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韋應物 >

韋應物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韋應物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韋應物的《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寫離別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氣氛渲染。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

秋山起暮鍾,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

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賞析

打開《韋蘇州集》,到處聽得鐘聲。詩人這樣愛鐘聲,顯然是着意於獲得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大概,鐘聲震響詩行,能取得悠遠無窮的音樂效果,有無限深沉的韻致,它能給詩句抹上一層蒼涼幽寂的感情色彩。這首詩也正由於聲聲暮鍾,使全詩盪漾着縹緲的思家念遠的感情。

從詩意判斷,這首詩應作於淮陰。詩人在秋天離開廣陵(今揚州),沿運河北上,將渡淮西行,親友都還留在廣陵。到了渡口,天色已晚,又不見渡船,看來當天是無法再走了。他一個人踟躕在河邊,天正下着雨。淮陰地屬楚州,東濱大海,極目望去,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邊。晚風悽勁,淮河裏波濤起伏。詩人的思緒也正象波濤一樣翻滾。把此時此地所見所聞所感,寫進了這首律詩。

詩人隻身北去,對廣陵的親故懷着極為深沉的感情。但這種感情,表現得頗為含蓄。我們從詩中感覺到的`,詩人並沒有直接説出來,只是攝取了眼前景物,淡墨點染,構成一種悽迷的氣氛,烘托出一種執着的情感。

詩的首聯畫出暮色中空蕩蕩的淮河,詩人慾行而踟躕的情態,給人一種空曠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掛上了霏霏雨幕,遠處山寺又傳來一聲接一聲悠長的暮鍾,寂寞變成了悽愴,羈旅之情更為深重。有了這樣濃郁飽滿的感情積蓄,五六兩句才輕輕點出“離思”二字,象悽風偶然吹開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詩人憔悴的面容。按説詩寫到這裏,應直接抒寫離思之情了,然而沒有。詩人還是隱到帷幕後面,他只在迷濛雨幕上添一隻疾飛的伶仃小鳥。這小鳥,從“獨”字看,是失羣的;從“下”字看,是歸巢的;從“東南”二字看,是飛往廣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羣的小鳥,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嗎?既是歸巢的小鳥,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個温暖的窠巢,而為詩人興“斷腸人在天涯”之歎嗎?既是飛往廣陵方向的小鳥,你能不感到詩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飛翔嗎?而且,鳥歸東南,離巢愈近;人往西北,去親愈遠。此情此境,豈止詩人難堪,讀者也不能不為之悽惻!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地與詩人同時發出深沉的一問:“廣陵何處在?”這一問,悵然長呼,四野迴響,傳出了期望回答而顯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寫出了想再一次看見親故而終於無法看見的心理狀態。而正在此時,聲聲暮鍾,不斷地、更深沉更晌亮地傳到耳邊,敲到心裏;迷濛雨霧,更濃密更悽迷地籠罩大地,籠罩心頭。於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拓展閲讀:韋應物概述

韋應物早年當過唐玄宗的侍衞,“身為裏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他這番自述,不禁使人聯想起在錦衣玉食綠酒紅燈中長大的高幹子弟,總是無法無天,連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卻在玩樂夠了之後,忽而發憤讀書,下決心脱胎換骨。後來他做過幾任縣令和刺史,曾經嚴懲不法軍吏,又常感到無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寫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錢”這樣的名句,終於在文學史上奠定了自己無可爭辯的地位。他的詩卓然名家,“高雅閒談,自成一家之體”,世以“王孟韋柳”並稱,都繼承陶淵明而各有特色。

職業生涯:15歲起以三衞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eiyingwu/m033r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