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有關心情的隨筆集錦15篇

有關心情的隨筆集錦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心情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心情的隨筆集錦15篇

有關心情的隨筆1

心情隨筆

5140

找了好久,才碰到這麼個留印記的地方,卻還是久久不能一展鬱悶之心。原因無它,這該死的規則……終於,直至今天,我才可以寫寫了。

今天心情不爽!我是越來越討厭合租了……

即使再好的兩人,呆久了也會有摩擦,我們算好嗎?不,也就僅僅是同學而已,我可不想和人太接近,尤其是心思密的人!

當然,我是不會和她吵架,要吵也不會吵。想想,我還真成她的保姆了,一塊住了有三個月了吧,她是從來不打掃衞生,自己製造的垃圾也全仍我這,偶爾晚上一塊做個飯,吃完碗一甩,不管了,仍是我的。消消氣,她在上班不是嗎。於是我仍然做個老牛!

難道我不上班就全是我的嗎?不滿!大大的不滿!

終於,哦,是前天,老闆把她炒了,不要説我壞心眼,是她讓我更是無力了,人因為一天在,製造的混亂更是……沒得説。

今天我讓她把她自己倒地板上的水拖拖,因她洗衣服把地是弄的到處都是水。猜她説什麼了,只甩給我兩個字,不拖。隨後,打扮了一翻,呼朋引伴的逛街去嘍

……我忍忍忍……

雖知道她現在沒工作也住不長久了,但是連最起碼的職責也不負,呃,不説了。

有關心情的隨筆2

昨日,綿綿的細雨斷斷續續的一直下到了傍晚,終於止住了纏綿的腳步,收起那絲絲的眷戀無聲的隱沒在夜色裏,輕輕地推開窗,一股涼爽清新迎面撲來,空氣濕潤舒爽宜人,我忍不住趴在窗口貪婪的做着深呼吸,一切都在雨後的夜幕下顯得清新亮麗,廣告牌上的霓虹閃着炫彩奪目的光,大概是被雨水的沖刷除去了污垢煥然一新。

雨夜的馬路上車輛也很少,安然有序的緩緩駛過默默地融進夜幕裏。最近一段時間網速不好,不是掉線就是空間打不開死機,無形中扼殺了我好多次的隨筆和即興發揮。很長時間沒有這樣安靜的坐下來寫日記,頭痛一直像犯了煙癮似的折磨着我,只好用止疼片來對付它,每天除了必要的吃睡和外出,再也沒有任何讓人高興的事,不僅僅是平淡,感覺還有一絲厭倦,亦如小品裏説的那樣,生活啊,就是一鍋白菜湯,你第一次喝感覺到是白菜,可熬得久了就再也沒有滋味了,湯也不是湯,水也不是水,是你每天都得嚥下去的食物,是從青澀到逐漸成熟,是從淺薄到豐富的積累,是從難以釋懷到默默的承受,不管你願不願意,喜不喜歡你都得慢慢品嚐喝着這鍋湯,它或許鹹了,也或許淡了,或是你覺得湯太稠又或是有點稀,這就是生活,有的人説生活是一盤菜要想好吃就得自己放作料,可是你倘若掌握不好尺度只能讓菜更難吃,有的人不願意去嘗試放作料的比例,於是就平平淡淡的順其自然,這樣也就沒了煩惱沒了區分,他寧願喝一輩子的清湯,至少沒有鹹了或淡了的味覺煩惱!也更談不上好於壞只有真實。

老媽在牀上已經睡着了,看着她的臉就像個幸福的孩子,還伴着輕微的鼾聲。夜是那樣的寧靜,無聊的讓我感到有些頹廢,又一次我站在窗前眺望,夜空是一片黑色籠罩的朦朧,路燈在一棟棟高層的建築下輝映投射出幽幽的光,那暗黃的格調像是夜上海的偏僻雨巷,不知不覺中我感到有些疲倦,似乎很想睡了,可是一躺到牀上整個人又馬上清醒過來,會忽然有一種想起牀去做點什麼的衝動。有時候心底裏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像是結了痂的傷口癢癢的,每當傷口快要癒合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就會習慣的去撓一把,摳一下,明知道這樣會弄掉結痂,明知道這樣也許會觸痛傷口,可還是忍不住就這樣一次次,去撓,去摳,去扯,甚至看着快要癒合的傷口再一次被撕裂流出鮮血。日子在平淡無奇中穿過歲月的河流悠然遠走,生活就這樣懶懶散散像一潭靜止的湖水處而不驚,沒有驚濤駭浪,沒有波濤洶湧,習慣成自然,平凡中快樂的感覺是那樣的短暫。雨夜,留給我的是淡淡的寧靜,是絲絲的傷懷,是柔柔的想起,是落寞的沉寂,把心兒又一次淡進風裏隨它去,伴着清涼,伴着憂鬱,伴着那記憶深處綿長的追憶,思緒如潮,寂寂夜風中翻卷着層層的心浪,將那悠悠往事再一次想起回味,一一羅列浮現眼前!

有關心情的隨筆3

當太陽愛上月亮的時候 ,天空便出現了日全食。

當月亮愛上太陽的時候 ,天空便出現了月全食。

可惜 ,太陽和月亮總會錯過 ,因為天空從未同時出現日全食和月全食。

天之涯 ,有一株偉岸的橡樹。

地之角 ,有一株温柔的木棉。

搖首相望 ,彷彿永遠分離 ,心卻又終生相依。

每一陣微風吹過 ,他們都相互致意 ,沒有人能聽懂他們的語言 ,但他們讓微風攜遞愛的訊息。

橡樹與木棉 ,彼此相愛而紮根地底。

一個是閬苑仙葩 ,一個是美玉無瑕。落花有意 ,流水亦有情 ,怎奈世事虛化 ,終落得一場鏡中花水中月!

三生石畔 ,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絳珠仙草 ,積下綿綿情意。

滾滾紅塵 ,木石前盟終比不過那金玉良緣 ,絳珠仙子用一生的眼淚還了情。

焦仲卿與劉蘭芝 ,相攜相伴 ,恩愛有加。

梁山伯與祝英台 ,兩情相悦 ,情投意合。

陸游與唐婉 ,青梅竹馬 ,神仙眷侶。

然而 ,天妒良緣 ,皆是苦命鴛鴦。沒有真正的第三者插足 ,卻有比這更為厲害的角色——包辦婚姻!

一句媒妁之言 ,一聲父母之命 ,反抗這頑固的封建禮教談何容易!

於是 ,一對對情侶為愛而死 ,心卻永遠相依。

夏至初時 ,清風透爽。攜父母之手 ,漫步於林蔭道上 ,時有夫婦擦身而過。不牽手 ,也不含情相望 ,也不再年輕。説家常話 ,看身外景 ,言笑晏晏 ,其樂融融!

有關心情的隨筆4

一頭驢幻想着變成人,它割掉自己的尾巴後,問周圍的驢:“現在我像個人了吧?”“差一點,你還應該把耳朵剪下來。”其他驢回答説。“這好辦。你看現在我變成人了吧?”“還差點,你還缺雙鞋和領帶。”……不管怎樣,這頭驢在驢羣裏有了名聲,因為它差一點就變成了人。

如果想要證明自己,就不要怕“還差一點”。

某人弄到個鑰匙墜,並把自己的鑰匙全都掛在了上面,結果他的鑰匙不是一個個地,而是一下子全弄丟了。

真正意想不到的事情永遠也難以預料。

道德家埋怨:這世界上再也沒有熱情,再也沒有信仰了!所有的一切都使我們覺得厭煩,一切都令我們感到疲倦,周圍的一切都毫無生機……然而,就在他身旁,樹枝上的春芽在悄然開放……

一個乘客叫道:我要立即下去,這是我的權利!他從船上走了下去,並沉沒在大海里。

在H城,傳統的狂歡節非常有趣,那裏的人們參加慶祝活動時不是戴着面具,而是取下假面具。

——請給我一塊石頭!

——你要石頭做什麼?

——打自己的腦袋!

——是戴着帽子打呢?還是脱下帽子打?

那人回答不上來了,便又請求説:——給我喝點什麼吧!

——要帶添加劑的強身飲料呢,還是不帶添加劑的?

當你在作最初決定時,就應該準備好作出最後的決定。

“我能點燃一垛乾草。”火柴自誇説,“還能放火燒內閣,燒精美的藝術博物館,燒百貨商店。”

你為什麼不説,你還可以點燃煤氣來熱湯呢?

謊言的腳又短又小,因此,它逃跑時很困難。但是,謊言在回顧時看到,真理只有一條腿;而且這是條跛腿。於是,謊言便敢於坐一會兒,喝點什麼,吃些東西,甚至還可以睡一會兒。

母雞在照鏡子時自問:我是什麼?假如我是頭獅子就好了,那樣我就還要多兩隻腳掌;要是變成狐狸那需要有奸詐的笑容;對於兇惡的金錢豹來講,我的顏色又太鮮豔了。我究竟能變成什麼呢?難道我就永遠也不會變成其他什麼嗎?這種情形就跟我們人類一樣,我們也總是問,我們怎麼啦?我們要往何處去?……

有位德高望重的學者發明了一種能醫治走投無路的機器,如果他不是如此地德高望重,醫院裏就不會有這樣多的病人。

有關心情的隨筆5

《會長大的幸福》初次聽聞這曲歌名便頓覺詩意。幸福,能否真能隨着流年的消逝而漸漸長大、開花、結果,最終長成一棵偉岸挺拔的大樹,亦或屹立成一片唯美的風景?有人説沉溺於自我是90後的特性,就如同我們隨手寫下的文字,淡淡的憂傷,是青春特有的味道,我不知道別人的感覺,卻能很肯定地説自己是喜歡這種特有的味道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自己喜歡上了安靜,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發呆,倚着窗,託着下巴,傻傻地思考,靜靜地守候珍藏在心底的那份淡淡的愁。

原本一直期待的高考落幕的這個暑假,等到自己真正經歷時才驀地發現,其實無所事事的感覺是這樣的空虛和乏味,趴在桌上都能清晰地聆聽到手腕上手錶的滴答聲,安靜地出奇,秒針的聲音此時便顯得輕而沉重,這可是自己高三分秒必爭的時光呀,如今卻可以肆無忌憚的揮霍,聽着時間這樣真實地一點一點從我身邊溜走,心中仍會湧動一種莫名的情懷。

一直沒有否認,自己是喜歡音樂的,而有些歌,一聽見便會使我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人和事,這樣的歌或許也是可以作為一種獨家記憶的吧。正如這首《會長大的幸福》以後再次聽見,腦海中是會想起某段記憶的吧。喜歡這樣的回憶方式,在未來的某時某刻,耳邊突然想起記憶中的音樂,猝不及防地,心律驀然就亂了節拍,往事瞬間泛起漣漪,形形色色的人霎時呈現,像風吹過的痕跡,之後、又是一片雲淡風輕。

一直認為少年不識愁滋味,可有誰知道,少年的愁似一望無垠的江水,表面上波瀾不驚,而江底早已暗濤洶湧。青春的記憶,那些或深或淺的色彩,是註定需要被不同的人恣意塗鴉的吧。我們還太年輕了,對未來,我們有的只是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年輕的我們是必定揹負不起情感的包袱的呀,所以這份淡淡的情愫是註定要被珍藏的,現實無法允許,那就將它深埋吧,這也算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插曲呢。

有年長的朋友告訴我,青春期的女生不能一味地主動,的確,是應該矜持的吧,否則只會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青春中的幸福,是還沒有長大的呢,高於友情又絕非所謂的愛情,是藍顏吧,這種特有的幸福沒有長大卻能使青春中的我們長大。或許在這樣的流年裏,你我都只是蒲公英的種子,九月,初秋夏末之際,是註定要載着各自的夢想飛向各自的海角天涯的。似乎,幸福也是可以長大的,那“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幸福是最純粹最原始亦是最真實的,而當我們身心皆已成熟之時,我們離長大的幸福也就不遠了吧…

有關心情的隨筆6

小時候,單純地以為人只有兩種心情:開心抑或傷心。

那時候覺得傷心是最讓人痛苦的一種心情,傷心時會嚎啕大哭,會歇斯底里。

長大後,才發覺原來在開心和傷心之間可以派生出許多許多不同的心情,其中有一種叫無奈的心情會讓人感到挫敗,感到無力可施,是一種比傷心更讓人沮喪的心情。

傷心,大多是因為經歷了最令人失望、最糟糕的事件後產生的一種痛楚,因為經歷了最失望、最糟糕的事件,因此也意味着以後所發生的總會比現在所經歷的要好,因此你有理由對明天充滿信心。

太陽或許會被烏雲遮擋,或許會下山,但註定還是會冉冉升起。所以,傷心所帶給人的痛是尖鋭的、直接的,同時也是短期的、暫時的,痛過以後會復員、會不痛。

而無奈卻是對生存狀態,對某些事件產生的一種無可奈何,一種無力可施。這種痛,或許不如傷心來得尖鋭,但卻是深刻的,是持續的!我苦笑着,我掙扎着,卻發現沒有用,一切都是徒勞,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不,應該説是更深刻的認識,我發現了自己的渺小,發現了世界的殘酷,發現了很多東西不是你可以掌握,可以駕馭的。無奈,隨着長大越來越頻繁的被我所體會。

還記得年少時曾輕狂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曾幼稚的認為自己可以撬動整個地球。那時候,不會無奈也不懂得無奈;那時候,心情總是很純粹,即便是痛也是最直接的痛。然而,生活卻在一步步地告訴你,其實有很多準則、很多習慣是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約定俗成的,你可以不喜歡,但你必須遵守。很多事件的發生往往是註定的,你不可能違背天意,你也沒有能力去撼動命運,你只能無奈,只能讓一種痛在心中蔓延……

其實,如果你能以一種相對平和的心態,相對超脱的心境去看待無奈,你會發覺其實無奈也並不很可怕。

既然不能改變,就試着換種心態、換種方式去接受;既然註定要接受,就讓自己帶着微笑去接受。整日沉浸在無可奈何的痛楚中,你會感到更無奈、更痛楚。

也許,在無奈中微笑,你會體會到無奈所特有的那種愴然的美,會發覺無奈教會了你平和,無奈讓你變得成熟!

有關心情的隨筆7

今天不知道怎麼了,心裏感覺好煩。好煩

心中有説不出的煩躁,這到底是怎麼了?

為什麼會這樣?

看到什麼事都好想發火?

現在自己越來越不懂自己了。為什麼會這樣?

昨晚跟別人説起他

我又想他了,

又給他打了一個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我的心是好緊張。好害怕。

他的聲音還是我最喜歡聽的。對我説話的語氣還是一樣?

哎。別再寫他了,等一下心裏又在折磨自己了。

不知是什麼原因

也許是因為工作的煩燥吧

本來想請假的。可是現在一點心情都沒有了。

為什麼自己總是在折磨自己?

有關心情的隨筆8

最近關注了挺多公眾號的,感覺自己稍微有點政治不正確。但畢竟我這條命是TC給的,必須補足自己的貢獻才行。冬川豆,當然是和人民網過不去,人民網嘛,又紅又專,主為高階玩家服務。

用了差不多有小半年,啃了幾個公眾號的全部文章。就像讀多了書就會有觀感一樣,其間,龍爭虎鬥,高下立判。不是説腐朽的資本主義氣息有多好聞,只是,我仍舊擁有一個組建巨大家族的願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o)龠(yue)乎?

想想自己以前做過的錯事,還真是一堆一堆的。就是想把自己腦袋按水裏憋死的那種。我只是一個十九歲的小姑娘,沒那麼多閲歷可以傳授給你們,所以我建議你們自己去看:“水庫論壇”、“貪心記”、“請辯”、“冬川豆種子不死”、“魔宙”。除了後面那倆我還沒有翻完以外,其餘的全部文章我都已經看過了,所以才敢過來説。

至少,我能擁有一個相對明晰的框架。不是説看反政治的東西就是反政治的人,而是,在有些時候,人的政治立場可以與思想相反(狗命要緊)。

我想要更好的生活。肉眼凡胎,誰還不是呢?權遊是我的啟蒙,是它讓我明白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只有立場,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錯。比如龍媽,她想要解放彌林,自己卻成了暴君。不過我還真挺喜歡她的,因為她身材好,有龍,長得還好看。

歐神的道不是我的道,晴予的也不是。但我吸收進了一些有用的東西。之前我看的音樂劇,《漢密爾頓》,講的是美國政治鬥爭的故事。我很喜歡他(漢密爾頓)的這種不要臉的勁頭,哪怕稍微有一點白左。我不歧視黑人,也不歧視穆斯林,更不歧視LGBT。要是對這個社會有用,那就不該被歧視。該被歧視的是那些愛吃白食的。

在我看來,黑人確實應該被當做人看待,但其他的福利就不是必須。領養確實有必要,我們可以從那些流浪的小動物裏面挑出來最好看的。狗活着,可是還要吃豬呢。所以,親疏遠近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劃分點。A7.5-A9是挺難的,但我盡力。

現實就是根據自身優勢選擇最合適的那條上升道路。當一個廚子。要是沒有通貨膨脹,我肯定就只會當個廚子,過自己的小日子,每年買買東西旅旅遊,直到資歷夠我做到最高Chef。但是,有啊!你要讓我怎麼才能負擔得起將來五千一碗的拉麪?

最差最差的情況,就是我守在大連,吃點家裏的老本兒,到日航酒店當廚子,然後,貸款買下第一房。再發展發展,等到二十五六去英國,找個更好的酒店打工,吸收一點腐(甜)朽(美)的資本主義氣息。學區房就不用買,不如託個關係考特長,再把學票換過來。

嗨,想和我的愛人呀,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且,也不是非得結婚。結婚後,買房一家只能買兩套。真的不想一個人過完下半輩子,看魔宙看多了,心特慌。我是真的很需要一個合適的人,把我當成他的私有財產來陪伴。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和平。若是和平,家業定能千秋萬代。

有關心情的隨筆9

推送完那篇《你有孤獨恐懼症嗎?》文章之後,有一位讀者給我發私信説:

看了文章之後深有感觸,我是一個沒有童年的人,對於童年總是有一種迷離感,即害怕回首,又想去找到那種感覺,越渴望走出來就陷的越深,孤獨感時刻充斥着我的內心,我該怎麼辦才好?

準備送她一句:當你習慣孤獨之後就好了,但是又默默的刪了,思考了一下打上了這樣一段話:

每個人的孤獨都是必須的,只有孤獨才能讓你找到迷失的自我,你不敢回首過去,是你害怕那段時光,因為那段時光給你心理帶來了不堪,但這並不是你的錯。你要做的,或許是能做的就是,在現有的基礎之上,慢慢的彌補過去的缺憾,或者是遺憾,比如説嘗試一些童年沒有得到的樂趣,去一次遊樂園,坐一次旋轉木馬,開一次碰碰車……

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種幼稚,而是一種補償,只有如此,過去才能被慢慢的釋懷。

心之何如,好似萬丈迷津,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只有勇敢的面對過去,才能釋懷過去。彌補過去就是亡羊補牢,修好了過去的洞,未來的羊兒才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有關心情的隨筆10

兩年前的金色季節,懷揣着自己12年求學生涯的希冀,帶着親朋好友的祝福來到了師範大學,來到了弋江。那時候的自己對這裏的一切只有“陌生”兩個字,我對自己説:“這座城市、這個名為弋江的區域於我而言只是過客!”

我以過客的姿態打量着這裏的一切,我們大學城坐落於弋江區,而弋江得名於穿過此境的長江二級支流弋江,學校是花津校區,也是因為流經學校的花津河屬於弋江。我帶着好奇的心情走到花津河畔,金色的季節裏,花津河畔特別安靜,花津河也彷彿睡着了似的,只是偶爾泛起幾圈漣漪,彷彿是接待客人時不小心打了幾個呵欠,河邊是成行的柳樹,旖旎地與金風共舞,偶爾低下頭來看着水中自己婀娜的身影,我帶着輕鬆的心情欣賞着這裏的一切,慢節奏地深呼吸然後散步,只覺神清氣爽,累了,坐在河邊零星分佈的石頭上,突然間心中得到了片刻的安靜,只想時間慢點再慢一點。從此以後,每個週末的晴日午後,我都會靜靜地坐在花津河畔,看着清澈的河水,在金風中漫步,只想在這裏盪滌去自己心中的煩悶情緒,然後以一如既往的熱情投入每天的日常生活。

沐浴在弋江的金風中,我看見一批又一批懷揣着夢想的莘莘學子走來又離開,彷彿弋江只是一個“驛站”,而在這個所謂的“驛站”中,我看到了很多人的蜕變,當然也看到了很多人的墮落。而我在這羣同齡人中間只想永遠做自己,做敢拼能拼的'自己。金風中的弋江永遠是20歲,年輕的20歲,充滿朝氣與希望的20歲。迎着朝暉,永遠有年輕的生命在奮鬥,我想這就是弋江獨具特色的美。

在這座陌生的城市生活了兩年,與弋江共處了兩年,猛然間發現自己早已不是過客的姿態,與親朋好友在一起時,總會有“我們弋江區有……”,記得放假回家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蕪湖的交通狀況,我對家人説:“快看快看,蕪湖的公交車”,不知不覺中早已把自己當成了弋江的一部分。習慣於把寢室稱為“家”;習慣於把緯七路當做自己的第二食堂;習慣於聞着濃郁的桂花香在弋江的秋風中行走;習慣於坐着黃色的公交車穿行於蕪湖這座小城;習慣於這篇被稱為郊區的清新環境;習慣於看着路旁永遠年輕的面孔;最愛花津湖畔那難得的一份由內到外散發出的清靜……

轉眼間,我可以調侃自己是“學姐的學姐了”,大三了,改變了很多的生活習慣,改變了對弋江的陌生的態度,只覺得自己早已習慣了這裏的一切。這兩天開運動會,連着週末,我們有五天的假期,剛來時,這樣的假期,寢室的各位都會有自己的打算,回家或是出去度假,而這次這樣連檔的假期,我們寢室的4個卻都選擇了留在蕪湖,原因很簡單,就想在弋江好好地歇歇,留在這裏才是正軌,不想奔波了,我們早已與弋江融為一體,或者説,兩年的時間弋江早已從我們的內心、從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把我們征服了,讓我們從內心把這裏的一切當做生命的一部分,當做家。

我於弋江而言,不再是過客,早已是歸人。

轉身,你已不在我秋色裏

有關心情的隨筆11

歲月匆匆,日子就這樣流水般奔騰而去。《匆匆》中提到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作者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他不僅自我反問:“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下些什麼痕跡?”我愕然,對啊,正如他所説的,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

每每看到他如此反問我,我總能陷入一片寂靜的沉默之中,無以自拔。他的思索何嘗又不是我的。十幾年來,我如同在沙地上行走,雲淡風輕,沒有什麼足跡。春去春又來,花落花會再開,時間就是生命每次的輪迴。

他的《背影》眾所周知,父親微胖而蹣跚的背影穿越時空成了父愛的經典,那背影不高大,不挺拔,是在生活重壓下漸漸衰老的父親的背影。每當“目睹”爬月台的那一幕,我總是頭涔涔而淚潸潸。

彷彿那便是我的父親,而我便是那個遠去的孩子。

依然記得剛上高中時與父親離別的場面,他將我送上公交車,千叮嚀,萬囑咐,直到車子開走時,他才不舍地離去。我回眸,一個身影映入我的眼簾,越來越小,直到消失在遠方。

從未見到如此深情而留戀的父親。在我腦海中父親總是用鐵甲做外衣,用刺刀當武器,用最冷漠的外表來掩飾,眼測不出深度,心望不穿浮沉。然而,在離別時刻,他那鐵甲、刺刀已被融化……

我被朱自清細膩的文筆、獨特的視角深深吸引,依他的文章而行,總能尋到一個自己的影子。

他的文字感人肺腑,征服了我。他的書中有一個袒露心事,領略生命的快意的我。

有關心情的隨筆12

每每説到“孤獨”這個詞,總會想起很多年前在雲南看到過的一個情景。

那是從昆明到畹町的路上,記不得是哪一段了,總歸這一程要經過大理、思茅(現在的普洱)、楚雄等地區,沿途都是高 山峻嶺,大客車要開三天三夜,一個人坐在鐵皮車上,咣噹咣噹地無所事事,窗外的風景看多了,便也厭了。最有趣的,莫過於看天上的雲,從這個角度看像一隻白象,幾個小時後,轉到另一個山頭,又看到這朵雲,便像一座菩薩了。偶爾會看到對面的山腰上有一户人家。木板的房子,屋後兩三株火紅的攀枝花樹,屋前幾分菜地稻田。更偶爾的,會在客車經過的某個彎道上,突然冒出來一個蜷坐着的少年,茫茫然的,支着個脖子,不知道在等待什麼,此前此後,數十公里,竟無人煙。

他從哪裏來,他要到哪裏去,他在想些什麼,他將要做些什麼?

以後,往往在一些很突兀的時刻,我會油然想起這個蜷坐着的少年。一絲沒有由來的擔憂,跟一個沒有由來的人兒一樣,如一道淡淡的陰影時隱時現地尾隨在我的旅途和往後的日子中。

在三十歲之前的某一段時間,我突然喜歡上了熱鬧的迪廳,越是熱鬧,越是喜歡。

站在那羣染着一頭黃髮的十八、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中間,儘管也只比他們大了七八年,我卻感到青春的枝葉正從我的身上嘩嘩地落下。這一刻,我會突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這種小小的孤獨,其實是很私人的,其實與別人無關,與生活無關,與哲學的孤獨和歷史的孤獨都無關的。它僅僅是一種偶爾會發作的病。

在變幻的燈光,迷離的人影中,在搖滾樂的驚濤駭浪中,人如一葉孤舟,搖搖晃晃地飄向一個離現實如此遙遠的彼岸。你甚至不能給自己一秒鐘的寧靜,否則,你就會被現實拉回到你自己。正是在這樣的一刻。我才刻骨地感受到,人為什麼總是在音樂中顯得那麼脆弱和易感。

在這個現代的都市中,我們的孤獨只因為我們彼此敵視,互懷戒心,只因為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是那麼的恍惚和恐慌。

搖滾並不能拯救什麼,它只是讓你忘卻和逃避,在樂盡人散之後,搖滾所剩下的,便只是一堆茫茫無邊的孤援。如同那個安徒生童話中的小女孩,她劃完了最後一根火柴,風越來越大了,雪淹沒了整個城市,但上帝還沒有來。

傳染到我的生活中,便是超乎尋常的激越以及短暫激越後的沮喪。“我的文章,偏要如骨刺一般,鯁在某些人喉間,讓他們難受。”在那個時期所寫下的文字,無一不浸染上了這份偏執和淡淡的哀傷。

雅典人蘇格拉底説,唯有孤獨的人,才強大。

法國人盧梭説,惡人才孤獨。

德國人尼采説,孤獨,你配嗎?

中國流行歌手張楚説,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到了生活日漸穩定之後,我才漸漸從這樣的騷動中逃離出來。這些年來,我一直被看成是一個“成功男人”,每天西裝革履,出沒於各種金碧輝煌的高檔場所,每天與趾高氣昂的大小企業家、老少政治家們高談闊論,切磋交流。每天把時間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麪包分發給大街上的每一個人,每天忙忙碌碌地會面、出書、講座、赴宴... ...

我知道,我其實並不熱愛這樣的生活,甚而竟還有點厭倦。但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我支付出所有的青春和熱情,都無非是為了博取一份世俗的肯定,而一旦得到了這一切之後,卻突然地發現,要擺脱它卻比攫取它更難。於是便偶爾地會非常懷念過去那種焦躁不安的“迪廳時光”了。

然而我又隱約地知曉,青春的孤獨、成年的孤獨、中年乃至老年的孤獨,都是一些症狀不同的疾病。每一個年齡段的人們都有着各自的孤獨。你無法返身拾回你的過去了。你必須沉浮在現在的時光之河中,撈取另一份生活的感悟和失落。

我想,現在這樣的時候,或許是中國自“五四”以來,道德界最孤獨的時代。許多年前知識階層以身相許的理想如同失蹤的星辰無跡可尋,在一個時時處處以金錢來衡量存在價值的大商業年代,當我們把雙手舉過頭頂,當南迴歸線的陽光直射我們的雙眼,當暖味的都市氣息如亞熱帶的青藤般纏繞住我們,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所謂的“孤獨”,竟會顯得那麼的做作和矯情。就如同我此刻在電腦前漫無邊際地打下這些漢字一樣,其實我的內心卻不清楚到底要向誰傾訴一些什麼。

我真的並不十分地知道:我們為什麼孤獨。

此刻。我正坐在大運河畔的一幢29層高的寫字樓裏寫字。暮月下的晚風在都市的高空中飄搖而過,在並不嚴密的窗户上擊打出一聲聲微微的呼嘯。窗外,夜燈如蛇,蜿蜒百里,沉睡中的都市如一頭孤獨的怪獸。

身後是喧囂紅火的塵世,眼前,通往孤獨的小道上,正大雪瀰漫。

的確,所有喧囂的事物,包括喧囂的人生,都是很孤獨的,無非,我們並不感知。

有關心情的隨筆13

讓過去的隨風而去,未來的靜靜等待;往事不再回首,前路默默奮鬥。

最近校園隨處可見穿着學士服拍照留念的學長學姐,平常見不到的他們,彷彿是在一瞬間出現在了校園每一個可以留作紀念的角落。

看着他們拍照時露出的笑臉,就像學校的梔子花一樣燦爛,給人一種畢業快樂的感覺,畢業真的快樂嗎?我不知道,然而我知道,校園和青春對於以後的他們只是一個名詞,一段過往,一份經歷。

迎接他們的是怎樣的未來?都要他們自己去嘗試,要麼創造未來,要麼被未來創造,一個被動,一個主動,就像雞蛋從裏邊打破是生命,從外邊打破是食物,對於過去只能任它流去。

和一位學姐聊天,瞭解到學姐正在考雅思,準備畢業之後留學英國,看着她驕傲的説出自己想去的國家和學校,她很快樂。

出國,對於一個普通家庭的學生就是一種不能想象的事情,但對於一些家庭,只要孩子的成績足夠優秀,就是小菜一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孩子送去心怡國家,學校,讓他們享受最好的教育,接受另外一種文化的薰陶。

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出國,遊學,對,是遊學而不是留學!就像三毛,雖然日子過的艱辛,哪怕頓頓都是黑麪包和白開水,依然可以遊歷整個歐洲,去巴黎看一次鐵塔,和蒙娜麗莎來一次約會,然後在羅馬過一個悠閒的假日……

去陌生的國家,欣賞異國的風景,接受另一種文化的薰陶,這是我一直的夢想,這種感覺光是想想就真的很棒。

無奈,原始家庭給予自己的條件僅限於讀完大學,出國留學簡直是痴人説夢一般。然,我並不覺得悲傷,因為這只是代表過去和現在的我,未來,誰又能決定呢?

過去不回首,未來可期盼,對於以後永遠都是一個未知數。

有關心情的隨筆14

早晨起牀,樓道里一陣帶着絲絲涼意的風吹來,穿着夏天的衣服居然微微有點兒冷。

空氣裏雨水的氣息還沒有散盡,閉上眼盡情的呼吸一口,沁人心脾。雨,是從昨天下午三四點鐘開始下的,急一陣緩一陣一直下到半夜,把長春夏季本就不兇狠的燥熱殺的片甲不留。我很喜歡長春夏天的雨季,這估計是我對長春這個城市唯一的喜愛了吧。這裏夏季的雨,不同於南方,很少帶有電閃雷鳴。我個人雖然不至於害怕雷電,但是有了雷電之後,它們彷彿成了世界的中心,咆哮着怒吼着,讓你不得不放下手中事去關注它們,干擾我平靜的生活。有雨了,就急急忙忙一頓潑灑,用它本身攜帶巨大的慣性的力量將這個城市的骯髒統統埋葬在大地,留下可以瀰漫整個城市的涼爽。這涼爽,在天氣放晴,太陽高掛之後並未立即散去,至少可以保持半天之久,在燥熱的夏季,多來幾場這樣的大雨,也不用擔心尋找避暑勝地了。我迷戀這裏夏天的雨,就如同我久久地迷戀我的女神一樣,不曾刻意追求,卻又不曾有過一絲忘懷。

昨天還是上半年,今早醒來已是下半年。我不知道昨天那場大雨有沒有從上半年一直下到下半年,但它確實把它的涼爽從上半年帶到了下半年。從昨天下班回來到睡覺前刷了兩次空間動態,幾乎被下半年的關鍵詞給刷屏了。自由、努力、快樂、收穫、旅行,好像每個人的下半年都給設定好了一樣。有點兒心靈寄託的感覺,一種心理安慰,其實我更感覺像是在拜佛求神。上半年和下半年,也就是睡一覺的距離。睡覺前的我們肯定已經把醒來之後要做什麼給計劃好了。在你實踐這些計劃的時候,如果是在做你自己喜歡的事,你在心理上就是自由的,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為之努力,然後收穫屬於我們自己的成就。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再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把心和身體都交給這片廣闊天地,隨意撒歡,讓自己來一場從裏到外的洗禮。就這樣,不管你被設定了怎樣的關鍵詞,我們都可以把所有被設定的關鍵詞都體驗一遍。

對於下半年,我沒有計劃,也沒有關鍵詞。但是我有事可做,並不盲目,這樣就好。能在這樣的一場雨後迎來我的下半年,我從頭到腳都是開心的。雨前、雨中、雨後都是文人騷客最喜歡的創作時期,我也偽裝一次文人騷客,在下半年的第一個早晨,感受着夏天的清爽,寫下按耐不住的小情緒!

早安,七月,你好,下半年!

有關心情的隨筆15

我們頂着大大的太陽,終於找到了一個騎馬場。

十多匹高頭大馬被拴在馬場邊的柱子上,有棕色的、白色的、灰色的和黑色的,它們温順又乖巧。

叔叔給我挑了一匹棕色的馬,我看着高高的馬背,心裏免不了有一點點緊張。叔叔一下把我抱到馬背上,讓我拉緊馬鞍上的鐵環,腳踩在腳蹬上。他拉起韁繩,喊了一聲“駕”,馬兒就乖乖地走了起來。

微風輕輕拂過我的面頰,我覺得特別舒服。騎在馬上,前前後後,一顛一顛的。正當我緊張的心情慢慢放鬆下來的時候,馬兒突然打了個噴嚏,嚇了我一大跳,我好奇地問叔叔:“馬兒也會打噴嚏?”叔叔説:“草原上風大灰塵多,馬兒的鼻孔又大,容易進灰塵,所以它要打響鼻來清理鼻孔。”

馬兒載着我,上山又下山,四十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回到樁邊,雖然還很想騎,可無奈時間已經到了,我不得不被叔叔又抱了下來。

離開馬場,我想:以後有時間,我一定要再來內蒙古,再來騎馬,這真是讓我流連忘返啊!

標籤: 隨筆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37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