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離騷 >

《離騷》翻譯及全文鑑賞

《離騷》翻譯及全文鑑賞

《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盪,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表達了作者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魯迅對《史記》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足可見《離騷》的價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離騷》翻譯及全文鑑賞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離騷》翻譯及全文鑑賞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餘之娥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註釋:

餘既滋蘭兩句:用大面積培植蘭蕙等香草來比喻廣泛培育眾多人才。滋:培植。畹:古代地積單位。樹:栽種。

畦留兩句:也是以培植眾多香草來表示廣泛地推薦與培養人才。畦:田壟,這裏用作動詞,分隴栽種。雜:摻雜栽種。杜衡、芳芷:香草名。

冀枝葉兩句:繼續用香草比喻人才,表示等待賢才成長時能夠得到作用,改革政事。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竣:同“俟”,等待。刈:收割。

雖萎絕兩句:仍承上用比,意思説:自己培育、推薦的人才即使遭受摧殘打擊倒也無妨,最可悲的是他們的變節與墮落。萎絕:枯萎。何傷:何妨;不要緊。蕪穢:荒蕪污穢。比喻人才變質。

眾皆兩句:意思是説,這幫小人貪婪成性,追逐名利沒有滿足的時候。眾:指羣小。竟進:指對權勢利祿的爭相追逐。憑:滿。厭:足。求索:對權勢財富的追求索取。

羌內兩句:意思是説,那麼小人對自己寬容,卻用卑劣的心理衡量別人,因而生出嫉妒之心。內恕己:意思是對己寬容。量:估量。興心:生心。

忽馳四句:意思蠊,瘋狂地追逐權勢財利,並非我心中所急。我怕的是時間流逝,漸漸衰老,無所作為,不能留下美好的名聲。忽:急速。馳鶩:狂奔亂跑。追逐:指追求權勢財富。所急:急於去做的事。冉冉:漸漸。脩名:美好的名聲。

朝飲兩句:墜露、落英為對文。墜、落二字俱作“落下”解釋。屈原在這裏只是以早晚服用的芳物,比喻自己的修身潔行,與上文“恐脩名之不立”對應。落英:墜落之花。

苟:如果。信:確實。姱:美好。練要:精誠專一。

顑頷:因飢餓而面黃肌瘦的樣子。

擥:同“攬”持取。木根:香木之根。結,編結。

貫:貫串。闢荔:香草名。落蕊:落花。蕊:花心。

矯:舉起,取用。

索:作動詞用,搓繩。胡繩,一種香草名,莖葉可作繩索。纚纚:形容以繩串物,長而下垂的美好樣子。以上四句是屈原以服飾之芳美比喻自己志行高潔,與前墜露、落英兩句同意,但角度略有不同,一以飲食,一以服飾之喻。

謇:楚方言,發語詞,無義。法:效法。前修:前代的賢人。

非世俗句指上文屈原的飲食與服飾,都不同於世俗,也是用來比喻自己的忠信修潔與世俗不合。服:用。

不周:不合。

依:依照。彭咸:傳説是殷代的賢臣,因諫勸君主不成,投水自盡。遺則:留下的榜樣。

譯文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淚,聲聲長歎,哀歎人生的航道充滿了艱辛。我只不過是潔身自好卻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進諫,到傍晚就遭譭棄!

他們毀壞了我蕙草做的佩帶,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來代替。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叫我死九次我也絕不改悔!

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終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你周圍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於是造出百般謠言,説我妖豔狐媚!

那些貪圖利祿的小人本來就善於投機取巧,方圓和規矩他們可以全部拋棄。追隨着邪曲,違背了法度,卻厚着臉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義。

我憂愁,我煩悶,我承受着無邊的罪戾,我困頓潦倒在這人妖顛倒的時期!我寧願暴死而屍漂江河,也絕不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

哦,那鳳鳥怎麼能和家雀合羣?自古以來本就這樣涇渭分明。哪有圓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異路人能攜手同行!

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壓抑着自己的情感,暫且忍痛把譴責和恥辱一起擔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於忠貞之節,這本為歷代聖賢所贊稱!

我後悔,後悔我當初沒有看清前程,遲疑了一陣,我打算回頭轉身。好在迷失方向還不算太遠,掉轉車頭,我依舊踏上原來的水驛山程。

我走馬在這長滿蘭蕙的水濱,我奔向那高高的山脊,到那兒去留停。我既然進言不聽反而獲罪,倒不如退居草野,把我的舊服重整。

我裁剪碧綠的荷葉縫成上衣啊!又將潔白的蓮花綴成下裙。沒人理解我,就讓他去大放厥詞吧!

只要我內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頭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帶向下拉得緊而又緊。芬芳與污垢已經混雜在一起,唯獨我這美好的本質未曾蒙受絲毫污損。

急匆匆我回過頭來縱目遠望,我要往東南西北觀光巡行。我的佩飾如花團錦簇、五彩繽紛,噴吐出一陣陣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

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愛,我卻獨獨愛好修潔,持之永恆!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難道我的心志可以改變毫分!

全文鑑賞

《離騷》是一篇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詩,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現代表了“楚辭”的最高藝術成就,在我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關於詩題《離騷》的解釋,歷來不盡一致。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説:“離騷者,猶離憂也。”他釋“騷”為“憂”,於“離”字無解。班固《離騷贊序》説:“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則解釋説:“離,別也騷,愁也。”他認為離騷,就是離別時愁苦的意思。班固和王逸的解釋在詩中均可找到根據,然而都難以概括全篇的內容。所以近人又進一步考證出“離騷”乃是“勞商”的異寫,“勞商”是楚地古樂曲名。以樂曲名篇在楚辭中還有《九歌》《九辯》等,所以這個説法也可備一説。

《離騷》的寫作時期,人們的認識也不一致。有人謂作於屈原前期楚懷王時,有人認為作於屈原再放江南時的頃襄王時期,還有人説是初稿於前期完成於後期。從《離騷》所反映的內容看,以作於楚懷王時代的説法較為可信。如作品中説:“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老冉冉其將至兮”,“及餘飾之方壯兮”,“不撫壯而棄穢兮”,都説明他時在壯年。另外,司馬遷、劉向、班固、王逸、應劭等人都説作於楚懷王時期,他們的説法當是可靠的。

《離騷》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寫照。在這首長詩中,詩人那種對美政的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對祖國深厚的愛戀感情,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現,整個詩篇迸發出絢爛的思想光彩。全詩通過絢麗多彩的描寫,傾吐了詩人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受的打擊和迫害,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朽貴族集團的憤慨,塑造了一個追求理想、堅持理想、以死殉理想的高大完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篇幅之長、文采之美、想象之豐富、氣勢之宏偉、感情之強烈,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中難以找出第二篇作品與之相媲美,這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isao/q7jyv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