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任歲月滄桑變化,仍應銘記血濃於親隨筆

任歲月滄桑變化,仍應銘記血濃於親隨筆

而今,信息化時代飛速發展,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每天都可能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在參與嶺南師範學院法政學院“夢之芽”暑期社會實踐隊的調研期間,卻讓我“看見”了另一種世界。

任歲月滄桑變化,仍應銘記血濃於親隨筆

我們隊伍所研究的課題是關於“空巢老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況,因而,我們花了最多的時間去尋訪空巢老人並深入瞭解老人的經歷、生活與精神狀況。在尋訪的途中,總有一些令人難以忘卻、銘刻於心的畫面……

畫面一:風和日麗的早晨,道路上車水馬龍,一個白白淨淨的中學男孩小心地攙扶着行動不便的奶奶,讓其和爺爺一同坐在公園的長廊凳上。隨後將打包的快餐盒放在爺爺、奶奶之間,為他們打開快餐盒,並雙手遞上已拆去包裝的一次性筷子。爺爺、奶奶緩緩夾起水晶餃子,放進張大的嘴裏,慢慢地咀嚼着,不時地看看近處打紙牌的老人們,男孩則坐在一旁,靜靜地陪伴與照顧。在如此陽光燦爛、蟬鳴鳥叫的夏日清晨,他們仨,如一縷清風繞過打牌喧鬧的街坊,在赤坎老街中穿堂而過,拂動着紛繁世界裏躁動的人心。任外面的世界如何千變萬化,他們所構築的畫面彷彿能讓時間靜止。

畫面二:乾淨又狹窄的柏油馬路兩邊是擁擠的老城區,新式房屋與長滿苔蘚的瓦房參差不齊,一邊的路邊是店鋪,一邊的路邊坐落着居民樓,大門與街道的`距離不超2米,彷彿就要威逼街道了。居民樓前生長着繁茂的大樹,傾向道路中間。樹蔭下,有兩位身着樸素的麻織夏服的老奶奶,坐在門前矮凳子上,以老人習慣的手撐大腿的姿態在閒聊着,或許在聊着自家孩子的生活瑣事,或是聊着鄰里間的傳聞軼事,抑或是一同回首過去的歲月點滴……她們閒聊之際還偶爾煽動着褲腿,神情或喜或憂,令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外婆,也常常如此過着生活。然而,這兩位老奶奶卻是居住在城區的,門前汽車飛馳,環境狹隘,空氣渾濁,但是,那時樹蔭下的她們依然有種“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之感。又不禁地多想了一下:她們的孩子是否與她們一同居住呢?

畫面三:在一個七八十年代的小區裏,隱藏着一座低矮、陰暗、潮濕的平房,裏面住着一位獨居老人,九十高齡孤苦伶仃地委身在窄小的廳子裏,坐在木椅子上捧着盛湯的大碗——桌上並無多餘的餐具——面對着小小的門,看着外面進進出出的人們。住在這小區裏的人有普通的看門阿姨,也有在區政府上班的職員。抬頭望去,每家每户的陽台都放滿了東西——盆栽、廢棄鍋具、小孩的學行車等等,都掛滿了洗淨的衣物,樓下還停放着不少小轎車,這座平房在此顯得是如此地格格不入。甚有光鮮亮麗的住户譏諷道:“這阿婆都有三個兒子,幸福指數比我還高嘞!”老奶奶曾是文化局的雷劇花旦,看着照片裏英姿颯爽、貌美如花、嬌豔欲滴的美人,我們難以收住內心的驚異與悲哀。

很多獨居老人或空巢老人都曾有過風光的過去,但都最終湮沒在歲月中,他們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以及親情的淡漠,縱使外界滄海桑田,他們也只能終日面對自己,將話語吞進日漸萎縮的肚子裏,將自己藏進窄小的世界中。

“時代不同了……”,這是老一輩們的慨歎,卻也道盡了當下親情日漸淺淡的無奈與悲痛。古人所傳承下來的“百善孝為先”的中華美德,卻在時代的滄桑變化中漸漸被丟棄了,又言“百行孝為先”,沒有了以“孝”當先的第一美德,何談“行”?何談“汝行”夠“善”?又何談“汝之為國築夢”夠“真”?無論歲月如何滄桑變化,我們都應當將“血濃於親”這一信條刻進心裏,都應當及時行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0r0r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