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讀後感11篇

弟子規讀後感11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弟子規讀後感11篇

弟子規讀後感1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優良傳統,還記得春秋末期魯國的儒學家曾參嗎?還記得他為了遵守諾言將自己家中的豬殺掉的故事嗎?他當時對妻子説過一句話:“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首先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的教他學會欺騙。”這不正是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騙,那麼,他肯定也不會像華歆一樣對待生人了吧?所以肯定是一個不可交往的人,是一個沒有誠信,對社會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的人。

除了誠信,我們還要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要悉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要一説你不好就翻臉,所謂“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就是這個意思吧。

其次還有“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我們明白:“看見別人的優點,就要努力去學習,看見見別人的缺點,就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然後想辦法去改正。就連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不也説過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嗎?

學習《弟子規》的過程,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昇華的過程,這將對一個人的成長帶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更加踏實和美好,社會才能變得更加和諧。

弟子規讀後感2

讀了巜弟子規》之後,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孝順父母這方面,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爸媽養育我不容易,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外出賺錢供我讀書識字,給我更好的生活,但是我都沒有真正的關心他們。哪怕我只為他們做一件小事情,有一次,媽媽下了班回來,就直接坐在沙發不動了,我問媽媽怎麼了,媽媽説:“腰有點不舒服,可能閃到了,媽媽坐一會兒,就去給你做飯。”我聽過後,我馬上叫媽媽趴在沙發上,媽媽我給你揉揉,媽媽聽後,感動的説我長大,知道心疼媽媽了。有時候,我不聽話,我還亂髮脾氣,媽媽多嘮叨幾句話,我都不耐煩了,我又會反駁她無話可説。現在想想我真的太不懂事了。我都不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我深感慚愧。

從今往後,我要孝順父母,父母的教導我要認真聽,要尊敬師長,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成為有用之才。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快樂的生活。

弟子規讀後感3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開展讀書活動,這學期李老師要求我們回家讀《弟子規》,我們大家看完之後都受益匪淺,它雖然三字一句,但卻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

在這麼多句三字經中,有幾句讓我印象很深。“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一句話讓我的感觸非常深刻。以前,媽媽叫我起牀我總想爭分奪秒地多睡一會兒,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後,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便馬上起牀,洗臉刷牙,吃早餐之後便去上學。這樣,我漸漸懂得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過光陰。”這一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讀到這一句時我想到我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忘了要聽父母的話。趕集時,看到好東西不管多貴都要買,一不隨意就大聲嚷嚷,有時還頂撞父母。學習了《弟子規》後,我一想,遇到事情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誨,對父母的話一定恭敬聆聽。要用平時言行來弘揚《弟子規》的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還要學好中華傳統文化。將這些教誨傳承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4

暑假,我閲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它描述的是一本聖人對晚生的教導,是學生學習的準則。

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這句話講道:爸爸媽媽叫你時,你要立刻答應一聲,讓你做事情時,你的行動不能懶惰。記得週末的一個早上,媽媽吩咐我起牀後疊被子,我假裝沒聽見,一聲不吭地繼續做我的事情,結果媽媽狠狠地將我批評了一番,從此後我長了記性。“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它告訴我們:吃飯時不應該挑三揀四,不要飢一頓飽一頓。我呀從小都不喜歡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飯的時候,爸爸給我碗裏夾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將其夾給了奶奶,生氣的爸爸吹鬍子瞪眼睛,又給我碗裏夾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將其吃光光才罷休。“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改正,就等於沒有犯錯誤,如果犯了又沒有意識到,並且還給自己找藉口,那就是錯上加錯。記得5歲那年冬季,我將媽媽的手錶不小心掉到了水盆裏,媽媽問是不是我乾的,我害怕的搖了搖頭,撒謊道:“不知道,不是我!”後來還是被媽媽知道是我幹得,於是我被“雙打”啦!(我的家規:如果撒謊,爸爸媽媽同時會揍我的)

《弟子規》這本書值得我學習一輩子,它時刻教導我要努力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弟子規讀後感5

“人不信不立”。作為一名高級動物,一個人講究誠信是最基本的。“信”穿透人的軀體,穿透人的靈魂,讓它奪目和耀眼。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本句話雖然短小精練,但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撒過謊吧,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但如果張口就罵人,瞪眼就説謊,那樣就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讓人敬而遠之,最後徹底不和你接觸。我希望大家説話要注意,都要説實話,但也不能太實在了。

我想六中對於口才教育是非常合格的。在六中的'課堂,老師不僅教我們知識更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班主任老師告訴我們做人要嘴兒好,更應該誠實。説話是一門藝術,我們每天都有演講來鍛鍊我們的勇氣,有時候輪到了自己演講的時間而沒有準備這又成了失信。《弟子規》還教會我們吐字要清晰,我們在回答問題時要保持洪亮的嗓音,聲音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應該讓師長們聽見。

犯了錯誤要及時承認,要敢於面對缺點,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過能改,歸於心。倘掩飾,增一辜”。只要徹底地改掉缺點,就還是一個好人。

讓我們一路守信地敲開人生生命之門吧!

弟子規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其中的一個章節,讀過之後使我深有感觸。弟子規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教會了我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敢於認錯並勇於承擔責任。無心的錯誤,只要肯改錯,錯誤就會慢慢減少,如果知道是錯事,還偏偏去做,或做了錯事去掩飾,那就是罪惡了。

“人不閒,勿事攪……過不規,道兩虧。”教會了我別人不高興的時候或有事在身的時候切莫去打擾他,別人有短處,千萬不要去揭穿,如果無意中知道別人的隱私,或別人把祕密告訴你時,你一定要守口如瓶。平時我在街上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在捉弄或模仿殘疾人走路並嘲笑他們,雖然我沒有加入他們,但也沒去制止;還有的時候在班裏,同學們為了一些小事而發生爭執,我身為班長很多時候沒有去勸阻……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我為我以前的行為深深地感到羞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古人説的話雖然古板,卻都是貨真價實的道理,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師愛幼。我一定要遵循古人的教誨,做一個正直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7

又到讀書時間,我們拿出了《弟子規》大聲地朗讀了起來:“弟子規,聖人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當我讀到這句時,媽媽的呼喚聲猶在耳邊。

每天媽媽都在我耳邊叫“快點起牀了,不然會遲到了”“快點吃吧,不要再説話了”“快出來吧,你已洗澡快半個小時了”……我一聽媽媽這些話就覺得厭煩,經常愛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媽媽經常生氣。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興沖沖地對我叫道:“妹妹,出來,我有東西給你看。”我聽了還在房裏一聲不吭,繼續玩我的東西。爸爸又叫了我兩聲,我還是沒答應,爸爸在房間找到了我,但是掛在臉上的喜悦沒有了原來,他想送我一份小禮物,因為我的態度,後來他給了哥哥。想到這裏我的臉開始發紅了。

當我讀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時,更恨不得在地裏找個洞鑽下去。昨天,我才因為一點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來,氣的媽媽怒火中燒。原來在遠古時候,我這些行為對父母已經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媽媽一再的寬容着我。每次寫文章寫日記的時候,我都寫如何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現在連平常這些小事都沒做好,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百善孝當先。“入則孝”不但要求我們心裏面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而且還要用心照顧好父母。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一定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報答你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的!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主要是講述一些兒童應知應盡的生活禮儀與道德規範。我背了《弟子規》裏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有所感。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能拖拖拉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在教導我們時,我們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虛心接受,並且承擔過失,不可頂撞父母,讓他們傷心。

在生活中,爸爸叫我起牀,像蜜蜂一樣“翁嗡嗡”地叫,煩死人了;有時候媽媽叫我幹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就拖拖拉拉的,我心裏暗暗地想:憑什麼讓我幹,幹這事多累啊;有一道數學題很難,我都會了,可爸爸還在那講,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的,太羅嗦了;有一次,我犯了一個特大的錯誤,我整個上午都沒有學習,在家裏為所欲為,爸爸媽媽就嚴厲地把我訓斥了一頓,當時,我心裏恨死他們了。可是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做得太過分了,我就向爸爸媽媽承認了錯誤。我決定改正平時的一些壞毛病,今後要孝順父母,要關心父母,聽從父母的話,這才是好孩子。

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父親如陽光,給予我剛強和熱情,讓我的意志獲得了磨鍊;母愛如月亮,給予我温情與詩意,讓我的靈魂得到洗禮。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多麼偉大呀!我們要好好愛自己的父母!

弟子規讀後感9

上小學以後,老師教我們讀《弟子規》,還一邊教我們讀一邊告訴我們什麼意思。學完了《弟子規》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和人之間要相互關心、愛護。有一天,我在學校看到我們班的一個同學因為有一個小朋友罵她傷心了,我就去哄她。我覺得她這個時候很需要別人的關心,後來,她就開心了,我也覺得很高興。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去讀書學習,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如果不去讀書學習,就永遠不會明白道理。學了這句話以後,我明白了讀書、學習很重要。我現在很喜歡學習,也很喜歡看書,每天晚上洗腳的時候,我都拿一本書看,而且我決心要努力做個好學生。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待長輩要有禮貌,有好吃的東西先讓長輩吃,然後自己再吃。我生日那天,爸爸媽媽給我買了生日蛋糕,吃蛋糕的時候,我先給爺爺、奶奶切了蛋糕。奶奶讓我先吃,我閉上眼睛,搖頭晃腦地説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奶奶高興地笑了,誇我真懂事。

學完了《弟子規》以後,我會在平時的生活中更加註意我的行為和語言了,而且更加愛護同學;愛學習,愛讀書;對長輩也更有禮貌。我要爭取努力做一個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0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的結晶,是眾所公認的“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弟子規》讓我更加自律。在一個星期四的早上七點,我的鬧鐘開始“催”我起牀,因為今天要返校。可我心想:反正還有時間,再賴一會兒吧!突然,我想到了《弟子規》裏的“朝起早,夜眠遲”。於是我毫不猶豫的起牀去返校了。

返校時,輪到陳老師檢查我的日記本,發現我字沒有寫好,一下子“多雲轉陰”了,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字沒寫好,回去再寫一篇,注意這次要認真寫。”

回到家,我拿出日記本重寫,這不,我的老毛病有犯了:人身體歪着,頭低了下去,本子也歪着。這時我又想起了《弟子規》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的意思。我立馬人坐正,當然啦,字也寫好了。

還有一次,我不小心買回來了一本有關愛情的書《《五百棵愛情樹》,當時我想都沒想就拿起來看了,忽然耳邊傳來我們讀的“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我就把這本書放掉,去看別的好書了。

讀了《弟子規》,我發現我自己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了:進父母房間先敲門,常常整理自己的書桌,將脱下的鞋子擺好……連媽媽都驚訝我的進步。

《弟子規》讓我受益終生。願我,有一顆好學、向上的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人。

弟子規讀後感11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為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後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為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啟蒙。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着這本書,實踐着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為歷史的篇章,成為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説《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如果説《弟子規》……《弟子規》薰陶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標籤: 弟子規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xxdp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