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弟子規》讀後感6篇

《弟子規》讀後感6篇

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泛愛眾人,這個世界倘若人人都能夠學習弟子規並加以學成,我想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個充滿和諧與大愛的世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的讀後感6篇,歡迎來參考!

《弟子規》讀後感6篇

《弟子規》讀後感(一)

《弟子規》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

我在學習了弟子規後,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的感受越來越深。

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立人之本,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富強。

《弟子規》讀後感(二)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説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説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麼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説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説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四)

“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這是《弟子規》其中的一段。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星期一的早晨,白校長在大會上要求我們背誦和學習《弟子規》〉。

小的時候,我讀過《三字經》,裏面的內容至今還記憶猶新。我感覺《弟子規》裏的內容和《三字經》裏的內容大同小異。《三子經》是用小故事,小典故來説明一個道理。《弟子規》是學生們應遵守的規範。馬老師讓我們背誦“泛愛眾”一課,泛愛就是博愛,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馬老師説,這裏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道理,要仔細去讀,用心去理解。

剛開始背《弟子規》時,感覺很吃力,每一句話單獨背能背過,連起來背時總背不過,媽媽説,如果你先把每句話的意思理解了,再背就好背了。我按照媽媽説的方法先讀每一句話的解釋。再去背,不僅背過了,而且知道了每句話的道理和意思。

《弟子規》雖然是古人寫的,年代離我們很遙遠,但其中所説所講的不正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生活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缺少的嗎?

《弟子規》讀後感(五)

我們小區組織了一個誦讀經典的暑期讀書會。昨天是讀書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圍繞“百善孝為先”這個主題開展的。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一句是:親有過,諫使更;怡無色,柔無聲。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説到這裏,我想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的父親名叫李淵。有一次,李淵下令攻打一座城池。這可把李世民嚇壞了,因為他知道攻打那座城池是必敗無疑的,而且率軍的父親也會有被擒的危險。李世民連忙勸説父親,可是李淵根本不聽勸,還是執意要攻打那座城池。李世民只好跪在父親的軍帳前大哭,整整哭了一天一夜,也整整跪了一天一夜。李淵非常生氣,就拿皮鞭鞭打李世民。可李世民卻對父親説:“父親,您打我沒關係,可一定不要攻打那座城池呀……”最後,李淵終於被李世民的真誠所感動,沒有攻打那座城池。

這是一個關於孝的故事,也是對《弟子規》中“親有過,諫使更;怡無色,柔無聲。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一個很好的解釋。我很慚愧,跟李世民相比,真是差十萬八千里!我以後一定向李世民學習,爭取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六)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麼是《弟子規》,媽媽説《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媽媽還説要我對照自己的行為認真閲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裏的乖乖女,應該不會與書中所説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詳細閲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説:“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説:“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裏媽媽狠狠地説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説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標籤: 弟子規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k4d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