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短歌行 >

短歌行中的修辭手法

短歌行中的修辭手法

導語: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短歌行中的修辭手法。歡迎閲讀

短歌行中的修辭手法

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對偶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引用:青青子衿;呦呦鹿鳴;

用典:周公吐哺

比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據聯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即所謂“舉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比喻的構成,必須有兩個成分、兩個條件。兩個成分是:一個是所描繪的對象,即被比喻的 事物,叫做“本體”或“主體”;一個是用來作比的事物或現象,叫做“喻體”或“客體”。兩個條 件是:一個是本體和喻體應當是不同的東西,有質的差異;另一個是兩者之間又有某種相似之點。通常情況下,本體比較抽象、深奧,是實際對象感到生疏的;而喻體則比較具體、淺 顯,是交際對象所熟悉的。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辭手法之一。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變抽象為具體,深奧為淺顯,還能使人產生聯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詞,如“像······似的”“像······一樣”“好比”“是”“變成”“彷彿”“真像”·····等。

對偶 :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對偶: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對偶。

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

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悦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構成的修辭法。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後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後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和諧、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

引用:

寫文章時,有意引用現成語 (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説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這種修辭法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説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寫文章時,有意引用現成語 (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説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這種修辭法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説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根據所引出處是否明示而言,有明引與暗引之別;按照所引文字與原文有無差異來説,有直引與意引之分;憑依所引出處或主旨正確與否立論,有確引與訛引之異。

用典:

用典是漢語詞語,意思是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用典使立論有根據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驗證作者之理論。即【文心雕龍】所謂“援古證今”也。如李商隱之【有感】詩:

中路因循我所長,古來才命兩相妨;

勸君莫強安蛇足,一盞芳醪不得嘗。

其中“蛇足”一詞,即引自【戰國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

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李詩即以此作為引證,使為立論之根據。(以喻勿另生枝節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uangexing/q239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