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三級心理諮詢師論文

三級心理諮詢師論文

心理諮詢師: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為大家分享了心理諮詢師論文,歡迎借鑑!

三級心理諮詢師論文

[摘要]針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峻的事實,結合學校教育的發展現狀,文章作者論述了學校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關係。本文認為應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及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堅持體育鍛煉的適量性,激發積極的情緒,使學生有運動之快樂感,從而在體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關鍵詞]高校體育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前言

在大學生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的指導下,“教育健康”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近年來有關部門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的抽樣調查表明,我國大學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達20%-23%,研究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極為迫切。高校體育教育課堂正是學生們放鬆心情、自我調節、滿足興趣、增強自信心、克服某些心理障礙的場所。所以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特點,適時、適地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營造和諧、友善的教學氛圍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友善、活躍的教學氣氛,必須建立在師生相互理解、親近、信賴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也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活躍的課堂教學無形中給學生創造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學習環境,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使學生在愉快教學情境中消除緊張、壓抑、焦慮、恐懼、痛苦等不良心理因素,同時使他們逐漸朝着朝氣蓬勃、勇於創新、主動積極的心理素質方向發展。

1.關心幫助學生。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通過交往形成了理解和信賴的師生關係,兩者的和諧默契主要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幫助上。這種關心和幫助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料”,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例如,在排球教學中,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因完不成教學大綱規定的考試標準而產生了厭倦、恐懼、自卑、焦慮的心理,尤其是女大學生,表現得更為突出。為了解決這部分學生學習的困難,消除她們緊張的心理,及時和學生一起分析存在的技術問題,在課內外單獨地輔導和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學生們從那種消極的心理狀態中解脱出來,考試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種進步不僅僅是靠學生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師的關愛,使學生們對學習有了信心和動力。

2.理解尊重學生。理解和相互尊重是師生具備健康心理的必要條件,也是師生雙邊活動和諧融洽的心理基礎。學生需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如果教學過程沒有理解、尊重、信賴、平等的環境,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得不到發展,即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某些不當行為,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原因所在。諸如學生沒能按照教師佈置的練習和方法去認真完成任務,紀律渙散,有時甚至和教師發生衝突。一旦發生這些情況,教師應冷靜地分析,儘可能地運用友善和藹的語言去説服他們,尊重他們的自卑心,消除隔閡,使他們感到教師的真誠相待是一片愛心和温情。反之,若用挖苦或過於嚴厲的語言訓斥,甚至進行體罰,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其緊張的學習心理就難以消除。

二、挖掘教學過程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體育課堂教學過程有別於其他學科的教學,其教學過程具有時空性的特點,它由過程的開始、發展、結束三部分組成。整個過程所採用的組織方法、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藴藏着諸多的心理健康因素,只要教師能及時地抓住這個機會,無形中可使學生的心理障礙得以緩解乃至消除。

1.利用開始部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調動內需。大量研究表明,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碰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夠,而是在學習中存在着一定的運動動機障礙,其根本原因是教師僅注意知識技術的傳授,而缺乏動機激發的意識和手段,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需力,致使他們對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體育課的開始階段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最好時機,這時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較為明顯。教師可通過語言、表情、手勢等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學習的慾望和內在需要感,也使一些原來不願參加活動或對體育課沒有興趣的學生,消除某些主觀干擾,逐漸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一般應採用誘導學生情緒的方法,促使學生形成學習的積極心態,利用考試標準作為學習的槓桿,給學生制定近期目標和遠景目標,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達到了目標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樣,學生們的自信心就會被激發出來。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積極的表情,良好的情感,活躍的教學氣氛來誘發學生內在的動因,引發學生的慾望與興趣。

2.根據教材特點,運用與創設情境,減輕心理壓力。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教材內容大部分沿用舊的傳統的運動競技項目,一般以田徑、球類項目為主。這些教材競技性強,技術難度大,對一些從未從事過專業訓練的大學生來説是難以輕鬆愉快掌握的,學生很容易產生運動性心理障礙。為了減輕因教材問題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根據教材特點:一是有針對性地利用現代教育和現代教育媒體中的相關資源,創設聲像結合、圖文並茂的課堂教學情境,從不同角度的信息傳遞去刺激和感染學生。如在教學生正確掌握籃球“跳投”技術時,利用教學錄像帶、多媒體教學片,讓學生重複多次地觀看對照,瞭解該複雜技術的結構、重點以至動作的各個細節,啟發思維。又如,在健美操和藝術體操的教學中,教師們把音樂和技術動作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創設了一種輕鬆快樂、賞心悦目的教學情境。二是教師有目的地、有步驟地組織學生在遊戲、小組競賽、分析討論等多種課堂情境中去體驗學習體育的樂趣。

3.採用分層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合理使用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消除運動心理障礙的有效手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一般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與學生的心理、生理的狀況,將學生按一定層次水平,進行分組教學,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由低到高,使絕大多數中、下水平的學生能在這些具體目標的引導下,滿懷信心地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採取的辦法是:多安排練習的時間和鍛鍊機會,在他們學習有困難時,及時給予輔導幫助,使其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減輕學習的心理壓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悦,逐步達到教學的目標。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使較高水平的學生也不至於過分驕傲自滿,從而培養他們勇攀高峯的精神。

4.用誘導聯繫的方法可以緩解學習中緊張害怕的心理。根據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可知,學生在學習技術的初始階段,對那些結構嚴密、難度較大而肌體一時不能適應卻又不易分開的動作,一般採用誘導練習。使動作的難度降低、強度變小,容易消除學生緊張害怕的心理。如:為了使學生儘快掌握籃球行進中傳接球技術,在教學中,首先,在原地做傳球動作;然後,在做行進中側身跑傳球的模仿動作,並逐步過渡到用較慢速度的跑動傳接球;最後,在中等速度的跑動中完成整個技術過程。又如,排球中防守教學,對大學生來説要完成好防守動作談何容易,原因是害怕心理佔了主導地位。為了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儘快使學生掌握技術,我們常選用拋球、輕釦球等;最後,做完整的`防守教學過程。這一系列的誘導性練習,能夠緩解學生的害怕心理。

5.在遊戲中培養機智勇敢的品質。教學中的遊戲和比賽不僅是學生的身體和運動技能的競爭,更是雙方心理、智慧、意志等綜合素質的較量。其特點是:有一定的情節和思想性,並具有競爭中的娛樂性;能充分發揮個人與集體的才智和創造力。它還可以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體育知、技術技能的能力。顯然,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選用一種結合學生熱身的活動,編制輕鬆愉快的遊戲內容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如“搶球和護球”的遊戲,其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技、戰術水平或發展某方面的身體素質,它具有較強的競爭和對抗性;再如“進攻與防守”對抗性的遊戲,結合教學讓學生在對抗性比較強的情況下,利用身體素質和已掌握的技術完成教學任務,培養意志品質。這種方法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強烈而複雜的心理波動,讓他們感受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

三、重視學習情況反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體育教學中,由於一些運動項目技術要求高,或因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差,而影響他們對動作要領的理解。一箇舊的技術教學未掌握而新的技術教學又接踵而來,舊的心理障礙尚未消除,新的障礙又產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教學時,我們始終注意從各個方面及時獲取學生學習的信息反饋,巧妙地運用語言來引導學生。比如,排球專項課上,有的男同學就連發球最基本的技術也不會,發球的動作不協調,引起班裏一部分同學的鬨笑,處於極力尷尬的境地,緊張、壓抑的心理油然而生。發現這種情況,讓這幾位學生到一旁,單獨地從徒手模仿到有球的連接,再通過簡明、形象、口訣化語言的疏導、糾正以及對比,做出肯定和鼓勵,逐步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又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出現平時練習比較好,一旦考試成功率明顯下降,問題原因可以歸結為有緊張心理的壓力,出現手腳的控制力明顯下降,因而導致考試成績不夠理想,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傾聽意見、分析原因。通過多種途徑反饋信息,改進考核中的不當方法,使學生在心理壓力相對較小的情況下完成考試任務。

四、建議

1.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研究的新課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和健康水平,應遵循心理學的基本規律——知、情、意、行四個環節。高校體育教學應進行全面的改革,擺正“育心”與“育體”的位置,在教育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改變傳統的運動競技教育,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2.教師要贏得學生的尊敬,愛護和信賴學生是最重要的。首先,應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高度尊重相結合;其次,要建立在掌握學生運動心理活動規律上,正確對待他們的個別心理差異;另外,還要建立在學生的生理變化、生活變化等基礎上,教師用愛心使他們的心理得到調適。學校應開設心理衞生課,使學生通過學習瞭解有關的心理知識和心理健康的因素;瞭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傾向和心理障礙,應如何克服。做到自我診斷,自我治療,提高他們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達到防患於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3wyq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