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桃花源記 >

桃花源記複習課學案

桃花源記複習課學案

桃花源記》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意願。

桃花源記複習課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重要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背默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進行比較閲讀,聯繫課內外知識進行閲讀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和平安寧幸福生活的熱愛和珍惜之情。

一、文學常識

1、《桃花源記》的作者是東晉的陶淵明,原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序。

2、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文學家,詩人,自號五柳先生,後人稱為靖節先生,山水田園詩派的創始人,著有《歸園田居》、《飲酒》、《讀山海經》、《五柳先生傳》等。

二、重點詞語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沿着,順着)

2、漁人甚異之(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3、欲窮其林(走盡)

4、初極狹,才通人(只,僅僅)

5、豁然開朗(開闊敞亮的樣子)

6、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8、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10、黃髮(指老人)垂髫(指小孩),並怡然自樂(愉快的樣子)

11、見漁人,乃大驚(竟)

12、便要還家(同邀,邀請)

13、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全,都)

14、問今是何世,乃(竟)不知有漢,無論(更不必説)魏晉

15、此人一一為(給)具(同俱,詳細地)言所聞

16、餘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17、此中人語云:不足(值得)為(對,向)外人道也。

18、既(已經)出,得其船,便扶(沿着)向(原來的)路,處處志(做標記)之

19、及(到了)郡下,詣(晉謁,拜見)太守 20、尋向所志(標誌),遂(竟,終於)迷

21、聞之,欣然(高興的樣子)規(打算)往,未果,尋(不久)病終

22、後遂無問津(探訪,訪求;津,渡口)者

三、通假字

1、具答之(同俱,詳細地), 2、便要還家(同邀,邀請)

四、古今異義

1、芳草鮮美(古義:指色彩鮮豔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出路的境地)

3、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説,更不必説;今義:表條件關係的關聯詞)

4、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交通運輸)

五、重點句子

1、漁人甚異之。

漁人對眼前的美麗景色感到很驚奇。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坦寬闊,房屋齊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類。

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狗的叫聲人們彼此都能聽到。

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5、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村裏聽説來了這麼一個客人,都來向他打聽消息。

6、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他們自己説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也沒有出去,於是就和外面的人隔離開了。

7、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説魏朝和晉朝了。 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這個人(指漁人)一件件地給他們詳細地講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歎不已。 9、漁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裏其他人各自再請漁人到他們家去,都拿出酒飯來招待他。 10、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村裏人對他説:這裏的事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説起。 11、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品德高尚的人,聽説這件事,高興地打算前往。 12、後遂無問津者。

從此以後就不再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六、按課文填空

1、《桃花源記》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桃花源記》一文描寫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子神情的句子是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3、《桃花源記》中表明桃花源人不知朝代更替的句子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桃花源人與外人間隔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5、些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三個句子是①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②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③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6、《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理想的社會,文章從總體上描繪這一世外桃源生活圖景的文字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七、問題探究

1、桃花源人皆歎惋的原因是戰亂頻繁,人民生活痛苦;

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願外界干擾破壞桃花源寧靜和諧的生活。 2、《桃花源記》中有些成語出自本文, 如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3、南陽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它的作用是 在説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4、文中描寫了美好的鄉間圖景,請從下列三個方面分別指出美好的含義,自然環境優美富饒,社會環境安定和平,人們生活自由快樂

5、陶淵明生活在一個戰亂頻繁、生靈塗炭的時代,他為什麼在這裏卻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相對的美好境界?

①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 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黑暗社會的否定、批判。

6、文章表達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樣的理想世界? 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

7、寫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環境的主旨是什麼?

寄託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反映當時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願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aohuayuan/4ll3w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