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浣溪沙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一

歲月如歌,凡事如塵,匆匆而逝,恍如夢中·····人生匆匆而過,有喜有悲,苦樂相隨,—紅顏易老,韶華難留。雖不説大風大浪,但經歷的事多了,在我們這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似水年華的階段,對人生的感歎亦算是常有的事。餘讀晏殊的浣溪沙,不禁感同身受,或不與“大家”同,但只求述發情感,排解心緒。若不與贊,只當茶餘飯後貽笑大方之味料罷了。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人最大的理想莫過於追求快樂,沒有人願意去自討苦吃的。正如晏殊一般閒情雅緻,自娛自樂,填一首詞,斟一壺酒,快樂何其多!但是在快樂的過程中,若一件熟悉的物,一件相識的事,侵入眼簾,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還能繼續怡然自得嗎?看到“去年”的相識的“舊亭台”,觸景生情,不禁放下觥籌,拉來將要西下的夕陽,問問它到底什麼時候能再回來來光顧他這惆悵的人。緊接着詞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時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之句歎道:可惜啊,無可奈何花都如同我此刻的心情,已經凋萎,昔日的芙蓉花,今天已成斷腸草,你應該再也不會回來了。只看到去年的野燕在空邈的天空中低飛。只剩下我在這遺棄的花園中莞爾不語,獨自徘徊······徘徊······

花美如靨,能綻放幾時?春絢易魘,卻又有幾度春秋?曾經絕美的笑言,只化作巖隕墜入了未知的曠野。寥寥一生,獨自悲慼。這亙古的詠歎調只為晏殊所奏出悽冽,讓我的靈魂也湮沒於無盡的黑夜。在此般感傷的夜裏,空對銀屏,木然的敲出一字一句,季春的雲霧遮掩了夜裏的最後一絲光亮。周遭的靜謐,更映襯了內心的倉皇。

所有的一切都無法再轉圓,那一段流年,只能放逐在悲歡的塵世間。看着去年的亭台,我只能輕輕問道:“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寂寞滄桑,時光依舊,只是我們卻不再是從前。我一直在想,我們,究竟是輸給了時間,還是敗給了蒼天。以往的時光,如今看來卻像一根生硬的刺,它硬生生的插在了柔軟的心房,讓人痛不欲生,卻又不忍拔下。

一段時光的倉皇,一指流沙的.無道,一番歲月的波折,悲歡離合,就讓它永遠沉澱。美好的事物自然會凋殘,“花落去”已是事物原本的規律。感春惜時,你又何所得?獨自徘徊就徘徊,只怪紅顏易老,韶華難留。

追求簡單,卻又有多少盡如人意,傷感與婉約也並非詞人之意,心中未曾平息過,“似曾相識的燕”總是無情的打擾,多情的晏殊又怎能不自討苦吃,放下觥籌?

一隻歸燕,感傷了一曲浣溪沙,一曲浣溪沙卻又惆悵了一個人。我不知道詞人是否在感春惜時,但我卻知道此人正在惜時感春······

筆於失眠夜,與失眠曲(浣溪沙)共眠。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二

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有的是有幾分醉,便有幾分才氣,比如唐代大詩人李太白。而大多數文人喝酒大概是與自己的心情有關吧。本詞以“一曲新詞酒一杯”開頭,包含着作者一種怎麼樣的情懷呢?是喜,是憂呢?曹操也曾感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麼詩人的內心也一定是包含着憂傷之事了,也就是“由於內心懷着憂傷,端起了酒杯,喝到興起時隨即賦上一曲新詞,來聊以抒發內心的不暢”那麼下面的“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又該作何解呢?前面已經説詞人已在喝酒作詞了,那麼此句的“去年天氣舊亭台”應該是説詞人在追憶往事了,當下的天氣,詞人所處的位置——亭台,眼下的一切事物景象都和詞人去年到此所見到的沒有什麼差別。或許往昔好朋友在一起聚會的場景又在詞人眼前浮現了,想到了昔日裏朋友們把酒暢談、吟詩作賦,觸膝談心時的愉悦。同時也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頭角,讓詞人有些倦怠,同時對過去情景產生了新的嚮往,想要追尋,卻物是人非,一切只是枉然。只能借酒澆愁、作詞一曲來排解感傷吧!此時才要從內心發問:燦爛美麗的夕陽逝去之後,什麼時候還能夠再回還呢?詞人此時的發問也包含着一種春光易逝,韶華難再的概歎吧!以上是詞的上片,我們可以看出詞人的內心是充滿着一種憂傷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詞人此時把目光轉向了亭榭旁邊的花木上,舉目望去鮮豔嬌媚的花枝,相互簇擁,綻放得像往年那樣茂盛。可是“年年歲歲花相似”花兒再美、再豔也終逃不過時節的變換,看着爭奇鬥豔的花枝,望着紛紛飄落的花瓣,詞人想要去挽留,想要讓青春、美麗永駐枝頭,卻又感到無能為力、無可奈何。而此時花間穿梭飛舞的燕兒,拍打着輕捷的翅膀,感受着陽春的温暖與花香的怡人吧。詞人追逐着花間往復穿梭的燕兒,似乎熟悉乖巧的、整整闊別一年的燕兒又飛回來。可是我的昔日與朋友歡聚的場景卻不能像這乖巧的燕兒一樣再現在詞人的眼前。看着昔日的亭台,看着下沉的夕陽,看着紛紛飄落的花瓣,看着乖巧的飛燕,詞人獨自一人徘徊在這帶着清香的園中小路上。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三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歎,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藴着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歎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下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説“無何奈何”。舊地重遊,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説“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着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後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了。

浣溪沙晏殊的讀後感四

時光、生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對於一個熱愛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來説,時光、生命的消逝總能引起他深沉、蕭遠的人生感慨。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一首美麗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過程中,那顆驛動的心在美麗的徘徊,劃出一道迷人的軌跡,留在了歷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績平平,而詞學的造詣卻極深,他的詞意藴深廣,含蓄之至,優美之極。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為最。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觸來。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看似平淡的敍述,實則感慨良多。在暮春時節,作者來到一座小園,向亭台一坐,看花開花落,賞雲捲雲舒,觀夕陽西下。驀地,外在的景物觸發了詞人心底感傷的情懷。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又過去了一年。如今,亭台依舊,天氣依舊,而不同的卻是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詞人的心在驛動:又見一年春花落,歲月去留無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於是詞人感慨萬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擬一曲詞,細細賞玩。抬頭遠眺那彤紅的夕陽,詞人的心震動了,面對大自然,他發出極其蒼涼的一問:“夕陽西下幾時回?”這一問,震撼人心。是啊,夕陽西下,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太陽每天東昇西落,它落了還會回來。太陽還是那個太陽,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這種衰老是不可逆轉的。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豈不悲哉!

面對夕陽,作者感到了悲涼;而面對落花,作者更是無可奈何。花,生命美麗的綻放,而綻放的美麗卻要凋零。人生命中的美好年華,意氣風發的歲月,令人心動的情感,都難以長存。這是多麼的無奈!

然而,面對消逝的生命,我們真的無可奈何,無能為力了嗎?否也!我們不能決定天氣,但我們可以左右心情;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左右生命的寬度。在人生的“舊亭台”,我們可以作出“新詞”,寫出新篇章。當生命中的花朵在無可奈何中落去,而生命中的小燕子卻可以輕快的飛來!人生不就是在新與舊的交替,去和來的往返中度過的嗎?

人是一根能思想有感情的葦草,人的尊嚴,高貴和美麗都來自於思想和感情。在人生的小園中,在落滿生命花瓣的香徑上,晏殊那顆美麗的心在徘徊,在感受生命中的無奈和無助,在發現生命中的欣喜和欣慰,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諦和本原!他給人類的大地留下了一汪美麗動人的清泉,他給人類的天空留下了一片令人心醉的雲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7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