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職高語文教學論文

職高語文教學論文

導語:智力決不會在已經認識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終會不斷前進,走向尚未被認識的真理。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職高語文教學論文文章,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職高語文教學論文

職高語文教學論文

一、瞭解學生的特點,與學生交朋友

在職高學校,我們不難發現,這裏的學生較普通高中的學生要活躍很多,但真正在課堂上學習的為數不多。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不是簡單的課堂紀律就能把他們束縛住的。教師要從瞭解學生的特點開始和學生交朋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開學之初,瞭解學生的原就讀學校。學生入學之前都要填寫檔案表格,教師可以翻閲這些內容,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在校的表現,初步掌握學生的一些情況。(2)向已經教過的教師瞭解學生的脾性特點。如果是新上任的教師,可以從已經教過的教師那裏詢問一些學生的基本情況,上課聽課狀態、課堂表現、有無違紀情況等。(3)課下找機會多與學生溝通,增進與學生的情感。學生來到學校可以説是舉目無親,如果教師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多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朋友交往、性格特點、家庭狀況等,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獲得學生的信任。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就會對教師比較尊重,減少課堂危機的情況出現,使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與學生做朋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與教師接觸的時候有一種親切感,從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二、與學生約法三章,制定課堂紀律

從大的方面來説,職高的學生雖然活潑一些,課堂上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違紀情況,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但學生的本質是好的。所以,為了使語文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在上課之初,教師就要制定一些課堂上應該遵守的紀律,防患於未然,不能等到出現問題才着手解決。當然學生是不願意在課堂上受到約束的,這就要求我們想辦法讓學生樂於接受。其實,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並不是出於真心不想學,所以教師要注意引導的方式和方法。如果引導的方式、方法不當,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得不到教師的理解、也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只能按照家長或者是教師所設定好的模式走,完全沒有自主決策的機會。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他們的處境和苦衷,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着想。這樣,時間久了學生也就能夠慢慢理解教師和家長的良苦用心了。另外,課堂紀律的制定,不能是教師一人説了算,這樣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非常獨斷。在制定紀律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與學生共同制定班規,讓學生自己約束自己,這也體現了教學的民主。這樣,即使學生以後有犯錯的時候,拿出班規,學生也會感到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就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三、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有些年輕的教師教學經驗少,對教材把握不夠,對待課堂上的突發狀況不能靈活應變,導致與學生的關係疏遠。要想提高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教學效率,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教學理念,在課堂上要創新。語文的學習比起其他的學科更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教師應該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一些人文精神的浸潤和培養,指導學生廣泛閲讀文化經典,開設必要的經典導讀課程,因為人類幾千年來積澱起來的文化經典中含有豐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養分。這樣能夠在班級中營造一種高雅的文化氛圍,從而提高學生文化修養。此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恰當的評價,多鼓勵,但是適可而止。教師在運用激勵性的語言時,要明白應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問題的難易程度等科學地進行激勵,不能對每個學生回答了任何一個極為簡單的問題就給予一些“隆重”的'誇獎。這名義上是進行賞識教育、鼓勵教育,可實際上這種缺乏深層次指導的表揚學生會聽膩,也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勵的作用。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的運用要講究一個“度”,這樣才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學生體驗到獲得知識的愉悦。

總之,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我們要想盡一切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的同時提升文化修養,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總的來説,對於職高學校的學生,我們不能像對待不同的中學生一樣來管理,他們本身的學習目的就是不同的,職高的學生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校雖然是個單獨的整體,但不是孤立的,不是與外界分離的,而是有密切聯繫的。語文作為一門必修課程,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提高個人修養。教師也要注意多與學生交流方法,用愛心感染每一個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和未來,要善於處理與其他任課教師、學校各部門及社會有關人員的關係,通過互相尊重、支持、協作來影響學生。

職高語文教學論文2

摘 要:談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師教學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原則

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面臨着愈來愈嚴峻的困難和挑戰。學校和教師應當尊重教育規律,根據具體實際,體現現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有效性,遵循一些指導性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人本性原則、人文性原則、全體性原則、個體性原則、可接受原則和實效性原則。

一、人本性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必須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能力。素質教育的精髓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能力。“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其基本出發點是人,是人的個性化和社會化的發展過程。”教學模式應當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語文教學中,遵循人本性原則,教師應當注意:(1)堅持以人為本,要按照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活動的安排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實施始終以學生髮展素質能力為出發點。(2)堅持以人為本,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意願和要求,保護自尊心,提高自信心,使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中取得成就感,從而主動地學習。如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分層次教學中,應當將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相結合,防止挫傷學生的自尊心。(3)堅持以人為本,要擯棄傳統上語文教學單純以提高學習成績為標準的觀念,樹立語文教學為學生的未來工作和學習打好基礎的觀念,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由於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和語文學科的交際工具性,教學應當重點發展學生相應職業領域所需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二、人文性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必須關注人文,培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傳統的語文教學類似於“説文解字”,將充滿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語文知識予以解構和概括,忽略學生的情感意志和審美情趣,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的缺乏。語文教學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打好基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人文素養相對比較薄弱,需要在語文教學中突破傳統模式的束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遵循人文性原則,教師應當注意:(1)在教學過程中,把培育人文素養擺在首要位置,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組織要體現人文性要求。(2)將語文學科和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學科聯繫起來,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開闊視野,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3)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和人文基礎,有針對性地指導課外閲讀,多讀書,讀好書,擴展知識,提高修養。

三、全體性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必須面向全體,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得到語文能力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使每位學生都學有所得,達到教學目標,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學的全體性,也體現在學生集體的能力提高和集體精神的培育。

在語文教學中,遵循全體性原則,教師應當注意的是:(1)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不拋棄,不放棄,“一個都不能少”。尋找語文後進生的閃光點,精心設計提高策略。(2)以“綱”為綱,按照語文教學大綱,嚴格要求全體學生達到統一的教學目標。(3)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和集體協作精神。

四、個體性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必須尊重個體,使每位學生都得到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個性化發展,是語文教學創新的立意所在。

在語文教學中,遵循個體性原則,教師應當注意:(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瞭解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智力水平、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活動和評價考核,實現教學的最佳效果。(2)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自主創新,對於主觀性學習內容,不預設固定“框框”和標準答案,避免扼殺學生的創造性。(3)在分組合作學習中,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特點,科學分組和安排活動,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個體優勢,運用集體動力改正缺點和不足。

五、可接受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必須循序漸進,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可接受程度。創新教學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的“廢立”,而是在傳統基礎上的繼承和創新。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Comenius)指出:“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青年人的年齡和心理力量的許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適合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學創新不應一蹴而就、盲目冒進,而應理性分析,穩步推進。

在語文教學中,遵循可接受原則,教師應當注意的是:(1)在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設定上,循序漸進,步子不要過快,採取階段性遞進策略。(2)與學生建立良性互動關係,根據學生反應來調整教學進程,經常與其他教師、家長和用人單位保持溝通,及時反饋,爭取各方面對創新教學的理解和支持。

六、實效性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實效,保證教學創新取得實際效果。很多教學改革由於流於形式,最後都收效甚微。教學要取得實效,必須立足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實現相應教學目標的針對性。

在語文教學中,遵循實效性原則,教師應當注意:(1)轉變教學改革只是上幾堂“公開課”作秀的觀念,將教學創新保持常態,以負責的態度上好每一節課。(2)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要考慮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避免形式主義,既要做到充分利用教學手段,又要有的放矢,不濫用教學手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304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