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大學英語參與式教學模式探究論文

大學英語參與式教學模式探究論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以此為契機,參與式教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和應用。但教師往往容易誤認為課堂問答頻率增加就體現了參與式教學。其實大謬不然,這只是參與式教學極其粗淺的部分,隨意性較大,缺乏系統性。而研究性學習使得學生在課前就預設教學目標精心準備,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上就顯得遊刃有餘,能夠自如地用英語進行思想交流。

大學英語參與式教學模式探究論文

此外,隨着高校不斷擴招,大學英語教學班級規模日趨增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且過分強調標準化,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也抑制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培養學生外語技能,同時現行的考核方法也難以準確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以研究性學習為基礎的參與式教學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一、參與式教學

參與式教學是以學生的小組活動為基礎,積極參與探討教學內容,最終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置於教學活動的中心,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其自主性,真正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一方面,參與式教學強調學習者結合自身知識結構,與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尋找分析解決問題的途徑,力圖使學習者都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平等進行表達和交流,豐富個體經驗,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體系,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做到學有所獲。另一方面,參與式教學着力踐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注重培養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處於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重“引導”而輕“硬灌”,重“學會”而輕“教會”,重“個性化自主學習”而輕“程式化機械教學”。同時注重在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基礎之上,形成師生互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平等交流的良性循環。教師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也能力,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這就是參與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根本區別。

二、研究性學習

正如本文開頭所提出,參與式教學極易流於形式,成為一紙空談,而研究性學習的引入與應用為參與式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為保障參與式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性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研究的方式進行學習,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極少進行獨立思考,更談不上自主構建其知識體系,只需被動接受。而且課後作業大都為選擇題、填空題等,答案具有唯一性。而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大學英語教學後,教學首先從討論發現問題開始,學生需要廣泛查閲相關資料,並從中選擇有用信息以尋求最終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學習本身不侷限於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習能力,同時學會運用不同的途徑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於習慣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來説,主動參與教學各個環節,認真思考自身知識結構體系存在的不足,大膽質疑,進而尋求科學的解決辦法是他們必須面對的挑戰。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自主提出問題,也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發現問題,主動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信息平台收集、整理相關信息,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討論確定其研究成果展示方式。

三、以研究性學習為基礎的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

1.共同擬定研究主題,自主確定研究方向。教師要把握教材中的核心知識,引導學生篩選出符合當前社會現實與學生實際、難度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問題,指導學生確立課題內容。但選題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保證學生能根據自己意願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也要注意同一選題內容的研究小組最大限量,避免出現某些內容受到熱捧而另一些內容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就選題的角度來説,學生不僅可以從宏觀視角選擇不同的研究方向,如文化背景、篇章結構、文化差異、寫作技法等,也可以從微觀視角選擇,如詞彙拓展、語法講解、難句剖析、翻譯技巧等。

2.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活動方案。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互相配合,以選題內容為基礎,積極參與課堂內外的活動設計,利用互聯網及教師提供的資源平台完成課程設計,擬定可行性方案,形式力求多樣化,如命題演講、脱口秀、新聞播報等課前準備活動,課堂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及課外活動如英語美文閲讀、影視配音、才藝秀等,教師及時進行指導並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活動的有效開展。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滲透於英語教學各個環節之中,並將所學知識綜合應用於實踐,不僅應要求學生掌握和運用本單元的語言知識,還應啟發學生就課文中提出的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教材內容,又能使教材內容學以致用,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rgjq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