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以《鞏乃斯的馬》為例談閲讀教學提問的有效性論文

淺談以《鞏乃斯的馬》為例談閲讀教學提問的有效性論文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教師角色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增強學生的主體性等成為我們函需解決的問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教學高效的重要途徑。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富有藝術性的課堂提問,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淺談以《鞏乃斯的馬》為例談閲讀教學提問的有效性論文

在閲讀教學中,師生之間常常是通過對話來完成對文本的閲讀與理解的,教師憑其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等設計教學過程,而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與教師有差距,如果忽視二者之間的“落差”,教師自以為教學提問設計很有層次性、系統性,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就能領悟課文精髓,而常常事實上可能的情況是:學生雖然在課堂上不斷地回答教師的問題,但結果是課文閲讀淺表化,理解碎片化。

下面,我結合自己兩次執教《鞏乃斯的馬》(語文出版社高中必修教材第二冊)的實踐,談談閲讀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2009年9月,我作為一線教師參加河南省高中語文優質課大賽時,所抽課題為《鞏乃斯的馬》。我是這樣設計閲讀教學提問的。

1閲讀全文,找出描寫鞏乃斯的馬的精彩語句,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推薦給大家。

2尋找文眼。

3梳理思路。開頭用牛、駱駝、驢等“比較引出”,收尾“聯想議論”馬和我們的民族。構思匠心獨運又渾然天成,作者為鞏乃斯的馬精心構建了草原般遼闊的舞台。那麼,文章主體部分鞏乃斯的馬會有什麼精彩表現呢?

4找出文章中哪些語段哪些場面描寫充分表現出鞏乃斯馬的進取、崇高、力與美。

5鑑賞雪夜縱馬的場面。然後找出描寫馬的狂奔和人的心情的詞語,找出作者的感受,總結所寫馬的特徵。

6鑑賞萬馬奔騰的場面。然後分別找出描寫草原暴雨、描寫羣馬奔跑、描寫形形色色的馬奔跑的句子; 找出文中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寫出馬羣怎樣的氣勢?作者感受到什麼使他“終身受用不盡”?

7學習馬的精神,獲得人生感悟。鞏乃斯的馬讓你感受思考了什麼?它給了你什麼樣的人生啟迪?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生活經歷、人生經驗寫出自己的感受。

賽場上,我將這七個問題分置在“整體感知’川鑑賞場面”“拓展延伸”三個環節、七張幻燈片上依次呈現,學生每回答完一個問題就把下一個問題展示給學生。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希望讓評委和聽課教師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感受到我的教學基本功,認同我的掌控課堂的能力。課堂上,學生書聲朗朗,依靠幾名積極發言的同學和我的“循循善誘”,講課得以比較順利地進行,我也獲得了一等獎。但是“為什麼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名學生?”“為什麼一節課上學生在不斷重複回答文中精彩語句?”等問題時常會在腦海中閃現,我想突破困惑。

2014年10月,作為鶴壁市高中語文教研員,我為全市“教改大課堂”暨生命課堂展評上示範課,大會指定講《鞏乃斯的馬》。重新審視當初的省優質課,整堂課的問題設計表面看起來層層推進,全面系統,其實存在很多問題。

學習目標有三:

①通過有感情誦讀課文,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②尋找文眼,學習鑑賞場面描寫。

③探究課文,領悟鞏乃斯馬的精神,獲得人生啟迪。

似乎明確具體地體現了知識、情感、能力目標,實際上忽視了“馬的精神”與“人的情感”的統一,作者飽含深情讚美鞏乃斯的馬的精神被無形割裂了;提問缺乏系統性,指向不明晰,如1,4,6問題交叉重疊,造成學生對精彩語句重複尋找、品讀;提問偏重封閉性,如2,3,4,5,6提問時,給學生設定框架,對回答的內容有一定限制,雖然沒有用“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形式提問,但學生只能按照指定的思路去回答問題,答案唯一;預設性提問一統天下,整堂課始終按預先設計的1—7題提問推進,不敢越雷池一步,為達到預設的程序,千方百計誘導學生“入套”,忽視了生成性提問,七張幻燈片上相繼呈現七個問題,顯示問題後沒有停頓或短暫停頓就提問學生,學生們沒有時間思考,造成只有幾名尖子生回答問題,多數學生充當了陪襯。

認識到這些問題,我在市“教改大課堂”暨生命課堂展評作示範時,着手調整了《鞏乃斯的馬》閲讀教學提問的設計。

自學·探究

1梳理結構。

開頭用( )“比較引出”鞏乃斯的馬,主體部分濃墨重彩描寫( )( )場面,收尾“聯想議論”馬與( )交融。

2鑑賞兩個馬奔場面。

瞭解人物:

(1)“雪夜縱馬”發生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

(2)“雪夜縱馬”一連寫了四個“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閲讀全文後概括:“我”是一個的青年。

美點尋蹤:

(1)品讀語言:“萬馬奔騰”場面中我最欣賞哪個句子?它美在哪裏?

(2)“萬馬奔騰”之後作者怎樣對馬深情讚美,使馬之精神與人的情感統一?

3理解主題。

本文通過______描寫鞏乃斯的馬,讚美馬之______精神,表達了對_____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討論·解疑

通過自學·探究,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

 反饋·總結

我心目中鞏乃斯的馬是_____的。

示範課上,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發言交流,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學生們對文本的解讀準確深刻,思維的火花時時閃亮,思考探究熱情越來越高,示範課得到與會專家和一線教師的高度評價。總結“教改大課堂”示範課成功的關鍵,是自己重視閲讀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精心設計系統的課堂提問。比較兩次執教《鞏乃斯的馬》,我的教學提問作到了四個轉化:

由指定個體回答向面向全體提問轉化。面向全體提問,鍛鍊的是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方向。我首先將“自學·探究”問題集中展示,給學生自學時間6—8分鐘、小組合作探究時間7—8分鐘。以學生為本,留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思考、交流討論的時間。問題集中展示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對知識融會貫通後,全體學生基本領悟整篇課文的精髓,同時提升了回答問題的自信;其次,學生們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自學·探究”問題設計難易結合,讓程度差的學會,程度好的會學。如“‘雪夜縱馬’發生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在文章第四段有具體敍述,只要認真閲讀文章就能夠準確找到;而“‘雪夜縱馬’一連寫了四個‘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就需要深入文本理解體悟作者情感並準確歸納,不但難度提高了,第二個問題還是在第一個問題基礎上的精讀與深化,是通過提問訓練學生領會文章的精心設計。面向全體提問,課堂上不再只是幾名尖子生回答問題“撐場面”,而是大家躍躍欲試、爭相發言的“萬馬奔騰”,這是學生為主體的真實呈現,令人欣喜。 由零碎性提問向系統性提問轉化。整體把握教材佈局的基礎上,確立本課重點是場面描寫,難點是“馬”之精神和“人”的情感的統一,制定學習目標:①鑑賞兩個馬奔場面;②體會“馬”之精神和“人”的情感的統一。學習目標具體明確,增強了指向性,自然迴避了“是不是,對不對”的零碎無效的提問,“梳理結構,‘鑑賞場面’理解主題”的問題設置層層推進,讓學生從整體上系統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鑑賞場面”中設置“瞭解人物”“美點尋蹤”問題,讓學生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理解結構複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這種系統性提問的設計,重視語文課堂的人文性,突出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在閲讀鑑賞“雪夜縱馬”“萬馬奔騰”活動中,學生逐步加深對個人與自然、個人與國家民族關係的思考和認識,提升人生境界。

由封閉型提問向開放性提問轉化。開放性提問是指思路較為廣闊、答案不唯一的提問。我針對本課中的重點、難點精心在“自學探究”中設計兩個開放性提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與牢固掌握知識和培養髮展思維:“‘我’是一個的青年”“‘萬馬奔騰’場面中我最欣賞哪個句子?它美在哪裏?”學生解讀出了“我”有“嚮往自由”“充滿生命活力”“熱愛美好”“雖受壓抑但追求崇高”“愛我們中華民族,愛我們的歷史,愛我們的文化”等特質,欣賞精彩語句更是百花齊放,學生尋找的美點涵蓋了環境烘托、語言生動、修辭手法、用詞準確、句式變化、細節刻畫等等。這兩個開放性提問,注重了學生個性化的閲讀,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得以充分調動,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反饋總結”時,設計“我心目中鞏乃斯的馬是______的”,放手讓學生學習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發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學生爭先恐後跑到黑板前板書,靈動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課堂。

由預設性提問向生成性提問轉化。課堂教學需要充分的預設,我從教學目標、學生狀況、教材特點等方面考慮,對《鞏乃斯的馬》教學提問作了清晰理性的思考安排。但只有預設性提問又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課堂上要有生成性提問設計。生成性提問可以針對學生回答中的錯誤進行提問設計,授課時我注意捕捉、判斷、重組來自學生的各種信息,及時調整預設方案,課堂教學是動態變化的過程,學生的回答或許有偏差錯誤,我及時針對這種偏差錯誤提問,學生們板書“我心目中鞏乃斯的馬是______的”時,一個寫“放蕩不羈”,一個寫“豪放不羈”,就生成了問題“為什麼是‘豪放不羈’而不是‘放蕩不羈’”,我馬上引導學生審視比較“豪放”“放蕩”,迴歸準確。生成性提問可以針對質疑衝突進行提問設計,用交流討論形式開展思考探究,我在“討論解疑”時,設計問題強調“通過自學探究,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來啟發學生生成性提問,通過引領,展示課上學生提出生成性問題:“為什麼萬馬奔騰而讀來並不覺得雜亂?”由小組討論、發言展示後學生們理清了“萬馬奔騰”的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的描寫順序。在討論質疑、交流統一過程中,學生非常主動、積極、投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達到了生成性提問的目的。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回顧自己兩次執教《鞏乃斯的馬》,不同的教學提問理念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提問,相同的課文取得了不同的授課效果。為了更好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獲得良好語文素養,閲讀教學提問有效性探討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上下求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223z2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