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長恨歌 >

王安憶長恨歌課件

王安憶長恨歌課件

王安憶《長恨歌》也許源於“此恨綿綿無絕期”,也許受啟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流”,但這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讓人感慨萬千的作品。

王安憶長恨歌課件

教學設計説明

華夏民族是一個善感的民族。在落花流水中我們感慨逝去的年華;在清風明月間我們悲吟難酬的壯志;在消逝與永恆裏我們詠歎生命的長恨。古人習慣於在詩歌中尋找這存在的聲音,而今人亦可在小説中聆聽到同樣的悲鳴。

《長恨歌》也許源於“此恨綿綿無絕期”,也許受啟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流”,但這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讓人感慨萬千的作品。屋檐上四處張望的鴿子、里弄間咿咿呀呀的留聲機、閣樓上垂着流蘇的碎花窗簾,一種濃郁的懷舊情緒從文中流淌出來,那是歷史的跫音,又似上海的情懷。

選擇《長恨歌》是因為有感於這種懷舊情緒。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有益補充和拓展,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感悟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選好的作品,無疑是教學的捷徑。選擇小説一是因為它更直觀可感,二是因為一部優秀的小説應該具有詩的魅力,而《長恨歌》正是這樣的作品。它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讀到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人情、人性,讓學生可以在別人的故事中歷煉自己的人生。

課堂實錄

導語:

這裏有華麗的旗袍、潔白的鴿子、潮濕的空氣、連綿的雨、繁華的夜。上海的里弄走出了王琦瑤,故事由此拉開了序幕,今天讓我們隨王安憶女士的筆走入上海這座城市,走入上海的故事,共同來吟唱《長恨歌》。

我知道班級已經有幾位同學讀過這篇作品,下面請這幾位同學來完成表格的填寫,讓我們共同來熟悉故事。

(多媒體展示表格)

時間地點女主角男主角 關係  禮物 
   上海閨閣   王琦瑤       純真的愛
  李主任  
 解放後  康明遜 女兒的父親  
  真誠的幫助
  八十年代  平安裏    女兒的朋友   
長腳  

學生:作品的開始時間是四十年代。

學生:王琦瑤的一生始終在上海度過。從閨閣走出,來到愛麗絲公寓,再走進平安裏,最終消亡在平安裏搖曳的燈光下。

學生:我認為將“純真的愛”和“真誠的幫助”作為禮物送給王琦瑤的人是程先生。他也是作品中唯一懂得愛的人。

教師:你的分析很透徹。

學生:80年代出現在王琦瑤生命中的男人是老克臘。王琦瑤愛上了自己女兒的朋友,甚至為了挽留他的愛想把自己珍藏的一匣黃金送給他,因此我認為他送給王琦瑤的禮物應該是一種對愛情的幻想,很美,但也很殘酷。

教師:是啊,她只是被短暫的幸福迷了眼,她只是有些虛榮有些輕浮,經不住虛幻美的誘惑,於是現實狠狠的給了她一巴掌。

學生:作為女兒的朋友的長腳他與王琦瑤的關係很簡單,為了那盒黃金,他勒死了王琦瑤,所以他與王琦瑤的關係應該填生命終結者。(笑)

學生:我不同意,我認為殺死王琦瑤的是她自己,長腳只是一個執行者罷了。

教師:讀書就要有個性的見解,很好。

學生:李主任是王琦瑤悲劇命運的始作俑者,作為上海要員的他如果不保養王琦瑤,那麼也許王琦瑤就嫁給了程先生做一個幸福快樂的平凡女人了,所以他送給王琦瑤的禮物應該是殘酷的命運。

學生:我來説説康明遜,在作品中他是真正與王琦瑤兩情相悦的男人,他是王琦瑤女兒的父親,可是他也是一個自私、懦弱的人,他愛卻不敢承擔責任,相反王琦瑤卻比他更勇敢,沒有怨恨,一個人撫養女兒。所以他送給王琦瑤的禮物既是一個女兒,也可以説是人性的自私。

教師:在《長恨歌》中,她就這樣信步而來,帶着少女的青澀,一腳踏進了誘惑的世界,站在本不屬於她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注定是悲劇的戲。李主任也好,程先生也好,結局就只有殘酷。生活本來就是如此,你給它以浮華與虛榮,它便還給你空虛與坎坷。

教師:大家談得很精彩,讓我們對故事情節,人物命運,有了大體的認識,那麼這節選修課讓我們共同去體味這部出色的作品吧!

關於作者:

提問:請同學們以關鍵詞的形式介紹作者?

學生:我的關鍵詞是“上海” 王安憶 1954年3月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定居上海。1987年應聘上海作家協會專事寫作至今。她幾乎一直生活在上海,所以她的作品充滿了濃郁的上海色彩。我還看過她的《啟蒙時代》,也是以上海為背景的,所以我認為王安憶有“上海情結”

教師:你説得很好,就象賈平凹有商州情結、陳忠實有陝西情結、遲子建有鄂温春情結一樣,對鄉土的熱愛是作家創作的內驅力。

學生:我的關鍵詞是“女作家”。王安憶的作品有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細膩。我記得有關的評論是這樣説的“在王安憶的這一系列小説中,我們讀到了內在的舒緩和從容” 。我覺得那是一種女性的氣度。

學生:我的關鍵詞是“母親”。 她的母親是現代著名小説《百合花》的作者茹誌鵑,所以我覺得在文學修養上王安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她取得文學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教師:你的意思是“虎父無犬子”吧(學生笑), 確實王安憶對文字的敏感是產生於嬰兒期的,那對文字特有的感受能力和駕馭能力使她的作品多了一分華麗與圓潤,也使她成為當代海派文學的代表作家。

學生:我的關鍵詞是“茅盾文學獎”。它是中國長篇小説的最高文學獎項之一,所有獲獎作品的藝術水平都很高,《長恨歌》是第五屆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王安憶是當代作家中的佼佼者。

教師:大家對王安憶的認識很全面,下面我們來看一段文字。

投影展示:王安憶的《長恨歌》以委婉有致、從容細膩的筆調,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抒寫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麗善良而又柔軟的女性不幸的一生和悲劇的命運。——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頒獎詞

教師:這段頒獎詞肯定了王安憶的藝術成就,下面我們就從“上海”和“女性”兩個角度來閲讀作品的選斷《圍爐夜話》,尋找上海的“蕊子”!

提問:請大家默讀作品找出文中體現上海特色的語句!

學生:(讀原文)嚴師母無限感慨的説:要説做人,最是體現在穿衣上,它是做人的興趣和精神,是最要緊的。

上海是一個精緻的城市,它的審美傾向就是華麗,所以上海人關注精緻的生活,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對服裝的重視,小海作家張海玲不是説“生活是一襲華麗的袍子嘛,將生活比作服裝,這也許是上海的特色吧。

老師:精緻、理性、冷靜是人們歷來對上海人的文化品味的定位。

學生:(讀原文)他們的白天都是打發過去的,夜晚是悉心過的。

上海有夜都之稱,相信“夜上海”這個名稱大家一定不陌生,霓燈初上,歌舞昇平是上海的一種懷舊情緒。這段故事發生在1957年,此時,上海也失去了舊有的繁華之夜,但悉心的過夜生活,這到底是上海的文化氣息。

學生:剛才姜珊的回答提醒了我,文本一開頭寫到“這是1957年的冬天”。1957年冬天也就是説快到了1958年大躍進時代了,此時中國的政治可以説如火如荼,可是小屋中的幾個人卻只關心零食、衣服,説着“最最閒來無事的閒話”,做着一些簡單的遊戲,“挑棚子”“九連環”“七巧板”,這些都體現上海小市民的自私與封閉。我認為王安憶在以一種平靜而瑣碎的口吻,陳述上海市民生活的底子,它隱約透露出一種擔憂,一種批判。

老師:你在讀小説的過程中沒有忘記情節所處的時代背景,這説明你是一個會讀小説的人。人是不可能離開她所處的歷史背景而獨立存在的。

學生:文中出現了很多食品,如“糖年糕,炒春捲,核桃仁,炒栗子,糯米圓子,酒釀。它們都是甜食,這也體現了上海的特色。我讀過汪增祺先生的散文集《五味 》,正如汪先生説,飲食也是文化,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體現了不同人情風味。

學生:(讀原文)吃是做人的裏子,雖也是重要,卻不是像面子那樣,支撐想全局,作宣言一般,讓人信服和器重的。

在一個將“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裏,竟然認為穿衣比吃飯更重要,我想也只有上海才會生成這樣的怪胎。

教師:魯迅《上海的少女》寫到,“在上海生活……如果一身舊衣服,公共電車的車掌會不照你的話停車,公園看守會格外認真地檢查入門券,大宅子的門丁會不許你走正門……所以,有些人寧可居斗室,喂臭蟲,一條洋服褲子卻每晚必須壓在枕頭下,使兩面褲腿上的摺痕天天有稜角”。

老師:大家談得都很到位,作者在“圍爐夜話”這一情節中並沒有告訴我們王琦瑤的小圈裏的人交談的內容,但她其實卻比直接的記敍告訴了讀者更多的東西,這也許就是靜水流深,雪落無聲的境界吧。

提問:《長恨歌》中有大量這樣的文字寫弄堂、流言、閨閣、愛麗絲公寓、鄔橋、平安裏,這些上海的標籤構建了故事的風骨,那麼這細碎的描寫是閒筆嗎?

學生:我覺得作者的設計是刻意的,那一曲長恨歌,必須在上海的弄堂中悄然響起,也必須結束在弄堂裏搖曳的燈光下。它對人物的命運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學生:我也認同宋爽的觀點。在王安憶的筆下上海是一道浮華與荒涼交織的世界。弄堂、流言、留聲機,愛麗絲公寓、華服、鑽石…..開場大篇幅的敍寫上海的真實生活,將王琦瑤的出場常渲染成驚豔,彷彿上海的全部美與醜在此距焦。

學生:我想王安憶在講故事的同時,也在向讀者揭示“為何上海會是個如此令人着迷的地方?”這裏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大世界,這裏是一個衣香鬢影的温柔鄉。上海灘是是灘,它的文化特質就是開放,它可以容納一切,也可以消融一切,高尚的、真誠的、卑微的,骯髒的、被黃浦江的浪頭,激碎在岸邊。它的魅力是它的紙醉金迷,是它隱藏着神祕弄堂,更是抑鬱複雜的人心和繁雜的生活。

老師:人是特殊環境中的人物,這是小説吸引力的集中體現。

學生:我認為文章中關於上海特色的介紹其實也是在交待本文的文化背景。一個關注面子比關注裏子更多的地方,才會產生這麼多光怪陸離的人!表現波瀾不驚的王琦瑤,每天來混吃食卻又人骨子裏瞧不起嚴師母、王琦瑤這羣人的混血兒“薩沙”等,這些怪胎出生在上海灘,是如此的恰當,甚至是很和諧的。

老師:你的觀點很好,老師也認為環境描寫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關鍵。

剛才大家一致認為文中對上海文化特色交待是極其重要的!就像巴黎聖母院之於扎西莫多,沙皇統治時代之於安娜卡列尼娜。環境、文化、心理造就了一篇成功的小説,讀《長恨歌》我們不僅感慨於故事,那種關於上海的蒼涼與落寞時時敲擊着我們的心。

提問:將歷史、城市作為作品的底色是本文的一大亮點,那麼你覺得《長恨歌》還有那些突出的藝術特色呢?

學生:我認為王安憶的小説還有一個特點,即蒼涼。蒼涼的愛情,每一個給王琦瑤的愛情幻想的男人最後帶給她的都是殘酷。里弄裏的風景是黯淡、氤氲的,人物的命運是在無望中掙扎,上海的女子把眉毛塗黑,塗上硃紅的脣膏,深色的胭脂,然後把淚掩藏。

老師:張愛玲説,執子之手是最悲哀不過的詩句,因為牽手之後便是放手。蒼涼和寂寞是繁華的上海女子真正的“底子”。

學生:王安憶則是冷酷的',《長恨歌》中沒有愛情。李主任對王琦瑤是一種佔有的慾望,康明遜、長腳體現了男人的獵豔心理,而程先生對王琦瑤的痴迷則更多是一種對不可能得到的事物的不甘心態。所以王琦瑤不會幸福,必將走向死亡。

教師:你的視角很新穎,你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動筆寫一寫,也許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學生:我想談談語言特色。作品中的語言多用對比和意象疊加的手法來營在造氛圍。(讀原文)“在後弄的黑洞洞的窗户裏,不知哪個就嵌着這樣純潔無瑕的夢,這就像塵囂之上的一片浮雲,恍饒而短命,卻又不知自己的命短,還是一夜復一夜的”。 “黑洞洞的窗户”,“純潔無瑕的夢”,“短命,卻又不知自己的命短的雲”,這樣的文字大量地出現在小説中,意味深遠。平安裏、閨閣、里弄、流言、搖曳的燈光,這些意象始終迴盪在《長恨歌》中。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王安憶運用了純敍述的語言風格。我們節選部分的文字只有一句對話,其他的文字即使是人物的語言也是一個人的獨白,如(讀原文82頁,最後一段,略)。用王安憶自己的話説是:“《長恨歌》的敍事方式包括語言都是那種密不透風的,……”

學生:王安憶作品風格是精雕細琢的華麗。她不同於男性作家如魯迅的犀利,她們有着女性作家獨有的温情,即使是批判,也能從文字的間隙中尋找她深沉的愛。

學生:我覺得王安憶的《長恨歌》運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生活的片段一個接一個撲面而來,黯淡的意象層層堆積,我們就這樣被她輕易地帶回到舊時光中,或許快樂,或許悲傷。我覺得王安憶的小説也有這種感覺,表面平淡,低色卻是荒涼。

教師:李碧華評價張愛玲時説,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這樣一位女子。那麼聽了你的評價,我想説文壇不會寂寞,這樣的女子不只一位。賦予荒涼以色彩,只有這樣的女子能達到此種藝術境界。

自五四運動以來,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女性作家她們風格迥異,下面讓我們做一個拓展訓練,請大家以“我喜歡——————,我亦欣賞————。”為形式仿句,談談你喜歡的其他女作家與王安憶的風格差異。

學生:我喜歡王安憶的繁複,我亦欣賞冰心的淡雅。

學生:我喜歡王安憶的對於愛情的冷靜和透徹分析,我亦欣賞三毛的為愛走天涯。

學生:我喜歡安意如的古典情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追憶,我亦欣賞王安憶的上海情結,《長恨歌》歌不盡哀傷的無奈。

學生:我喜歡王安憶的真實,我亦欣賞林徽音的温暖。

學生:我喜歡蕭紅的自然天成,我亦欣賞王安憶的精雕細啄。

有人説比較是最好的閲讀方法,今天聽了大家的發言,我更堅信這句話了,鑑於時間有限,很多同學還沒有發表看法,那麼讓我們課下以作業的形式繼續交流吧。

作業:

查找資料寫一篇文學短評《我談《<長恨歌>》

結語:

將人文關懷與城市文化融為一體,透過故事,解析歷史進程,細膩而又不失大氣,王安憶用《長恨歌》再次詮釋了經典的內涵。希望同學們課後用心再去讀《長恨歌》,有更多的收穫。

感想

文學是浩瀚的海,多想有一日駕一葉扁舟,攜二三知己,提清酒一壺,穿行於唐風漢雨之間,觀詩之壯美,品詞之嫵媚,悟人生之真諦。

今天,選修課的設置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現實。翻開教材,撲面而來的有古韻悠悠的經典名著,有至情至深的純美詩歌,有質樸厚重的歷史散文,有動人心魄的優秀小説,甚至有刀光劍影的武俠江湖。文學的殿堂原來如此寬廣,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選修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學世界。選修課正以海納百川的姿態為所有的學生打開了文學之門。

道家雲,“至法乃無法”。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應是“雪落無聲”“靜水流深”。教師不刻意去指導學生,不再做海上航行的舵手,而是做與學生共同暢遊的觀光者。在選修課上,讓“交流”成為主旋律,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探討”成為選修課的靈魂,以求索精神去探尋作品的精髓,人生的要義。讓“比較”成為選修課的風格,在比較中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讓“拓展”成為選修課的延伸,在拓展中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anghenge/xmnk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