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音樂作文 >

我與音樂的故事作文「精選」

我與音樂的故事作文「精選」

門德爾鬆説過在真正的音樂中,充滿了一千種心靈的感受,比言詞更好得多。小編收集了我與音樂的故事作文,歡迎閲讀。
 

我與音樂的故事作文「精選」

第一篇:我與音樂的故事

小時候,看到那些音樂家們在電視上演奏時,我心裏產生了一種敬佩。4歲時,爸爸從廣州出差便給我買了一台“卡西歐”電子琴,自此,我便愛上了音樂。

剛買回琴時,我自己胡編亂造出一些小曲,爸爸看到我那麼愛音樂,狠下心,給我請了一位鋼琴教師,讓我好好拜師學藝。老師教我學習“指法”和"座姿”,我不解地問:“為什麼要學習這些無聊的動作呢?”

老師嚴肅地説;"音樂是一種最基本的藝術,想要學好它,不能光靠樂譜,要先有着好儀表,培養氣質。”聽了老師的話,我更愛音樂了。

經過老師的一翻苦心和我的努力之下,我終於學會了指法。開始學習演奏了,也許是記性不好的原因,一首簡單的小調,我也要花上幾周的時間。我甚至想要放棄,老師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死我打消了這個念頭,我學琴更加下功夫了。

八歲時,我已經學會了許多高難度的曲子了。當看到,同齡人在快樂的玩耍時,我真想也加到他們的行列去,但是,父母為了我花費了大量的金錢與精力,老師為了我付出了汗水和時間,我怎能如此自私呢?我只好重新坐回琴椅上。

為了能學好音樂,我付出了許多,也從中收穫了不少。學琴這條路,也許不那麼好走,當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即使多麼困難的事也能成功。

音樂如一爐火,練就了我的恆心與毅力,願這團火永遠在我心中燃燒吧!

第二篇:我與音樂的故事

對於音樂,我絕對是個門外人,不過由於媒體的發達,音樂之聲不絕於耳,不管是在大街上還是在餐廳,都在放着最流行的歌曲。還有周圍的眾多對音樂歌曲熱崇傳播者,都讓我耳濡目染地也多多少少的開始喜歡聽一些流行歌。周杰倫的歌也是蠻有意思的嗎,他的《牛仔很忙》唱出了年輕人的歡快與朝氣。我是很喜歡聽的,他的《花青瓷》還上了今年的春晚呢。

為了迎接紅五月藝術節,學校組織了教師合唱隊,本人雖是五音不全,但對於學校的活動還是全力支持,所以也報名參加了,其實我們學校的教師都參加了,包括校長大人在內,人多唱得多有意思,也為我這等東郭先生創造了一個好的環境。

我們選的歌曲是《我把太陽迎進祖國》和《微笑北京》,歌很好聽,音樂老師在教我們學歌的時候我發現這歌譜裏也大有學問,她一點一點的給我們講,這個樂句怎麼唱,如何處理漸強,漸弱,如何表達這首歌的情感,還有許多名詞,我聽着聽着都入迷了,原來歌唱得好聽,還有這麼多道行,這麼多聽歌的人不知道的知識。對於樂理知識我知之甚少。學一首歌不是簡單的會唱就行了,還要把它唱好,這就要有理論指導了。我原以為只有語文老師才會把一篇文章細細的解讀,孰不知音樂老師也會把一首歌細細的解讀。之所以能把歌唱好,正是因為有這些細緻的解讀,才能最終表現在聲音上。

平時我們從網上選歌聽,都選自己喜歡聽的歌,不管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有他的聽眾,歌友,用流行的詞語説就是粉絲。歌者傳情達意,才有那麼多流傳千古,經久不衰的愛情之歌,聽者情滿於懷,才有那麼多如醉如痴,我為歌狂的歌迷。

原來我以為歌就是音樂,音樂就是歌,可是通過學習我才發現音樂和歌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音樂的範疇比歌要大得多。會唱歌的人很多,但卻不是人人都懂音樂。上美學音樂欣賞課的.時候,聽着貝多芬的交響樂我卻睡覺了,那個有上海口音的老師説我是個樂盲,這句話讓我記到現在,自己也許真的是個樂盲。不會唱歌,不會欣賞音樂。説到這想起上師範時的一個故事,音樂課要考試,唱一段試唱,和大家一起唱時我也會唱,一人唱的時候,張嘴就跑了,這考試是沒法過關了。考試前,老師説誰第一個唱給記80分,全班都沒人舉手,機會來了,我舉了手,唱了一段跑調的樂曲,卻得了80分,老師笑了,我也笑了,同學們也笑了,不會唱歌,我卻第一個唱,還得了80分,奇哉怪也。

本人還學過樂器,小號,學習很用功可是三連音卻吹不準,總是吹成前十六拍或後十六拍。北京來的教授説,有的同學學習非常認真,可是有的曲子卻吹的不好。我知道,自己真的不是個學音樂的料。後來,不學習小號,我把那把心愛的,我老爸用一車玉米給我買的,黃銅的,亮亮的,星海牌小號收藏起來。它是我學音樂的一個記念。那時我們的一個同學,他的小號吹的棒極了,每天在樓道里練習,把樂曲吹得如行雲流水般動聽。我羨慕極了。更可樂的是,我這等人還參加了校管樂隊,還和大家到外面參加演出活動。我濫竽充數的本事也不小吧。可是那個和藹可親,極會説故事的指揮老師雖然沒有教會我演奏,其實也教不會,因為我根本就懂,(可以説我是表現音樂能力很差的人)但在那一年多的學習中我卻愛上了音樂,喜歡上了聽那些古典的音樂,在他的樂隊,我學到的是興趣,直到現在,一聽到那些熟悉的樂曲,比如《拉德斯基》,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打拍子跟着哼哼。也許那位老師並不知道,他讓一個不會唱歌,不會演奏的樂隊小號手愛上聽音樂,愛上了那些經典也流行的古典樂曲。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古今中外,兼收幷蓄,什麼都聽,連聽京劇也成我的愛好之一。

我這些年不經意的看了很多音樂家傳記,買了很多磁帶,cd,貝多芬的,莫扎特,肖邦等等他們的音樂,也收聽電台的一些音樂節目,不管是流行的還是古典的,爵士的還是搖滾的,各種流派各種形式我都聽一聽,不過我更愛聽的是那些音樂訪談,對一些音樂人的採訪。讓我對音樂會有更多的理解。

每次合唱練習大家都很高興,放開喉嚨大聲唱歌,歌聲讓我們很開心。不會唱歌的我仍然很賣力氣的去唱,因為它讓我體驗到愉快。

不會唱歌的人,卻愛着音樂。門德爾鬆説過在真正的音樂中,充滿了一千種心靈的感受,比言詞更好得多。

第三篇:我與音樂的故事

隨着一天天的長大,不知怎麼的,我突然愛上了音樂,當我高興時,我會放一首歡快的曲子;但我憂傷時,我會放一首低調的歌,於是,音樂就像我忠實的好朋友一樣,同我共高興,共憂傷,伴我長大。

有一次,上信息課,老師講完後,讓我們自己操練,首先我戴上耳機,打開了當時最流行的一首歌《不得不愛》,隨着音樂的節奏,我不由的跟着唱了起來。由於戴着耳機,竟忘了正在上課!接下來,當然就是同學們詫異的目光向我投來了,而我卻全然不知他們為什麼望着我。“你竟然敢在上課唱歌”我身邊的同學對我小聲説道。這時,我才恍然大悟。臉刷的紅了,幸虧老師沒發現。

還有一次,元旦快到了,班主任告訴我們每個班要出幾個節目,到了元旦那一天要舉行慶元旦活動在全校表演。我心想:“這不是個鍛鍊自己好機會嗎,我可以彈電子琴的。”當時,我們班音樂委員決定還要拍排一個舞蹈,叫《孔雀舞》。同學們要我也參加,所以我就參加了,因為我也喜歡跳舞。可是,為了超過其他班,他們決定每天放學後都要排練,自然我就沒時間練習彈琴了。但是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我也應當以班集體的利益為重,所以我也就沒理由拒絕了,只好抽出極少的一部分時間來練琴了。到了元旦的那一天,我的心情好緊張,因為我知道自己沒練好........

終於輪到我了,我走上了講台,心咚咚的跳,生怕自己彈錯一個音節...,節目終於結束了,也是到了頒獎的時候,結果,我們的《孔雀舞》獲得了一等獎,而我的電子琴獨奏卻沒有獲獎,當時,我真的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登台演奏,它的成功與否對我來説很重要。但是我忍住了。怕同學們笑話,回到家,我躺在牀上,默默的哭了一場,我想了很多。我知道,我已經打了一場無準備的仗,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應該站起來,而不應該被失敗所打倒..........

第四篇:我與音樂的故事

與音樂結緣,準確的説與搖滾樂結緣要追溯到我小學六年級了,這也要拜我的哥哥所賜。那時他上高中,房間裏堆滿了磁帶,每次進入他的房間總會在那眾多的卡帶中挑出一些來聽聽。

羅大佑、譚詠麟、周華健的歌是那個盜版還不放肆、詩歌、文學受到熱捧、理想主義色彩還比較濃烈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們主要的音樂食糧,在這些歌裏我嗅到了港台文化的味道,一種讓人很愉悦的體驗;但同時我在這些卡帶裏發現了何勇、黑豹、唐朝、張楚,在聆聽了這些中國大陸搖滾先驅們的作品後,我的耳膜和心靈似乎突然加上了過濾器或是一把鎖,不由自主地將港台音樂濾掉、鎖在了外面;那首“垃圾場”給當時還是小屁孩的我帶來的震撼是無法形容的,如果非要描述的話就像是一個吃慣了青菜白麪的人第一次吃烤全羊、看慣了中超比賽第一次看在現場看西班牙國家德比、看慣了《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之類的愚樂大片第一次看《V字仇殺隊》、《全金屬外殼》一樣;大陸金屬樂鼻祖唐朝樂隊的首張專輯堪稱中國搖滾史上的經典專輯,至今我幾乎還能將裏面的所有歌的全部歌詞背下來;竇唯在黑豹樂隊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了單飛,與王菲的感情糾葛一時成為各路娛妓們追逐的熱點,在當下中國現場音樂悄然轉好、音樂節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上演的時候,竇唯依然選擇只活在自己的音樂裏,遠離這個物慾很流、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的濁世;94年中國搖滾樂勢力紅磡演唱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香港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大陸搖滾樂帶來的震撼和魅力,整個紅磡都隨着那些鏗鏘有力的節奏跳舞、見慣了大場面的現場工作人員也無法自控地扭動着自己的身軀、連現在大名鼎鼎的黃秋生當時也脱光了上衣,在場內忘情的撒野、奔跑。

後來,我也開始買起了磁帶,只要有新專輯出來立馬收入囊中,其中又深刻影響到我的要算《鮑家街43號》了,這張樂隊的同名專輯相信也是汪峯永遠無法超越的巔峯,它把我拽到了高一,記得當時因為同班一位死黨在作文中引用了一段《小鳥》中的歌詞而被我們的語文老師視為外星來物;從那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們與周圍的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不知道現在喜歡著名勵志口水金曲《飛得更高》的朋友有多少聽過還在“鮑家街43號”時的汪峯。

再後來,我看到了搖滾現場,我被那種沒有束縛、和音樂人之間幾乎沒有距離的美妙體驗深深吸引,我忘不了激動的郭怡廣被樂迷打動後跳水的身影、忘不了應鵬在台上對這片特殊土地有力的批判和控訴、忘不了吳屯用琴絃和喉嚨對這裏底層人民的關注和關懷。

再再後來,我去了迷笛音樂節,自由和叛逆的空氣將我包圍,氣勢恢宏的音樂將我一次次綁架到POGO的腹地、曼妙翩躚的旋律一次次穿過耳膜走進心裏、真情實意的流露、無所畏懼的直言一次次喚醒我的淚水。

時至今日,我進入了聲演坊,這個年輕、活力、富有激情的團隊,從一個音樂節的觀者轉變為組織者;就我短暫有限的經歷我看到了這個團隊的成員為了給樂迷呈現一屆精彩完美的音樂節所做的努力,我沒有發現還有其他國內音樂節在距離開始還有兩月的時候就公佈全部陣容的,沒有看到為了安撫樂迷的心去問每一位樂手要問候視頻的。

這就是我與音樂的點點滴滴,不波瀾壯闊也不驚世駭俗,有的只是一些個不足為道的小興奮和微感動,希望獨立音樂會越來越好。

標籤: 音樂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yinyuezuowen/ovvn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