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籃球教學中學生心理因素的分析論文

籃球教學中學生心理因素的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籃球教學;心理因素;中學生

籃球教學中學生心理因素的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體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具有很強綜合性的科學和藝術。本文結合籃球教學中學生的表現,分析學生心理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體育教學心理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在體育教學當中一直都貫穿着兩條主線:一條是“知識對流”,另一條是“情感對流”。體育的教學活動正是在知識與情感、教師與學生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之下完成的。在更高的意義上説,知識往往是通過情感這個媒介才會更好地被學生們所接受。由此看來,要想做好體育教學,教師除了具備充足而豐富的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情感、全心全意的付出更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就像我們所説,體育教學也是一門科學,單方面的情感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效果,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素養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育者不能掌握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時刻變化的心理狀態及學生之間心理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不能有效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把學生的心理狀態調適到最佳狀態,並使之儘可能地保持這種狀態的話,在體育教學中,尤其在是競技體育教學中,是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的。作為一名教師,這種情況下,即便擁有再多的專業知識,在教育上也是不成功的。我們可以針對這些心理特徵,有的放矢,採取相應的手段和對策,各個擊破。這種方法對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培育人才的效果有着重要意義。

教育心理學中的認知理論認為,人對新事物的理解分為三個階段:感知,認知和理解。感知和認知的過程是實踐的過程,人要通過這種實踐去理解一個事物的內在規律。也就是説,知識技能的獲得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將理性認識運用於實踐,循環往復的過程,即觀察、思維、實踐的有機結合以及靈活運用,這就是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所經常強調的,要看、想、練結合起來。在這三個要素當中,觀察是起點,思維是中心,實踐是根本。因而,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更重要的是要適當地調動學生勤于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建立起正確的動作和概念,正確地掌握練習的方法和技巧,科學和有效地指導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到體育實踐和練習當中去,最終達到讓學生受益終生的目的。

二、學生的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

(一)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即順利從事心理作業所需的能力。一般在心理學中,我們將心理能力劃分為言語理解、知覺速度、歸納推理、演繹推理以及記憶力五個維度,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心理能力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作用。

1.言語理解能力

體育教學中,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和時間性都對體育教學活動有着細微但重大的影響。因此,對學生的言語理解能力的培養應該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擁有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也會幫助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

2.知覺速度

知覺,顧名思義就是感知和覺悟的意思,一個學生對某個動作或技能的知覺速度關係到他對該項動作和技能的理解和領悟程度。誠然,由於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每個人的知覺速度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善於觀察、理解能力較好,那麼他的知覺速度就會比較快,相應的對體育動作和體育技能的掌握也就快。

3.歸納和演繹

歸納能力關係到學生是否能夠及時總結出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中的要點,進行系統歸納,使知識結構得到梳理。這樣才能把已有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昇華到更高的層次。演繹能力則考查學生是否能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篩選擇優,俗話説: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也會有出錯的時候,這時就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演繹能力。這兩種能力相輔相成,是學生心理能力的深層表現,從這兩種能力的高低可以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具有較高的心理

能力。

4.記憶力

記憶力就是指一個人的記憶能力,記憶能力可以關係到體育動作和技能在學生頭腦中再次展現的效果。一個學生的記憶力越強、越細緻,他對教學內容的複習能力和複製能力也就越強,對技能的掌握就越精確,越完美;反之則越弱。

(二)運動智能

運動智能對學習的成功十分重要。籃球運動需要從事者將耐力、手指靈活性、腿部力量以及其他相關能力綜合運用、協調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分析並確定學生的運動智能水平,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發揮潛能,更加自由和自如進行體育活動。運動智能一般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能力。

1.力量因素

這裏所説的力量因素涉及四個方面:軀幹力量、靜態力量、動態力量和爆發力。如我們所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時時處處都受到力量因素的影響。無論跑步、跳遠還是足球、籃球,力量因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跑步和跳遠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爆發力和耐力,而足球和籃球則需要軀幹力量、靜態力量、動態力量和爆發力的綜合運用。籃球的運動時間持續比較長,也就是動態力量的運用的過程;籃球投籃剎那,特別需要軀幹力量的助推;籃球運動中的靜態防守是靜態力量的最好體現;而爆發力在籃球中則表現為快攻和回防。

2.其他三個因素:軀體的協調性、平衡性和耐力

這三個因素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也是很常見的。軀體協調性和平衡性在健美操、跳遠等技巧性的項目中較為常見。耐力在長跑項目和游泳項目中較為常見。而籃球這種大球運動,要求學生同時具備這些能力,在場上運球傳球防守時,協調性和平衡性十分重要,而完成現代籃球規則中強對抗性的比賽,耐力也必不可少。

三、籃球教學中學生羣體心理特點

(一)不同的心理特徵

據研究,在籃球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心理會具有“鮮明、多樣、易變”這樣的特徵,經過教學實踐仔細觀察、分析,我們將學生心理變化特點歸納為以下幾種:

在技術學習內容簡單的時候,學生往往掌握動作很快,這時學生常表現為對練習滿不在乎,並伴隨有自滿情緒;一旦遇到困難,動作難度變大,完不成動作的時候則表現出了急躁、自信不足、抗拒練習等行為。   在聯繫技術組合或戰術配合時,學生會常因為得失球權或配合的失誤,產生相互埋怨的消極情緒,隨着練習進度的推進,學生的心理也會隨之不斷變化。

(二)分析學生心理變化的原因

1.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目的是否明確,是決定學生心理變化方向的主要因素

通過和學生交談我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對體育運動沒有正確的認識,對運動本身不感興趣,上課採取“見習”策略,或抱着學兩招以應付考試的態度,學習十分被動。

2.學生的身體條件和技術掌握的程度對學生心理也有很大影響

身體條件越好,技術水平越高,個性越強的學生,越有求知慾望,學習情緒越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而那些素質、技術比較差的學生,總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再多的練習也沒用,缺乏自信,大多不喜歡主動練習,進而產生厭惡心理。

四、不良心理因素及其相應措施

(一)不良的心理因素的表現及特徵

1.無力型性格

這類學生外部表現為精力和體力的不足,很容易疲勞,常常向老師抱怨自己身體的不適,時刻懷疑自己的健康,有疑病的傾向。這導致他們經常情緒不高,運動負荷加重,意志較脆弱,耐力不足,不能迎難而上,屬於消極型。

2.不適應型性格

不適應型性格指的是對環境的不適應,對外界變化的抵抗能力差。冬季的低温、大風、下雨,都會使這類學生畏手畏腳,拒絕活動;夏季他們又怕熱、怕曬,專門找陰涼的地方,屬消極型。

3.循環型性格

這些學生經常在興奮和憂鬱的`兩極之間波動。在情緒高漲時,會一時衝動而不計後果,運動中缺乏冷靜思考,對教師的要求充耳不聞,其技能掌握通常出現極端化,屬於不穩定型。

4.分裂型性格

此類學生表現為性格內向、不合羣、害羞,迴避與他人的接觸,情感淡漠。這些學生即便參加活動也是應付了事,屬於消極型。

5.焦慮型性格

這類學生對事物和人表現出焦慮和緊張、憂心忡忡、猶疑不決的狀態。這些學生的好勝心比較強,但又恐怕自己的技術不如別人,更怕考試成績不好。這種性格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屬於不穩定型。

(二)相應措施

1.加大時間和練習次數

課程開始前,教師應事先將內容告訴學生,以便他們對將要進行的課程有所瞭解,合理地分配體力。

2.在準備階段,教師要營造輕鬆的氛圍

學生通過一些輕鬆的活動或遊戲,熟悉運動練習的環境,並進行充分熱身。與此同時,課程中要儘量多地採取新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們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

3.技術練習和對抗比賽結合

學習任何籃球技術都可以採取比賽的形式,比如學習投籃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分組,依次投籃,以哪一組率先達到一定進球數為勝。對抗性比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

4.培養學生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的品質

教師應有意識地在課程中培養學生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的品質,以應對大劑量的訓練和克服訓練中的困難。

總之,在籃球的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變化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果。因而,體育教師需要隨時根據學生心理變化的特點及其產生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因勢利導調節他們的情緒,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於令寶.培養學生的心理能力對籃球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2010-05.

[2]謝桂英,周萍.解析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能力和體質能力[J].教學與管理,2010(15).

[3]潘桂芝,周利民.淺談籃球課教學中學生心理特點及其教學措施[J].哈爾濱體育學院,1999-03.

[4]王社雄,陳青源.籃球教學中學生不良心理因素的分析及對策[J].內江科技,2010-1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8y9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