了。

所以你把身後一切留給宋淇一家。由他們繼承你所有文字版權,所有有形無形的東西。而宋淇一家沒有辜負你,他們終於決定,給出世人一個完整的張愛玲。

我心裏覺得好温暖。原來,你不是帶着冷酷與孤絕離開這個世界的。你不屑於解釋,解釋給不相干的人有什麼意義呢。想説的、該説的,你都説了。説給值得的人了。

對於你的一切疑惑與同情與隔膜,都因着《小團圓》與《私語錄》的出版而釋然了。想問的問題,都有了答案。給你的這封陰陽兩隔的信,是作為一個讀者,對你的敬意。作為一個女子,對你的最深的理解和支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zhangailing/rq3j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