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韓愈 >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韓愈的《應科目時與人書》全文氣勢充沛,富於變化;分寸掌握得好。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①

作者:韓愈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濱②,大江之濆③,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③。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之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犬賓)賓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眾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俛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⑤,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説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註釋】

①應科目:即慶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應,參加考試的意思。

②天池:《莊子·逍遙遊》“南冥者,天池也。”天池是寓言中的海。

③濆(fen):水邊。匯:類。儔(chou):伴侶。

④(“犬賓”,為一字,讀bin):小水獺。十八九:指多次。

⑤庸詎:相當於“豈”,表示反問。

【譯文】

某月某日,韓愈再拜(書信用語,表示自謙):天池的邊上,大江的水邊,傳説: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魚類水獸等動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風喚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尋常所見的那種形狀,不用廣闊險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沒有水的時候,不能自己造出水來。它們十次有八九次被賓獺(一般的水獸)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憐它們的窘境而把它們運輸轉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這種怪物,報負和一般東西不同,它會説:“就算爛死在沙泥裏,我也高興。如果俯首帖耳,搖尾乞憐,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幫它的人遇到他們,熟視無睹,就像沒看見一般。他的死活,我們也無從知道了。如今又有一個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試着抬頭鳴叫一聲(因為能力的人已經對他們習慣視而不見了)。能不能知到有能力的人不可憐它的窘境,而忘記了舉手之勞,把它轉移到水裏邊?別人可憐它,是它的命。別人不可憐它,也是它的命。知到生死有命還鳴號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韓愈)現在確實有點類似於它,所以不顧自己的淺陋,而寫下這些話,希望閣下您垂憐並理解我!

【解析】

嘗讀書,見一篇《應科目時與人書》,並不瞭解其背景,猜想韓愈那時候應該很年輕吧,年少則氣盛臉皮薄,好聽的説法叫骨頭硬有氣節,本來是去求人家麼,他偏偏耍了一把牛。

唐朝,讀書人蔘加科舉之前,拜謁當時有名望的人(主要是大官),以求引薦,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有人在考試前,寫過“粧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樣的句子,來試探那一屆的主考官。不過人家的態度可是比韓愈謙虛謹慎的多了,我要是考官一定喜歡這種清楚明白自身地位的人,當然這傢伙後來在學問上的成就可是比韓愈差的太多,文品和人品,在大多數人身上還是差相彷彿的。

這篇文章也同樣是給當時的大人物的,很牛,口氣很強硬,極其自以為是。當然這種牛脾氣不分古今中外都有舉不盡的好例子。文中借“怪物”之口,説道: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這種話自古以來有過無數種表現形式,並不新鮮。關鍵在於——第二段的幾句話。

“今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我為之深深歎息,她終於也免不了“鳴號”,畢竟也是俗人。當然,從理論上説,人無完人,人力有時而窮,向別人要求幫助,絕對正當,毫無可恥。只是心裏面還是很奇怪,忍不住的感到悲哀。也許我的聯想不太準確,我想起了“讓狗爬出的洞敞開着,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或許我褻瀆了,然而我的確感覺到了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理智説服不了情感,情感戰勝不了理智。而且我認為韓愈也有這種感覺,他的“鳴號”也僅僅是“聊試”而已。而且我認為,即使如此韓愈已經感覺到了羞愧,所以他立刻接下來補充,“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將一切歸之於命運,向“有力者”挑明,就算你幫了我,我也不會感激你,因為老天早就安排好了,——我竊以為這是死要面子,不夠厚道。天主教義好像有一條“常懷感恩之心”,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在這方面似乎是略顯欠缺了。

有名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不知是來自徐志摩還是張愛玲,總之流傳極廣。這味道似乎有點聽天由命隨波逐流,和韓愈的那句話感覺有些距離。

拓展閲讀:韓愈《送孟東野序》

送孟東野序

作者:韓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1];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鬱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3]。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於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於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8],又自假於《韶》以鳴[9]。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10]。伊尹鳴殷[11],周公鳴周[12]。凡載於《詩》、《書》六藝[13],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14],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15]。”其弗信矣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16]。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17]。臧孫辰、孟軻、荀卿[18],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屍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19],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20]。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21],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以急[22],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醜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24],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25]。從吾遊者,李翱、張籍其尤也[26]。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於江南也[27],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於天者以解之。

——選自中華書局影印本《全唐文》

【註釋】

[1]激:阻遏水勢。《孟子·告子上》:“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後世也用以稱石堰之類的擋水建築物為激

[2]炙:烤。這裏指燒煮

[3]假:藉助

[4]金、石、絲、竹、匏(páo袍)、土、革、木:我國古代用這八種質料製成的各類樂器的總稱,也稱“八音”。如鍾屬金類,罄屬石類,瑟屬絲類,簫屬竹類,笙屬匏類,壎(xūn薰)屬土類,鼓屬革類,柷(zhù助)屬木類

[5]推敚(duó奪):推移。敚,同“奪”

[6]唐、虞:堯帝國號為唐,舜帝國號為虞

[7]咎陶(gāoyáo高姚):也作咎繇、皋陶。傳説為舜帝之臣,主管刑獄之事。《尚書》有《皋陶謨》篇。禹:夏朝開國君主。傳説治洪水有功,舜讓位於他。《尚書》有《大禹謨》、《禹貢》篇

[8]夔(kuí奎):傳説是舜時的樂官

[9]《韶》:舜時樂曲名

[10]五子:夏王太康的五個弟弟。太康耽於遊樂而失國,五子作歌告誡。《尚書》載有《五子之歌》,系偽託

[11]伊尹:名摯:殷湯時的宰相,曾佐湯伐桀。《尚書》載有他所作《鹹有一德》、《伊訓》、《太甲》等文。或説系後人偽作

[12]周公:名旦,武王之弟。輔佐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王朝。後又輔佐幼主成王,曾代行政事,制禮作樂。《尚書》載有他《金縢》、《大誥》等多篇文章

[13]六藝:漢以後對《詩經》、《尚書》、《易》、《禮》、《樂》、《春秋》等六種儒家經典的統稱

[14]孔子: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儒家學説的主要代表

[15]“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語出《論語·八佾》。木鐸,木舌的鈴。古代發佈政策教令時,先搖木鐸以引起人們注意。後遂以木鐸比喻宣揚教化的人

[16]莊周:即莊子,戰國時宋國蒙(今山東蒙陰縣)人,道家學説的代表人物。荒唐:漫無邊際,荒誕不經。《莊子·天下》篇説莊周文章有“以謬悠之説、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的特色

[17]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楚懷王時任左徒、三閭大夫,主張聯齊抗秦。後遭讒被貶。楚頃襄王時,國事日非。秦兵攻破郢都,屈原投汨羅江自盡。著有《離騷》等不朽詩篇

[18]臧孫辰:即春秋時魯國大夫臧文仲。《左傳》、《國語·魯語》載有他的言論。孟軻:即孟子。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是繼孔子之後最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孟子》。荀卿:即荀子。戰國時趙人,儒家學者,著有《荀子》

[19]楊朱:字子居,戰國時魏人。其説重在為我愛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言論散見於《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墨翟(dí敵):即墨子。春秋、戰國之際魯國(一説宋國)人。墨家學説的創始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其言行主要見於《墨子》。管夷吾:字仲,春秋時齊國人,輔佐齊桓公稱霸。後人輯有《管子》一書。晏嬰:即晏子。字平仲,春秋時齊景公賢相,以節儉力行,顯名諸侯。其言行見於《晏子春秋》。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戰國時楚國人。道家學説的始祖,相傳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經》)即其所作。申不害:戰國時鄭國人。韓昭侯時為相,十五年,國治兵強。其説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有《申子》。韓非:戰國時韓國公子,後出使入秦為李斯所殺。著名法家代表,其説見《韓非子》。慎到:戰國時趙國人,著有《慎子》。田駢(pián):戰國時齊國人。著《田子》二十五篇,今已佚。鄒衍:戰國時齊國人,陰陽家的代表人物,時稱“談天衍”。屍佼:戰國時晉國人。著有《屍子》,《漢書·藝文志》列入雜家。孫武:即孫子。春秋時齊國人。著名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張儀:戰國時魏國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秦惠王時入秦為相,主“連橫”説,遊説六國與秦結盟,以瓦解“合縱”戰略。蘇秦:戰國時東周洛陽人,著名縱橫家。曾遊説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合縱抗秦,身佩六國相印,為縱約長

[20]李斯:戰國時楚國人。秦始皇時任廷尉、丞相。他對秦統一天下起過重要作用。有《諫逐客書》

[2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著名史學家,著有《史記》。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成都人。著名辭賦家,著有《子虛賦》、《上林賦》等。揚雄:字子云,西漢成都人。辭賦家,著有《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等,又有《太玄》、《法言》等專著

[22]節數(shuò碩):節奏短促

[23]弛以肆:弛,鬆弛,引申為頹廢。肆,放蕩

[24]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著名詩人,韓愈《薦士》詩稱其“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著有《陳伯玉集》。蘇源明:字弱夫,武功人,天寶進士。詩文散見於《全唐詩》、《全唐文》。元結:字次山,河南洛陽人。有《元次山文集》。李白:字太白,有《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有《杜工部集》。李觀:字元賓,趙州贊皇人。貞元八年(792)與韓愈同登進士第。擅長散文,有《李元賓文集》

[25]浸淫:逐漸滲透。此有接近意

[26]李翱:字習之,隴西成紀人。他是韓愈的學生和侄女婿。有《李文公集》。張籍:字文昌,吳郡人。善作樂府詩,有《張司業集》

[27]役於江南:指赴溧陽就任縣尉。唐代溧陽縣屬江南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hanyu/zw3py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