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顯微外科技術教學實踐與體會論文

顯微外科技術教學實踐與體會論文

作者:餘匯洋,郭光金,張天飛

顯微外科技術教學實踐與體會論文

【關鍵詞】 顯微外科;教學;體會

隨着顯微外科理論和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廣泛的臨牀和實驗研究的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已成為外科臨牀醫師及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顯微外科技術是指在手術放大鏡或手術顯微鏡下,藉助精細的手術器械進行手術操作的一種外科手術技術[13],也是微創外科領域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開展顯微外科技術教學是適應臨牀和實驗研究的需要,對培養高水平、技能型外科人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教研室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形成了較完善的'顯微外科技術教學模式,現將我們在教學方面的實踐經驗和體會介紹如下。

1 教材的選擇

按照基本的教學要求制訂碩士研究生或臨牀外科進修醫師顯微外科基本理論與技術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安排主要考慮教學對象的學科性質和研究方向。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套適用的教材,教材應體現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內容合理、系統和科學的要求。我們選用的教材是由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顧玉東主編的《顯微外科基本理論與操作》,輔以王成琪等主編的《實用顯微外科學》作為參考,在教學中使用效果較好。

2 基礎理論教學

在教學中突出顯微外科手術操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講解和介紹。利用本教研室多媒體教學平台,廣泛收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臨牀影像圖片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員在較短的課堂學習時間內獲得較多的信息。在基礎理論課教學中,重點介紹顯微外科的發展史及概述;顯微外科命名及在各科的應用;手術顯微鏡的種類及使用;顯微外科器械與縫合材料;顯微外科基本技術,顯微外科的縫合技術;顯微外科動物實驗的步驟和方法,以及常用實驗動物麻醉及管理等。使學員能夠初步掌握顯微外科的最基礎和重點的內容,同時又能全面瞭解相關知識,為後續的操作實踐打下理論基礎。

3 實踐操作訓練

在顯微外科基本操作實踐教學中,從基本操作入手,通過循序漸進地練習,逐步熟悉和掌握顯微外科基本技術。由於教學對象是具有一定臨牀實踐經驗的醫師或研究生,他們對常規直視下的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比較熟悉,且動作較定型。而顯微外科技術操作是藉助手術顯微鏡在放大數倍或十幾倍的視野下進行,實際視野範圍非常小,初學者往往產生操作空間變大的錯覺,動作幅度和力度過大,或手眼不協調,難以將顯微手術器械放進視野等不適應的情況。針對該特點,我們採取先適應手術顯微鏡視野,在離體血管上練習的方法。練習步驟:①學會調節手術顯微鏡,尤其要掌握目鏡焦距和瞳距的正確調節,物鏡焦距的調節,確保在正常立體視野下操作,同時可靈活變換不同聚焦平面;②練習正確使用顯微鑷、剪、針持等常用器械,要求眼睛不離開目鏡仍能順利更換不同的器械;③在紗布墊上用5/0錦綸線練習夾持針線、進針、拔針、收線、打結、剪線等基本操作,要求在同一焦平面上完成動作;④離體犬腸繫膜血管(直徑1~2 mm)的吻合練習,採用8/0~9/0錦綸線,注意掌握進針和出針角度、邊距、針距等,防止針尖刺入對側管壁。通過訓練,學員逐步適應鏡下操作,達到動作穩、準、輕、巧、協調,基本能掌握顯微外科基本操作技巧,克服操作過程中憋氣、單眼視野觀察、動作過大、過渡用力握持器械等不良習慣。

初步掌握顯微外科操作技術後,下一步需要進行動物(大鼠)活體血管縫合練習。活體練習中對動作的“穩、準、輕、巧”要求更高,學員必須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將動物手術實驗視為真正的臨牀工作,在訓練中養成認真、嚴謹、負責的工作作風。其步驟是:①學會動物的麻醉及管理,動物的固定,備皮、消毒、鋪單等常規操作方法;②不同部位血管的顯露操作,如大鼠股動脈、股靜脈、尾動脈、頸總動脈的顯露;③股動脈端對端縫合,採用10/0~11/0無損傷縫合針線,練習兩定點縫合法,管徑0.5 mm的動脈間斷縫合6針;④股靜脈端對端縫合,方法與動脈縫合相同,但靜脈管壁薄、組織脆、彈性差,容易造成吻合口撕裂,因此對操作力度、精度要求更高。通過一定時間的反覆練習,學員能初步掌握血管縫合的基本技巧,為顯微外科臨牀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慶山.以組織移植和動物試驗為目的顯微外科技術教學[J].檢驗醫學與臨牀,2007,4(2):142-143.

[2] 郭光金,餘匯洋,蔣登金,等.碩士研究生顯微外科技術課程設置及教學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誌,2003,12(1):64-65.

[3] 林 立,裴國獻,林昂如,等.顯微外科進修醫生的教學與訓練方法改革[J].中國醫院管理,2003,23(3):34-3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l9ey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