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教育服務業發展對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論文

教育服務業發展對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論文

【摘 要】低碳經濟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可以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相統一。這種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無疑是最有效率的經濟路徑。而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的教育服務業,與新興的低碳經濟的緊密關係也不言而喻。全球學者與專家都對低碳經濟做出了全面研究,並配合政府在實體經濟中對低碳經濟作了不同程度的嘗試。文章從教育服務業的屬性分析入手,以人力資本為中介點,分析天津地區教育服務業對低碳經濟的影響。

教育服務業發展對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論文

【關鍵詞】教育服務業;低碳經濟;影響

一、教育服務業

教育的服務性分析:

(一)教育產業“新釋”的必要性

國民經濟循環中,教育服務業的投資和產出都具有強大的外溢性。教育服務業的生產過程是人力資本再生產的過程,知識和技能由教授者向被教授者傳遞,所培養的人力資本能再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這種無形商品相比物質生產領域往往具有更高的投入產出比和回償率。

與此同時,勞動力本身通過教育轉變為作用於經濟社會的人力資本,相應能得到經濟酬勞和社會地位,因此教育又從生產性服務轉變為一種消費性服務。由於這種利國又利己的雙重屬性,教育更應該在公益性的外衣下加一層個人投資,使教育服務業更加具有效率和效益。

(二)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發展的方向:財政與個人投資雙管齊下

教育的社會公益性是其首要的屬性。教育作為全民性質的產業,不可能脱離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政府優化教育發展格局,消除教育機會不平等,多渠道籌集教育資金,頒佈優待與引導政策。但與此同時,宏觀上,全國範圍內的教育事業不可能只依靠財政做到系統支持和麪面俱到。

九年義務教育尚未消除一定程度上的機會不平等;高等教育和專業知識技能培訓等關乎教育大發展的關鍵模塊。因此,無論是從教育的雙重屬性角度來看,還是從我國國情國力來看,要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教育投資層面必須做到政府、社會、個人的多元支撐,應實現非義務教育在政策引導下合理化有償收費,並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教育服務業。

(三)教育事業正名:教育服務業

教育不僅產出人力資本,帶來直接的經濟價值和知識技術等的無形資產,更能為受教育者本身帶來回饋和收益。教育事業強大的有益於國家和社會的溢出性和為個人自身帶來的豐厚回饋使得教育投資必然只有呈現二元化才能激發產業本身的潛力和效能。

將教育事業正名為教育服務業,使教育本身即能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均衡地域發展格局,提高國民受教育水平,得到政府多渠道的財政支持和政策優待,更能在社會資金和個人資金的投入下拔高國民受教育層次,培養多批次的專業人才和頂尖人才,並按照個人意願自由發展,豐富人力資本格局。

(四)我國教育服務業發展現狀

現代學術界對教育服務業的認識,更加強調了教育的經濟屬性和服務性,對投資收益關係給予了更清晰的界定,使現代教育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範圍,產業內的資源配置更加有效率。

二、低碳經濟

(一)低碳經濟的概念和國情

(二)低碳經濟的意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並轉換經濟發展模式是經濟長期穩定協調發展的必行之路,發展低碳經濟是佔領發展先機的保障,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於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第一,發展低碳經濟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優化產業結構。我國正處於新一輪經濟增長階段,碳強度高且具有重工業化特徵的行業正相繼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第二,發展低碳經濟有巨大的環境效益、能源效益。低碳經濟的出現和低碳經濟的應用不僅降低了對能源的使用強度,更為能源使用結構提供了新的選擇,緩解對一次能源的依賴程度。第三,發展低碳經濟可以創造大量的綠色就業機會,提高國家與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作為未來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低碳經濟可以帶來諸如貿易條件、國際市場份額、技術競爭等的優先因素,增強國家的貿易競爭力。

三、教育服務業與低碳經濟的關係

(一)教育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本身為低碳產業

不同於其他高碳產業,教育產業從事知識、科技以及人力資本的再生產,產業本身從投入產出角度看,屬於服務業。服務業的萬元GDP能耗遠低於平均萬元GDP能耗,同量能源在第三產業的效率遠高於其他產業,因此教育服務業從一般的投入產出角度來看,屬於低能耗產業。大力發展教育服務業,提高教育產出佔GDP的比重,可以從更長遠的觀點帶動經濟的新模式轉軌。

因此,由教育服務業帶動的經濟向低碳化轉型的力量不可小覷,如何利用教育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人才結構的轉型和綠色就業,是進一步的體制問題和流程實際操作問題。就教育服務業本身而言,能源投入基本上是供應教育服務業的環境在產出方面,教育服務業所傳授和研發的知識與科技則是未來知識經濟的基石。

(二)教育產出技術與科技創新,可以提高經濟的質量

我國工業化處於無法跨越的重化工業階段,高碳發展是此階段的特點之一,雖然經濟總量攀升較快,但當前的經濟結構無論是地域結構還是經濟實體本身的產業結構,都具有較強的二元化差異,使得轉型的經濟基礎不甚牢固,表現在經濟發展的強度夠但縱深上問題較雜。城鄉二元化和東南沿海和中西部內地的二元化發展差異使得經濟低碳問題也不得不考慮二元化的風險,即廣大農村的低購買力不能承擔企業低碳發展的成本;中西部城市也未必跟得上經濟轉型的步伐。因此,想要跨越這些瓶頸式的問題發展低碳經濟,發展教育服務業,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技術使用成本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經濟和產業的低碳化從根本上取決於科技的創新進步和技術在生產領域的運用,《京都議定書》基於這個認識,在初期並未對發展中國家提出碳排放限制指標,並要求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碳技術援助。低碳經濟的核心是相關聯的產業鏈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清潔能源、綠色建築和新能源汽車等的消費產品。利用科技研發對第二產業部門中的高碳行業進行低碳技術改造,也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途徑。以技術為先導發展低碳經濟,從能源使用的源頭的技術創新,可以實現從研發階段到終端產品的整個產業鏈的低能耗。以基於技術革新的能源多元化來淘汰落後產能,可以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改變能源現狀的結構性缺陷,確保我國能源供應的安全,使產業結構轉型更加順利和高效。

(三)教育服務業通過培養人力資本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不論是科技降碳、產業降碳、還是低碳化生活,歸根結底都是依靠人運作整個流程,最終達到低碳化生產生活的目的。我國經濟、社會、產業的低碳化發展必須有與之相應的低碳教育體系,一方面樹立人民的低碳理念,通過理念的普及和低碳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來普及、帶動生活方式的真正低碳化;另一方面利用高等教育來培養低碳行業所需的專業人才,利用高校科研機構開發低碳技術,提高高新科技的實際應用能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種業已形成的社會經濟模式必定有其內生的與之相配合的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標準,一種社會經濟模式的興起和發展離不開教育的媒介作用,通過教育使勞動者形成“低碳意識”,擁有“低碳素質”是社會經濟模式發展的人力資源的“軟資本”。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特性與綠色低碳相悖,社會環境中的低碳教育可以通過在全社會持續倡導低碳消費行為來引導;從九年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抓起向灌輸低碳觀念是可以改變一代人價值觀的教育工程。

低碳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相關科研的發展為低碳經濟提供技術支撐,唯有發揮教育產業的經濟功能,使高校成為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的第一平台,利用高等教育為低碳領域直接培養專業,人才和相關領域的人力資本。各個大學在專業設置上要兼顧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前景。如新興的環保設備工程專業、環保技術專業都能直接培養高專業能力的低碳領域人才,為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人才基建,並提供人才爭相競技的場所。而各個高校所成立的低碳研究中心、低碳技術研究課題等,通過和著名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辦學和試驗基地,“高校研發―企業實驗”成為一些低碳技術出爐運用的模式。

由此,教育服務業在產出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在基礎教育階段也即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着力為低碳經濟塑造勞動者的低碳意識,普及低碳價值觀;在人力資本形成的職業教育階段着力為低碳經濟培養專業對口的低碳行業人才,通過在勞動力身上凝結低碳行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以及能力,使高等教育培養行業專屬的人力資本,創造綠色就業。通過教育優化國家人才結構,是實現國家勞動力結構轉型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先導。

標籤: 教育 論文 服務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xzd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