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離騷 >

屈原 《離騷》譯文及賞析

屈原 《離騷》譯文及賞析

屈原 《離騷》譯文及賞析

戰國 屈原 《離騷》

屈原 《離騷》譯文及賞析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餘於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註釋:

高陽:相傳是古代帝王顓頊(zhuān xū)的稱號。

苗裔(yì):後代。

兮(xī):語氣詞,相當於“啊”。

朕(zhèn):我。秦始皇以前,一般人均可用“朕”。

皇:大。

考:對亡父的尊稱。

攝提:寅年的別名。

貞:正當。

孟:開端。

陬:(zōu)夏曆正月,又是寅月。《楚辭》都用夏曆。

惟:發語詞。

庚寅:紀日的干支。屈原正好生於寅年寅月寅日這個難得的吉日。

皇:皇考。揆(kuí):度量。初度:初生時的樣子。

肇(zhào):開始。

正:平。則:法。正則:公正的法則,含“平”的意思。

靈均:美好的平地,含“原”的意思,屈原名平字原。

紛:眾多。重(chóng):加上。修能:優秀的才能。

扈(hù):楚方言,披。

江離:香草名。芷:香草名,白芷。闢:幽僻。

紉:聯綴。佩:古人的佩飾。這裏用佩帶香草比喻重視自己的後天修養。

汩:水流迅疾,這裏比喻光陰似水。

不吾與:不等我。

搴(qiān):拔取。陛(pí):山坡。木蘭:香樹,這裏指木蘭花。

攬:採。宿莽:香草,經冬不死。木蘭樹去皮不死,宿莽草經冬不死,皆香不變者,所以用來修身。

忽:速。淹:留。

代序:時序輪流替換。

惟:想。

美人;屈原有時指國君,有時自指,有時泛言賢士。這裏指楚懷王。遲暮:年老。

撫壯;趁着壯年。穢(huì):污穢的行為。

度:法度。

騏驥:(qí jì):駿馬,比喻賢能之人。

來:來吧。

道:同“導”,引起。夫:語氣詞。

譯文1:

我是高陽帝的後代子孫啊, 我的偉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太歲在寅那年,正當新正之月啊,又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到世上。

父親察看揣度我初生的姿態啊,一開始就賜我美好的名字。

為我取名叫正則啊,又取了字叫靈均。

我已經有這麼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上美好的容態。

身披香草江離和幽雅的白芷啊,還編結秋蘭作為佩帶更加芳馨。

時光飛快,我似乎要趕不上啊,心裏總怕歲月流逝不把我等待。

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蘭啊, 傍晚又把經冬不枯的香草來採。

日月飛馳不停留啊,春天剛剛過去就迎來秋天。

想那花草樹木都要凋零啊,唯恐美人也將有暮年到來。

你為什麼不乘著壯年拋棄惡習啊,又為什麼不改變原來的政治法度?

你若乘上駿馬縱橫馳騁啊,來吧,請讓我在前面為你帶路。

譯文2:

顓頊啊,我是你的遠代子孫,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輝大名。歲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從天上翩然降臨。尊敬的先祖啊,仔細揣度我剛剛下凡的時辰和啼聲,通過占卜賜給了我相應的美名。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上天既賦予我這麼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養自己的品性。我披着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啊;又聯綴起秋蘭作為自己的佩巾。光陰似箭,我惟恐抓不住這飛逝的時光,讓歲月來塑造我美好的心靈。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蘭,傍晚,我揹着夕陽在洲畔採摘宿莽來潤德潤身。太陽與月亮互相交迭,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相互交替,永無止境。想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為什麼,為什麼你不把握年歲壯盛的時機,丟棄穢惡的行徑?為什麼不改變這種不善的法度?任用賢才,來馳騁於天下!隨我來吧!我當為君在前面帶路!

譯文3:

我本是古帝高陽氏的後裔, 號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親。 太歲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 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先父看見了我有這樣的生日, 他便替我取下了相應的美名。 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着正則, 替我取下的別號是叫着靈均。 我的內部既有了這樣的美質, 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裝扮。 我把蘼蕪和白芷都折取了來, 和秋蘭紐結着做成了個花環。 我匆忙地就象是在趕路一般, 怕的是如箭的光陰棄我飛掉。 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蘭, 我在冬天去收攬水邊的青藻。 金鳥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 夏天和秋天輪流着在相替代。 想到草和木都時刻地在雕零, 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 你應該趁着年少以自圖修潔, 為甚總不改變你那樣的路數? 我駕着駿馬正要打算去奔馳, 你來吧,我要為你在前面引路。

賞析:

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全詩一共有372句,2490個字。從篇幅的宏闊看,也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少有的。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敍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羣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説:“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則當作於被放逐以後。今人對此説法不一,有説作於懷王世被疏以後,有説作於頃襄王世被放以後,有説作於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説始作於懷王時而作成於頃襄王初,迄無定論。

《離騷》是屈原被貶後寫出來的。本詩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詩人也稱“騷人”。一首《離騷》承載幾千年中國歷史文化,唱誦至今,有多少人為其感染,有多少人為其激昂,有多少人為其奮起。

《離騷》作為長篇鉅製,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是極其豐富的。關於它的內容層次,歷來也有各種各樣的分法。

大致説來全詩分九部分:

第一部分:敍述詩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積極自修,鍛鍊品質和才能。

第二部分:詩人在實現自已政治理想的過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在詩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後,不退縮不氣餒,興辦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但在“眾皆競進以貪婪”的環境中,羣芳蕪穢了——這是詩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詩人自已依舊積極自修,依照彭咸的遺教去做。

第四部分:由於詩人的特立獨行,立即引起世間庸人的'饞毀,從而使詩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詩人陷入孤獨絕望的境地。但詩人依舊矢志不屈,甘願“伏清白以死直”,也不願意屈服認同世俗:“背繩墨以追曲”。

第五部分:遭遇苦難挫折,陷入孤獨絕望境地的詩人內心深處進一步展開矛盾、彷徨、苦悶與追求理想,以及靈魂搏鬥的過程,最終堅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第六部分:由於女嬃的勸誡,詩人不得已來到重華面前,向他陳述自已的觀點,期冀引起同情共鳴。

第七部分:詩人在重華面前闡述了自已的“舉賢授能”的政治主張後,“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達詩人不被世人理解的強烈感情。

第八部分:詩人聽了巫咸的話,最後決定離開楚國。這一部分把詩人複雜的矛盾心理,萬千思緒,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第九部分:詩人在接受靈氛、巫咸的勸告,決定離開楚國遠遊,最後終不忍離開的經過。這是詩人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展開的最後一次幻想。

全詩最後是尾聲,以當時的楚國名曲《亂》作結。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 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司馬遷評論《離騷》説:“屈原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引劉安《離騷傳》説:“《國風》 好色而不淫,《小雅》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蜕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曒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史記》)基本上道出了《離騷》的精神實質和不朽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isao/82jo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