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淺談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淺談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咸陽市秦都中學   韓雲生

淺談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改,就是把先進的教育理念真正體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這需要一個艱苦的、細緻的過程。國際ISCED組織1997對教育的重新定義是“教育是導致學習的、有組織的和持續的交流。”而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所謂工具性就是指語文是一種交際工具,一種交流工具。由此可見,語文的實質就是“交流”,語文的實質就是“聽、説、讀、寫”。“聽、説”就是“語”,“讀、寫”就是“文”;聽、説是一種口頭交流,讀、寫是一種書面交流。我們使用的蘇教版教材是由“主題合成單元”構成的,“主題合成單元”就是圍繞“聽、説、讀、寫”四個方面來編寫的。所以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所在。

先賢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種文化若要有長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納新;一種文化若要綿延不絕,更需要堅守自己。過分相信自我,會使人腐朽,盲目追隨別人,會使人迷失。教育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呢?

我們秦都中學是2010年4月全面進入新課程改革的。面對一個全新的課題與挑戰,我們先後到河南漯河二中、山東及上海學習,經過仔細研究論證,決定實施以“師生共用交流案”命名的新的教師備課模式。學校制定了“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師生共用”的備課過程要點,使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有機統一,以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結合教師和學生實際,提出了“讀、議、展、點、練” 的課堂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是我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

    合作學習(又稱小組合作學習)於70年代率先興起於美國,並且已被廣泛應用於教學實踐。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6人),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組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係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係,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 

      但是在具體操作中,由於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影響了這種學習品質的提升。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成為點綴,完全是調節課堂氣氛,贏得評課教師彩聲的必要手段,為討論而討論。新課程施行以來,我就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參與面,如何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嘗試。 

    一、通過合理的分組,在小組成員間產生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 

    比如:我們班課堂宗旨是:我展示、我自信、我合作、 我成功。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課堂、我做主。

第一組組名:夢想成真。

口號:王者風範、霸氣外露、天下無敵、所向披靡

組長:楊敏

層次 A1 A2 B1 B2 C1 C2 C3 C4

姓名 楊敏 李夢丹 許鈺鑫 趙孫逸仙 馬博航 張瑞琦

學科 語文 數學 英語 地理 政治 歷史 生物

學科長 楊敏 許鈺鑫 楊敏 馬博航 張瑞琦 李夢丹 趙孫逸仙

第二組:雄鷹展翅

口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勝利之奪取而衝刺

組長:史小茹

層次 A1 A2 B1 B2 C1 C2 C3 C4

姓名 史小茹 李興瑞 張舉 蘇雨童 程佳敏 胡旭東

學科 語文 數學 英語 地理 政治 歷史 生物

學科長 蘇雨童 李興瑞 史小茹 胡旭東 程佳敏 張舉 史小茹

通過這樣合理的分組,再加以合理的引導,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就能夠很好的提高語文教學。按座位組成的小組,是較為常見的組織形式,但這樣的合作小組,座位與成員相對固定,容易形成優秀生主宰,學困生長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養成依賴的思維定勢的情況,難以保證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共同得到提高。注意小組活動的變通性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提高異質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一個途徑。我是這樣變通的:優等生帶領,  優等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領頭羊和組織者,除自己積極表達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外,更重要的是能組織組內成員圍繞目標共同學習,歸納成員的發言要點,鼓勵中等生暢所欲言,與他們交流自己的觀點;教會學有困難的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先學會傾聽他人發言,理解要點,繼而嘗試提出自己的理解,營造小組融洽的合作氛圍,使組內各層次的成員樂於接納對方,又快於傾吐自我,使學習小組真正成為學習的共同體。如教《七顆鑽石》時,我先展示幾幅旱災人們需求水源畫面,在同本文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體會《七顆鑽石》這篇文章作者寫作的意圖,其次讓每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畫面,學科長組織小組成員在根據每幅畫面拼成一幅比較完整的畫面,再加上一副對聯,然後在全班交流。比如:第八組的對聯是“木罐銀罐金罐愛心滿罐,罐好心好人好世間美好。橫批是:愛心美好。”第十組的對聯是:“愛之大無奇不有、愛長流;愛之廣無處不在、愛永久。橫批是:愛滿人間。”第九組的對聯是:“平凡人、舉手之勞、愛就在身邊;君臣官、一聲令下、民亦苦亦福。橫批是:愛無阻。”對部分學生來説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在全班交流,通過幾個優等生的回答也能很快地得出結論,但是對於另外的一些學生來説,他們並沒有真正地理解。因此,我採用優等生帶領小組學習的方法。通過他們在學習中的示範和幫助,大部分同學們都得到了提高。 

    中下生優先   由於學習基礎、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下等生在面對接受新知識、歸納分析等學習任務時,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準備的時間。如果一味地強調優等生的作用,無視這種“時間差”的存在,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會在優等生的滔滔不絕中放棄了主動學習的權利和機會,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就無從談起。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在佈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一些準備時間相對較為充裕的任務規定為中下等生優先,讓他們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有機會優先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學習成果,體會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體驗。例如學習《三峽》《狼》這兩篇古文的前一週,我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各顯神通,利用多種途徑走近它,瞭解它,如:你知道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了這篇流傳千古的文章的嗎?你能蒐集到有“三峽”“狼”的資料嗎?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愛的曲子配樂朗誦這篇古文嗎?你有哪些獨特的記憶方法記住文中的生字?並要求課內交流時要以中下生優先。這些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讚許和支持,學習的積極性高漲。他們通過找讀物圖片,上網,逛書城等多角度搜集了有關“三峽”“狼”資料,作者的生平簡介,古文的創作背景等,在蒐集處理資料的過程中,把古文讀了又讀,輕鬆過了生字關。在之後的課內交流中,這部分學生由於有了充分的準備,對內容有了較大的把握,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加上有優先的機會,交流時,他們率先興致勃勃地向小組成員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結合自己的疑難問題傾聽他人的意見。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現在我班的學生對所有學過的古詩文背誦的非常流暢。 

    成員分工彙報    語文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特色的學科,它為多層次地開展合作小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異質合作小組的成員組成,是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混編。教學時可將具體的學習任務分解,明確指定給相應的小組成員。每個成員必須各自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並有機地將各自的學習成果組合後,圓滿達到學習目標。彙報時每人負責闡述自己負責的那個部分,併力爭將這個學習成果融入整個學習小組的成果中,為提升整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水平而努力。 

    分工彙報是學生學習進程中知識建構的過程,他們除充分準備自己的任務之外還需認真傾聽、組合、分析他人的意見,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網絡,擴展知識。如《皇帝的新裝》一課,在完成師生交流案後,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編排小短劇。學習詩歌《天上的街市》時與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對比閲讀,各組學科長給組內的同學分配任務,在各自學習的基礎上分別向同組成員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綜合他人的信息。通過分工彙報,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的“作戰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二、合理引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由於初中生自主能力較差,採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挑戰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習小組中的每個成員明確在小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組合作學習前給出小組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中不僅要求這個小組能完成某個任務,還要求全體小組成員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進步,從而使小組成員不僅自己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還能盡力幫助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證合作學習的`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充分的時間作為保證,那麼小組討論,只能是組內優等生的“一言堂”,會剝奪大部分學生思考的時間,使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受挫,使合作學習只流於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實效性。因此,我在實施師生交流案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合作的時間,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這樣一來,學生由於主體性得到彰顯,自然會產生求知的慾望,會將學習當作樂趣,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界。

    第三,要充分發揮小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於班中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無法一一顧及,這就需要學科長來組織學習小組的學習行為。這個核心人物在開始的時候,可以由教師指定組內的優等生,也可以由學生羣體認定,或是由學生自發認定(同等生合作時適用)。這個核心人物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組織組內的成員有序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每個組員都有表達的機會,避免個別學生獨佔時間。要善於引導組員傾聽其他人的發言,並從中鑑別哪些看法與自己相同,哪些與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要善於總結組內成員的各種不同意見,在全班交流中擔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果。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傳統的教學評價強調的是常模參照評價,關注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熱衷於分數排隊,比較強弱勝負。這種競爭性的評價是有侷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惟一標準,脱離了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夠取得分數意義上的成功,而大多數學生則註定是學習的失敗者,這不利於大多數學生的發展。而我們開展的合作性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育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

    “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展示為榜樣”。如今,我們的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我、揮灑青春、譜寫夢想和張揚個性的舞台,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講台的空間不夠了,教室的四面牆、地板,都成了學生展示的空間,課堂氣氛融洽而熱烈。交流案師生共用、共享特性,讓更多教師把目光投向了程度較差的學生,要保證在自己的課堂上,無論接受能力強弱,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教師編寫交流案時,花大量時候來關注學生,並儘可能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快樂地學習中成長。

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健康地生活、快樂地學習。不求個個成才,但求學生人人都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健康的身體。

總之,合作學習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在合作精神和學習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韓雲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xmv0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