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長恨歌 >

長恨歌中王安憶的曖昧

長恨歌中王安憶的曖昧

長恨歌》買了之後放了很久都看不進去。前段時間因為看了葛亮的《朱雀》,又看見王德威大教授為《朱雀》寫的評論裏再次提及了《長恨歌》,又勾起讀它的念頭。我始終對城市很感興趣,雖然生活在上海但我覺得我對這座城市很不瞭解,這也是我想讀《長恨歌》的原因。讀了幾次終於生吞活剝式的讀了下來。但讀完卻不能爽快的叫個“好”來,又過了一段時間,在某個胡思亂想的時刻又想了想為什麼我剛讀完時説不出個所以然。

長恨歌中王安憶的曖昧

因為我覺得王安憶的立場是曖昧的。這本小説的視點在開篇寫弄堂,寫閣樓的時候很像個全知的視點。可再往下看,我覺得王琦瑤的故事常常受到“作者”這個人觀點的干擾,而這個觀點又不同於開篇俯瞰式的視點。“作者”的觀點是一種和王琦瑤幾乎平等的,甚至是對其不吝讚許的市民階層的視點。

對於王琦瑤的故事,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讓她的故事本身説話,而不是作者替她説話,甚至是不厭其煩的去捕捉王的內心活動。我從她的故事裏讀出的東西,恰恰與“作者”跳出來替王琦瑤甚至是她自己借王琦瑤要説出的觀點常常矛盾。在第一部分,以王琦瑤在四九年以前被選為上海小姐第三名為故事骨架。我基本不認同這部分故事裏王琦瑤的選擇和她的觀點,到第二三部分才對她有部分的認同。

作者卻偏偏跳出來想要拉着讀者一起圍觀並讚美,讓人十分反感。就譬如説寫上海的繁華,非要拉着人還要一邊説:看那!多繁華啊,多美啊!這種的寫法我並不覺得是最高明的`寫法。

對於以王琦瑤這樣一個女人為線索,寫盡上海這種城市五六十年變遷的故事來説,政治是無法迴避的話題,因為這座城市就是政治風暴的中心之一。王安憶在小説裏,以王琦瑤作為弄堂閨閣碧玉的背景為藉口,試圖避而不談政治。王安憶讓王琦瑤作為時尚,作為城市風潮的一種展現,本也是一個好的策略。但她野心卻不止於此,她顯然是要為上海這座城市作傳。

所以,她選擇以程先生的死作為一種迂迴的表述,還有薩蘇這個國際共產流浪兒及後來的長腳來側寫政治。可我覺得這種策略不是很成功。拿程先生的死來説,小説之前的章節寫他基本上都是作為男女情愛角力過程裏的一方。程先生在我的閲讀過程中是一個很扁平的形象,是追求王琦瑤的失敗者。可突然就拿他的死作為一個章節,故事的動力不夠,而且這一章裏很夾雜了很多作者的話。政治作為故事背景,本來是作為景深的,可卻以一種突兀的不給力的方式變成了主角。

王安憶這本書的結構挺敦實的,三部分各代表一個時代,每個部分開篇照例要"囉嗦"一番,比如第一部分弄堂、鴿子、閣樓之類的,她自然是想要把王琦瑤的生活環境給交待清楚,順便也表白一番王琦瑤可是典型啊,我寫這個人物多具有代表型啊。第二部分先交待烏橋,其實是反面寫上海。這一部分裏有對王琦瑤輕微的批評和反省,我讀到這裏以為王阿姨終於亮出她的真正意圖了,可看到後面發現這個聲音消失了,所以我説她的立場是曖昧的。

對於這本書,還有挺多想説的,時間有限,且留待下次再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anghenge/2m77j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