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低年級數學小論文

低年級數學小論文

在現實生活中藴藏着許多數學信息,教師應在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架設一座橋樑,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和數學的交替中學習數學,下面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是低年級數學小論文範文,僅供參考~

低年級數學小論文

低年級數學小論文【1】

摘要:

小學階段的習慣養成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對學生的一生能夠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樂於傾聽、勇於提問、書寫習慣和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優良學習習慣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對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一些指導。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習慣養成

教育的根本包含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開發學生智力,二是進行習慣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待人處世習慣等。一個人在其小學階段,是接觸正規教育的最早階段,這一階段個人的性格、行為等最易受到環境影響,也最容易被塑造。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習慣養成教育,從課堂教學、課間活動等多方面來培養學生優良的行為習慣,其效果最為顯著,能夠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1培養學生樂於傾聽的習慣

樂於傾聽、善於傾聽更夠充分地體現出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培養學生樂於傾聽的習慣十分重要。對於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大多比較好動,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別的事物吸引而無法長期地、專注地關注某一項內容。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提升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度,培養學生樂於傾聽的習慣,是一項持久的課題,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及努力。以數學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授課時可將知識點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用豐富多彩的授課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真正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例如,在教授《分一分》內容時,教師可通過大量的圖片及實物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引導學生們對看到的圖片及實物進行分類,並闡述分類方法及理由;也可以提出一些有趣地、引導性的提問,如“今天是班級衞生比賽,小朋友們打算如何整理教室,贏得比賽的第一名?”等。這種授課方式設置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地引起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和好奇心,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了學生同老師良好互動的氛圍。此外,對於在課堂中積極發表個人想法,並樂於傾聽他人想法、表現優秀的學生予以表揚,在學生中樹立起樂於傾聽的優秀榜樣,鼓勵學生們向榜樣靠齊。通過上述方法,培養學生樂於傾聽的習慣。

2培養學生勇於提問的習慣

勇於提問、善於提問是一個人取得進步的必要方式。因此,培養學生勇於提問的能力和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只有先發現問題,才能更進一步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小學生們對未知世界總是充滿着無限的好奇心,對凡事都喜歡問個“為什麼”,這點非常好。但學生們提問的質量和表達問題的條理性都十分欠佳。因此,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同時通過案例指導、實際討論教會學生提問的技巧和表達問題的方式,增強提問的質量和表達問題的條理性。以數學教學為例,在教授《有餘數的除法》一篇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們將7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同學,並闡述是否可能”,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質疑這個題目,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此時再引入有餘數的除法的概念,使學生們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也加深了學習的印象。再如,如在進行《認識時分秒》一課時可以同桌之間互相撥鍾進行提問,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但是有時也需要別人的幫助來進行學習同時自己也能幫助別人學習,合作的種子便在幼小的心裏生根發芽。除上述方法之外,將學生們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通過給出一些爭議性的題目,讓學生的小組討論解題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培養學生優良的書寫習慣

我們總説“字如其人”“見字如見人”,從書寫習慣上可以充分地瞭解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因此培養學生優良的書寫習慣十分重要。在數學教學中,良好的書寫習慣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書寫姿勢端正、執筆方式和筆畫順序正確以及字跡清晰工整,這點與語文教學中的要求類似;另一方面是橫式、豎式、遞等式等數學式的寫法要正確,文字題、四則混運算和應用題要有解題過程以及答案寫在正確的位置等數學學科獨有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夠提高數學解題正確率,也有助於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時講課、批改作業時要格外注意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此外,教師本身也應注意個人的書寫習慣,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

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維碰撞,展開頭腦風暴的平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交流想法、動手實踐、分享知識,能夠有助於其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並與同學形成融洽的合作關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全面考量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綜合能力等,將學生合理地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制定具體的學習任務和要求,並在學習小組中安排領導人,負責發言、召集等任務。在開展小組學習時,教師應把控好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保證合作探究的有效性,避免合作學習流於形式。例如在教授《認識時分秒》這一課時,可讓學習小組的成員相互控制對方的發言時間,讓學生們充分意識到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

5結語

每位教師應當深刻地意識到教育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而不僅僅只着眼於眼前的知識傳授。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師,肩負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運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組織能力等多方面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責任,在數學教學中的習慣養成對於實現數學教學目標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每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習慣養成教育作為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去對待,着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王肖,顏曉燕.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1,22:143-144.

[2]魏瑋.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課中的習慣養成教育[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0:73-74.

[3]劉鋅.小學中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行動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2008.

低年級數學小論文【2】

摘要: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自學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小學低年級對學生的數學自學習慣進行培養,不僅是當前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也能夠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基於此,本文對小學低年級數學自學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然後探究了小學低年級數學自學習慣的培養策略,以及為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小學階段;低年級;數學教學;自學習慣;意義探尋

自學是一種主動、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形成自身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在小學低年級對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和習慣進行培養,有利於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數學學習的內涵和規律。自學習慣的培養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受用一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學低年級數學自學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

1.1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自學習慣的培養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自學習慣能夠促使學生自覺做好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以及課後自覺複習等學習環節;能夠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應用之間的聯繫,有助於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

1.2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自學習慣的形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全面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不僅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還能夠在其他科目學習和相關技能學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自學習慣對學生產生最深刻的影響是能夠促使學生自主開展探究學習,能夠自覺的根據自身的知識需要和技能提升對需求的相關知識展開探究。

1.3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自學習慣的培養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還能夠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良好的自學習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上能夠取得良好成績,而且還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工作產生重大影響。良好的自學能力和習慣能夠促使學生在工作中自覺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小學低年級數學自學習慣的培養策略和方法

2.1引導小學生認識和學會自學:對小學生進行自學習慣的培養,首先就要讓小學生認識、瞭解和學會自學。在自學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如果缺乏教師有效的指導,小學生的自學往往顯得十分迷茫,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的利用課堂學習時間與學生一起開展自學活動,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為自學習慣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讀書的方式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在與學生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告訴學生什麼時候應當畫出重點、標出知識點,根據什麼標知識點等等,並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問“為什麼”。另外,要教會學生學會看懂例題,引導學生對例題講解的內容和重點進行分析,對例題有不明白的地方標註出來,在課堂上與教師、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2.2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自覺、自主的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也是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可以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找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例子,拉近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例如在學習“十以內的數字”的時候,讓學生統計一下家裏有幾口人?自己的鉛筆盒裏有幾隻鉛筆?數一數家裏的窗户等等。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數學概念,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3多途徑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能夠有效的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激發自學興趣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中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知識進行具象化能夠有效的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數學豐富的美育因素進行展示,例如數學的對稱美、數學的形式美等等,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學習四邊形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紙張的摺疊讓學生對四邊形的對稱進行認識,領略到四邊形的對稱美。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對松樹圖形、五角星等圖形的對稱展示出來,進而讓學生找找身邊的“對稱”,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另外,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肯定也是激發學生自學興趣的主要因素,教師要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數學知識,提高自學能力。

2.4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不僅是提高數學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自學能力進行培養的有效方式。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多創設合作交流的機會,可以為學生的合作交流設定一定的主題,讓學生各自蒐集資料、學習探究,然後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意見,這個過程中會對學生的自學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法的時候,可以將“高斯算法”的經典故事設定為主題,讓學生探究高斯是如何計算1到100的,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探究結果進行溝通交流,最終得到相應的加法規律。其次,要對學生的合作交流習慣進行培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並設定小組賽,加強小組之間的學習競爭,這樣也能夠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

3結束語

自學習慣的培養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而且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學習慣進行有效的培養,從多個方面採取措施,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黃慧雲.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教師,2012,(10):78.

[2]夏麗晴.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J].教師,2013,(21):75.

[3]趙昕華.小學低年級數學習慣的培養方法[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2):10.

[4]康文翠.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學週刊,2015,(8):202.

低年級數學小論文【3】

對於一節數學課,好的開始就是它的導入環節。新課導入是小學數學新授課必不可少的環節。良好的新課導入,能迅速驅動學生積極活躍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甚微。”由此可見新課導入的重要性。教師要根據教材體現的教學任務與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以及自身素質靈活多樣地加以運用,以獲得最佳的導入效果。下面是我總結出的幾種常見的導入方式。

一、故事激趣法

小學生特有的年齡特徵,決定了趣味性強的東西對他們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感興趣。故事一直是小學生感興趣的,適當的講述與本節課相關的故事,再頑皮的孩子也會瞪大他的眼睛,擺出一副也許從來不曾有過的聚精會神的樣子,這樣可以渲染學習氛圍,第一時間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西遊記》是經常會被我們用在數學上的一個故事。我在上“分數大小的比較”的時候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老師今天準備了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學生很開心,一個個都抖擻了精神,坐的直直的,眼睛盯着我,都在催我快點講。故事的名字叫《豬八戒分西瓜》。唐僧師徒四個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炎熱,大家覺得口渴難耐,這時正好走過一片西瓜地,還沒等大家阻止,豬八戒已經把一個大西瓜給摘過來了,邊走邊説:“老豬我早就渴得受不了了,我們把它分來吃吧。”於是孫悟空説:“我來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吃這個西瓜的1/4。”這時八戒一聽不樂意了,嘴裏嘀咕着:“我摘的,不分我給1/6麼,也最少分個1/5呀。”這話被耳尖的孫悟空聽見了,頓時捧腹大笑。八戒覺得很奇怪,沙和尚也一臉疑惑。同學們知道悟空為什麼大笑嗎?到底1/4、1/5、1/6哪個更大些呢?“想知道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分數大小的比較’。”這時同學們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這就是利用學生們喜愛的童話故事,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的學習,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二、巧設障礙法

故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如果有疑問,就會引起懸念,使心理感到困惑,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教師要善於在靜態的教材知識信息中設置矛盾,巧妙設疑,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強烈地探求問題奧妙的積極性。師:同學們,看老師今天帶了什麼過來?(2010年的一張日曆)生:日曆。師:今天老師想知道同學們的生日,誰願意告訴老師啊?生積極舉手。師:那請幾個同學上來把你的生日在日曆上圈一下,然後告訴大家。師:這幾個同學都在日曆上找到了自己的生日,可是昨天老師把這張日曆給我的鄰居小王的時候,他找了半天都沒找到自己的生日,你們知道為什麼嗎?生:怎麼可能。生:他沒仔細找。生:……師:可是我也幫他找了,也沒找到。這時同學們都很驚訝,怎麼回事啊?師:想知道嗎?那麼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今天的內容“年、月、日”。這樣引出本節課內容,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的濃厚興趣,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遊戲導入法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持久集中。根據這一特點,可挖掘教材內容,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遊戲及動手操作是兒童喜愛的活動形式,這也體現“課堂教學要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的新課程理念。在新課導入時,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做各種新穎有趣的遊戲或一些動手小操作,融知識、趣味、思想於一體,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積極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四、生活情境法

數學的學習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在之中的,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通過平時的實踐證明:當數學素材來自於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景中學習數學,體驗和理解數學。

標籤: 數學 論文 低年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7yvp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