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夢遊天姥吟留別 >

分析夢遊天姥吟留別藝術特點

分析夢遊天姥吟留別藝術特點

後世版本或題為《夢遊天姥吟留別諸公》,或作《夢遊天姥吟留別》,或作《別東魯諸公》。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分析夢遊天姥吟留別藝術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分析夢遊天姥吟留別藝術特點

藝術特點

(一)想象豐富:

通過夢境的描繪,藉助仙界的出現,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詩中所寫的,是夢遊而不是真遊,卻又以現實為基礎。天姥山神仙的出現,是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辭》及一些神話故事中的內容與藝術特點,運用比喻、對比、襯托、誇張等方法,描繪的仙境,活靈活現,引人入勝,耐人尋思。傳説中的瀛洲與現實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夢境與醜惡的現實比,以光明與黑暗比對比。寫天姥的'高而且大“連天向天橫”|、“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誇張。連用五嶽、赤城、天台,又一起用來襯托了天姥的高大襯托。

(二)構思新奇:

歌頌洞天之美麗,以鞭撻唐王朝的醜惡,抒發對天姥的追求,以顯示對權貴的憎恨;為惜別而賦詩,卻寫遊訪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後的戰鬥意志,別開生面。作者為表達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讓句型多變化,節拍有緩急,顯出了一派獨特的風格。(七言古詩)

(三)消極因素:

流露的“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之類的情緒,是當時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表現出消極的一面。

(四)中心思想:

全詩通過夢遊的描繪,寫出了作者憎惡封建現實,追求自由樂土的理想,表達了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拓展知識:

夢遊天姥(mǔ)吟留別(也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1) ,一作《別東魯諸公》。選自《李太白全集》)

海客談瀛(yíng)洲,煙濤微茫信難求;(2) 越人(3)語天姥,雲霞明滅(4)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5),勢拔五嶽掩赤城(6)。天台(tāi)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7)。

我欲因之(8)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9)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謝公(11)宿(sù)處今尚在,淥(lù)(12)水盪漾清(13)猿啼。腳著(zhuó)謝公屐(jī)(14),身登青雲梯。(15)半壁見海日(16),空中聞天雞(17)。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8)熊咆龍吟殷(yǐn)巖泉(19),慄深林兮驚層巔(20)。雲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煙。列缺(22)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23)青冥(24)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25)。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26)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luán)回車(27),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huǎng)(28)驚起而長嗟(jiē)。惟覺(jué)(29)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30)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31)。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qí)訪名山。(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mengyoutian/mklrz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