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考語文教學論文

高考語文教學論文

導語:我們在高中高考的階段之中語文的教學大家都有什麼樣的想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高考語文教學論文,歡迎借鑑!

高考語文教學論文

一、培養高中學生語文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一)高中語文學科的要求

語文教學應是讓學生自主的、主動地去理解和應用的過程。其教學的落實,最終要體現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要求語文教師做到讓學生學會讀書,真正理解語文內容的涵義,讓學生的舊知與新知發生碰撞,引發學生自主思考,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一方面確立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促進了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語文課堂教學拋棄高考這根指揮棒,把教學的精力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與發展能力上。而學生的學會學習與發展,需要用大腦思考,需要智慧,需要創造性思維。鑑於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問題意識。

(三)新課標發展的要求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重點不在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在於關注學生的終身的語文學習能力。這就要求,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認真對待學生的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力交還給學生,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思考的價值,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成就感,從而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性,實現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二、高中生問題意識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

經過長時間地觀察與調查顯示,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失去問題意識

語文課堂教學,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其教學模式相差不大,變化不多,學生一般在教師講授、分析下,對語文學科知識進行學習、運用等。以教師講解為主,根本不需要學生存在“問題意識”,學生只需要在教師指導下死記硬背語文知識,獲得高成績即算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當然,個別學生有問題想問,也多不敢問、不去問,最後失去提問題的勇氣,導致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沒有問題意識。

(二)傳統教學觀念,導致學生沒有問題意識

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材是對的,教師是對的。學生只有聽和學的權力,無須質疑問難。因此,高中學生的提問題的能力比較差,在語文課堂中更差。曾經一位心理專家對中國和法國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測試:一艘船上有75頭牛,32只羊,那麼船長几歲?這個問題讓我國某重點高三年級一成的學生的答案為:75-32=43。而在法國,超過9成的學生對此提出了質疑,並嘲笑如此愚昧的問題不值得一問。可見,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了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更別説提出問題了。

(三)應試教育使學生忘記問題意識

應試教育從某種程度上讓學生沒有時間進行提問。學生急於就會考試,忙於做題,按標準答案要求自己。另外,即使學生有問題意識,但短時間也沒有明顯的效果,同時又位佔用學生思考的時間,佔用教師應答的時間。師生只關注考試的題型、內容,考出高成績就完事大吉。雖然近幾年語文作文考試有了很大改變,如材料作文等,可以引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事實上,在升學壓力下,學生仍舊走上套公式和背育範文的應試誤區,沒有興趣和時間去培養問題意識。

三、高中生語文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提問興趣

通過多種手段如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質疑思維等,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產生提出問題的興趣。比如,教學《范進中舉》一課,可以讓學生與《孔乙己》一課對比思考,二者的命運基本相同,但是封建社會中還有許多人沒有中舉,但沒有淪落到如此地步呢?引發學生自覺對問題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營造民主氛圍,促進學生提問能力

教師要善於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不能否定或嘲笑學生的問題。要製造民主的氛圍,認真聽完學生的問題,並耐心對待,合理引導,及時回答,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培養自己的提出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學《藥》一課,對學生介紹了本文的主題是反映人民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和愚昧無知,也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失敗等。但有學生提出這樣問題:魯迅先生寫此文時,恐怕沒有想這麼多吧?許多學生表示贊同,課堂出現一陣哄亂。老師首先讚揚這位學生善於思考,然後從當時環境、課文結構和設計等各種角度,進行解釋,同學們一會表示對魯迅寫作的用意有了深入的理解,提問的學生也高興地坐下了。這種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大有幫助。

(三)精心研究文本,發展學生提問能力

語文教學離不開文本的研讀。可以從文本的詞語運用、文本的結構設計、文本的表現手法、文本的主題解讀等各個方面,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以文本的表現技巧為例,在教學《離騷》一課時,很多學生會提出:文章中為何出現許多“香草”和“美人”?一個大男人為何會喜歡“香草”?等等。對此,教師並不是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研讀文本的表現技巧。通過共同探討屈原寫作離騷時的社會背景,結合屈原的經歷,最後明白了屈原這樣寫的用意在於:借物喻志。這是一種寫作的表現手法,對後代文人影響較大。比如《愛蓮説》、《詠梅》等學過的課文,學生們立即便列舉出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elkd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