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長恨歌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

王安憶,1954年3月6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現居上海,中國當代作家、文學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安憶《長恨歌》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

王安憶《長恨歌》故事簡介

看王憶安的《長恨歌》,一曲娓娓道來,絃音頓挫,台上的人伊伊啊啊,熱鬧非凡;台下的人看的清晰,不過是趕了一回繁華,只是低迴慢轉都作着告別,曲終人要散,幕台上的冷清無人眷戀,不過是述説着無法挽回的難過。

《長恨歌》裏有的是似女人小性子的潮粘的梅雨季風,有的是似肌膚之親般的性感的挨擠的上海弄堂,有的是帶陰沉氣息如雲似霧的虛張聲勢的亂套流言。也有處於嘈雜混淆中如花蕾一樣純潔嬌嫩的閨閣,盛載的都是不可為人知的心事。還有把城市的真諦都透徹領悟的自由羣鴿,它們在密匝的屋頂盤旋,帶着劫後餘生的目光哀怨地看這一片城市廢墟。

那是屬於上海的廢墟,上海夜夜笙歌,歌聲是帶着形式般迫不得以帶歡慶的熱鬧,卻是沒有高山流水純粹清澈,在這廢墟里,裊裊娜娜的浮出一個清新雅緻的影子,那是王琦瑤。

她是就典型的上海女兒,追逐潮流講究小情小調,平易近人,心比天高。若是出生不好,被虛榮牽着鼻子走,都是要走上無奈的不歸路的。

小説分三條清晰的線索:第一是王琦瑤的遭遇,從片廠拍戲到登上摩登雜誌到舞會流連再到選舉上海小姐,把她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眾人羨慕吹捧的高度,這不是幸事,而是為她的悲劇奠下基礎。到這裏是小説的高峯,月以滿,則要虧,水到滿,則溢出。王琦瑤戲劇的榮耀開始走下波路,在人們意味深長的眼裏約定俗成的成了交際花,勾三搭四,墮了胎,成了最卑微的女人。最後死於他殺。無人同情。

第二條線索是從王琦瑤的友情出發。從吳佩珍到蔣文麗到嚴家師母再到張永紅,這些友情不過如水般淡薄,各有各的利益計較,講不清道不明的各懷鬼胎,但彼此做了個寂寞途裏的聊友也未嘗不可。

第三條線索是王琦瑤的愛情。從程先生到李主任到阿二到康明遜到薩特再到老克臘,王琦瑤並非多情也非濫情,而是生活所逼。一開始,王琦瑤的生存意識是在愛情前面的;到有那麼一剎那愛情的尾巴跳躍到她眼前,也是轉瞬即逝,留也留不住。憂傷的纏綿,總是帶着無可奈何的悲情,像隨時都要消逝般。

王琦瑤對程先生,既是明白他的一顆心全在自己身上,她高高在上,帶着些許的驕傲,因為這墊底的驕傲。於是她不承諾。“不承諾是一根細鋼絲,她是走鋼絲的人,技巧是第一,沉着鎮靜也是第一。”退到最後,還有個程先生。 她心安理得的這樣想。

命運的齒輪啟轉,慢慢為她踮起一層又一層的高度。她的心本是高的,只是受了現實的限制,這種矛盾終於在愛麗絲公寓裏得到緩解——她當起了李主任的姨太太。名副其實的交際花,卻只能在暗無天日的等待中默默枯萎。她愛他,卻留不住他。這種愛是無端生出的被動的迴應,在寂寞的光影度過的。她説:“我還不能走,我要留在這裏等他,我要是走了,他倒回來了,那怎麼辦?他要回來,見我不在,一定會怪我的。”終於,小女人的任性還是抵不住命運的.無情宣判——李主任飛機失事。

到阿二,他只是懵懂少年。見着她,把她當成了童話和嚮往。她是他一個繁華的夢,真是是不願醒來。但王琦瑤也沒放在心上,只隔着一層曖昧。

情緣再流轉,王琦瑤由鄔橋重回到上海,當了注射護士,認識了康明遜和薩沙。康明遜和她是兩情相悦,卻是不能在一起,當有了孩子,康明遜又無法承當。王琦瑤不怪他,她想,她是很愛這個男人的,不願他受委屈。她對他不僅是愛,還是體恤。於是她獨自承當。平安裏的流言三傳四傳,王琦瑤不得不找來薩沙當墊背的孩子的父親。也是略施小技,卻也掩不過情場浪子薩沙的眼睛。最後他也離開。

輪轉了一圈,還是又回到原點,遇到程先生,他無怨無悔地照顧她和她的孩子。王琦瑤心想,若是他提出,她也定是不會拒絕他;但程先生是君子,從不在她那裏過夜。兩人都明白王琦瑤此刻對他只有恩沒有愛。他愛她,卻只能不告而別。到底是回不去了。

當年的王琦瑤有如白絹似的,後來漸漸寫上字,字成了句,成了歷史。歷史沉澱得深,不過是漫天揚起的灰塵。那華麗的旗袍,抖落的不單是繁華似錦,還有的是抑制不住的落寞和惆悵。時間是最具有腐蝕力的,洗盡了鉛華,那奪目的榮耀,不過過眼雲煙,留不住的風景,竹藍打水一場空,到頭來,只剩空曠的虛無。人什麼都沒有。

作者簡介

1954年出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到滬。1970年赴安徽插隊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調回上海,任《兒童時代》小説編輯,1987年進上海作家協會專業創作至今。

自1976年發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發表有小説《雨,沙沙沙》、《本次列車終點站》、《流逝》、《小鮑莊》、《叔叔的故事》、《69屆初中生》、《長恨歌》等短、中、長篇,約有400萬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學理論。其中一度獲全國短篇小説獎,二度獲全國中篇小説獎。翻譯為外國語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韓等文字。

王安憶的長恨歌讀後感

一個女人40年經歷的風風雨雨,附着大上海動盪的背景,那些走進又邁出生命裏的人,一段段不為人知的細膩的情感糾葛,還有一些不願提及的過往,遇到的人和事總是有時效性的,埋藏至心底。

時間是個好東西,偷偷地走,改變容顏,改變命運。少不經事的豆蔻年華,心底總是有着某種崇拜主義,物質的滿足和一呼百應的氣勢,堅定了內心的迷茫,也滿足了對周遭的好奇。會對這感覺產生病態的迷戀,日漸經事,漸長漸大,小心思就會增多,想法不如從前那般單純了,都説女孩變女人後,就會有質的飛躍,關於這點,我持堅信不疑的態度。

少女的固執總是與周遭的壓抑和束縛掛鈎,在一個外來文化開放的舊上海,頭銜,名聲,等都助長了女孩的成熟,尤其是面對一個錢勢都不在話下的成熟男人的猛烈進攻,少女的芳心就像雨後的春筍一般,再加上週遭羨慕的言語,更堅定了少女對這位成熟男性的依賴,而男人喜歡少女的純真和羞澀,正好各取所需,幸運的是,男人也並非無情無義之人,最後給了夠她下半生生活的物質。

自此之後女人就一個人生活,一直到最後都沒結婚,她是個漂亮的美人,長髮,旗袍和絲襪,小巧的鼻子,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膚,可惜紅顏都是禍水,男人們喜歡她的穩重,端莊,持家,優雅的談吐,還有對事對人的見知,不過喜歡她的男人年紀都比她小,雖然每段情感裏都付出了真心,可不是所有的愛情都如我們想的那般美好,現實終究還是一個俞越不了的溝壑。

她的愛情就像她的生活那般靜謐,像弄堂上空翩飛的鴿羣,也像寂靜夜晚的星空。她的魅力總是來自不經意間的嫵媚,這樣的不經意對男性來説是莫大的殺傷力,她的美,在舊上海時尚的潮流裏,也是讓人着迷的,對於潮流,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經常把復古的東西稍微改裝,就變成人們追逐的對象,頗有畫龍點睛之意,也緣於此,才認識更多的愛情。

我相信她也是一個相信愛情的人,那種矜持,壓抑,和眼波流轉的嫵媚,這天生的本事,也絕非人人能學到的。

她有了孩子之後,本來打算打掉的,可是又不捨,覺的孩子會是陪伴她生活的一個樂趣,然後故事的很長一截,就是講與女兒的生活。

可是孩子算是什麼,總是摻雜了太多複雜的情感,小時候,看着孩子的小眼睛,小鼻子,小胳膊,小腿,一切都那麼美好,漸長漸大,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我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疼愛,去保護,可也有心無力,只能引導,生活,還需要自己去闖蕩,孩子其實我覺的也是一個外人,對於單親媽媽來説,這也是一個生活的樂趣,和孩子一起成長,也算是尚不錯的一段生活經歷吧,可苦惱的,就是長大之後,孩子也會慢慢的離開,所以對於生養孩子的事,還得慎重,畢竟我們都是自私的人。

故事裏,最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她的情感糾葛,等待和隱藏,在愛情裏始終是一個主線。由開始的等李主任等到忘穿秋水,等到忘了時間,心裏的焦急又無處釋放,只好在屋子裏拉着窗簾看外面明瞭又暗,最後又近在咫尺,卻錯過見最後一面。這段情感是被隱藏着的,見不得人的,她卻心甘情願,第二次是在蘇州,遇到一個年紀比她小,和女孩多講幾句就臉紅的白淨小男生,因為羞澀,總有些情感沒有多表達,結果又在她的等待中,錯過了,之後又回到上海,本想着安安靜靜的,在弄堂裏謀個生計,平靜的度過一生,可人活着吧,總有人走近你的生活,慢慢的又遇到一個人,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可他們的愛情註定不被祝福,只好隱藏在歲月裏,獨自撫養孩子長大,面對着鏡中日漸蒼老的她,苗條的身段和年少美貌的根基多少能讓她佔一些優勢,在這熱鬧的派對裏,靜謐的呆着,有人注意到了她,反覆的辯論和聊天,她的心又被點燃,結果很慘,我知道她是絕望的,也理解絕望的背後,那些滄桑和無奈,而他就像隱身一樣,只是她世界裏匆匆而過的一個影子。

悲劇的結果,反而讓我有些釋然。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讀罷,我還能想起那個她,對鏡貼花黃,一顰一笑,看的順心和温婉,可惜那也是一個影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anghenge/0zz2p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