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題西林壁 >

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題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詩。宋朝著名詩人蘇軾在遊覽廬山後採用敍事與説理相結合的方式,將自己的所看所感記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成為不朽的佳作。本設計對古詩的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主要教學程序如下:

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一、談話與導入

1、師生談話:

大家都旅遊過哪些地方?

2、師板書:

廬山。

生跟讀兩遍。

3、請學生自己談談對廬山都知道些什麼。

4、師生共同觀看風光片《廬山》。

5、小組交流觀後的感受。

6、請學生用一個詞語描述一下廬山,並把詞語寫在黑板上。

二、初學與感知

1、廬山是歷史文化名勝。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詩人蘇軾花幾天時間遊覽廬山,對廬山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感受頗多,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一首詩。

2、多媒體出示西林寺的圖片和《題西林壁》這首詩,師配樂朗讀。

3、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

4、教音:

嶺(lǐng) 峯(fēng) 不識(bù shí) 只緣(zhǐ yuán)

5、指名兩生和兩組讀。

6、認識“緣”字:

⑴ 請學生自己通過部首來認識該字。

⑵ 完成填空:

“緣”字用部首查字法查,應查 部首,再查 畫。第四筆是 ,名稱是 ,第五筆是 ,名稱是 。

⑶ 多媒體演示“緣”字的書寫順序,學生再跟寫一遍。

⑷ 學生在自己紙上練寫“緣”字。

7、再讀全詩,要求讀流利。

8、學生練習後,小組比賽讀。

9、請學生把全詩分成兩部分,並説説理由。

三、理解與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

⑴ 齊讀一、二句詩。

⑵ 自,理解“嶺”“峯”的意思。

⑶ 根據字典的.解釋和自己的理解,在紙上畫出“嶺”“峯”,請兩生在黑板上

畫。

(嶺: 峯:)

⑷ 説説“嶺”“峯”的區別。

⑸ 小組討論:

同樣的山,為什麼有這樣的區別?

(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

⑹ 繼續討論:

作者分別從哪些角度來觀看廬山的?

⑺ 體會“橫看”“側”“遠近高低”的意思。

⑻ 配合相應的風景圖片,完成填空:從左向右看,廬山是 ;從上往下看,廬山是 ;從遠處看廬山,像 ;從近處看廬山,像 ;從高處(山頂)看廬山,像 ;從低處(山腳)看廬山,像 。

⑼ 在小組中交流這兩句詩的意思。

2、學習第二部分:

⑴ 自讀。

⑵ 同座討論,完成填空:

① ,是因為 。

② 因為 ,所以 。

③ ,所以 。

④ 之所以 ,是因為 。

⑶ 指名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句式來説。

⑷ 説説整首詩的意思。

⑸ 想象一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⑹ 質疑。

四、朗讀與背誦

1、按自己的理解來讀讀這首詩,注意讀出感情。

2、請學生説説為什麼這樣讀,讀後評價。

3、提供四段背景音樂:

⑴ 古琴曲《高山流水》;

⑵ 古箏曲《漁舟唱晚》;

⑶ 二胡曲《二泉映月》;

⑷ 江南絲竹《茉莉花》),學生自主選擇音樂,配樂朗讀。

4、學生個人或以小組為單位把這首詩根據自己熟悉、喜愛的曲調唱出來。

五、昇華與拓展

1、觀看成語故事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説説觀後的感受。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説明這個道理。

4、介紹有關廬山的詩:

《望廬山瀑布》《登廬山》《廬山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linbi/vmwv2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