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與愛同行雜文隨筆

與愛同行雜文隨筆

2015年的元旦假期,沒有去什麼景點玩,也拒絕了一些朋友的邀請,開車去了福利院,看望那些孤兒和貧困兒童。車尾箱裏塞兩箱東西就塞不下了,只好放在車子後座上。

與愛同行雜文隨筆

去的是廣西的“蒲公英之家”,位於北流。

這是一間非營利性的純公益行為的民間福利機構,一直都在為一些孤兒和貧困兒童竭盡所能的提供學習生活以及成長的一個基本環境。

今年已經有四十多個孩子,五六歲至十五六歲不等。

我們去的時候,因為是節假日,只有一個管理人員和一個阿姨在。到達時孩子們剛剛吃完飯,有一個孩子遠遠看到,向管理人員拿了鑰匙過來開大門的鎖,方便我們的車子開進去。

雖然是孤兒,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活潑開朗的模樣,臉上依然掛着淳樸和純真,也許他們已經忘記了很早之前自己是怎麼成為孤兒的,但是現在他們在蒲公英之家有玩伴,有阿姨,那裏是他們遮蔽風雨的家。

坐下來時,孩子們乖巧地端了茶水過來,喊着叔叔阿姨新年好,然後湊在一起聊天。阿姨為大家分配水果,沒有人搶奪,只有互相謙讓。這點讓人十分欣慰,他們沒有我們富裕家庭中獨生子的那般嬌貴,因為不曾被溺愛,很多孩子早早就學會察言觀色,在他們這個本該一派無憂的年級裏,過早地學會了一些成年人才該有的東西,這點又讓我覺得很心酸。

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姑娘,有着及肩短髮,她怔怔地低頭看着我的高跟鞋,説,阿姨,你的鞋子真漂亮。

可是,當我低頭看到她腳上的鞋子時,已經是破損的模樣。心頭湧上酸酸的感覺。

拉她過來,問她,你喜歡什麼顏色?下次阿姨來的時候買給你。

她怯怯地説,謝謝阿姨,我的鞋子還能穿,不用買。

忍不住揉揉她的頭髮,再三追問之下她才説她喜歡粉色,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

之前去過很多福利機構,因為社會的商業化,很多福利機構已經不單純是在做慈善了,打着做慈善的口號,騙取了大把人的同情與支持,最後卻做出了太多讓人失望的事情。這也是閒着一旦提及什麼中間機構來做捐獻時,多數人會拒絕會質疑的原因。包括我。我這幾年從來沒有再通過中間機構做過捐獻。偶爾在雲貴川或者在其他的省市,途經時會特意去看看,僅此而已。

蒲公英的花語是停不了的愛,當初取這個名字的時候自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和關注,皆由個人資助才得以建立。對於各種活動和募集,並不願意刻意而為之,一直在秉持着初心想要為孩子們建立一個愛心之家,在這個愛心之家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不會有心理上的自卑與障礙感,也不希望他們走出去時別人會有任何不同於他人的眼神來看待。

善良與愛心,都不是能夠假裝出來的東西。

炒作與欺騙,也不是能夠矇蔽世人眼睛的.。

可是,那些慈善之舉也一直沒有中斷過,那些不願意露面不願意出現在公眾面前不願意以此來博取名譽的人,依然默默關心着這裏。

我也相信以後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我始終相信有愛的人依然無時無刻地存在於我們的身邊。

回來之後,恰巧朋友聚會,就聊起福利院的事情,眾人都唏噓不已,為自己奢華的生活而不曾珍惜,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幸福,為福利院的孩子而感到心疼。

明日又要出門,出行前,前兩天一個女朋友拎來一大包衣服,今天另外一個朋友又在百忙之中送了一大箱子文具過來,拉到我的車庫,從車上沉沉地搬下來,我和她兩個人才勉強搬進電梯。

是很美的姑娘,大眼,濃眉,笑起來的時候,脣角上揚起來,十分陽光。又擅長穿着打扮,有着洋氣的氣息,走到哪裏都會吸引來一片追隨眼光的那種。她也常常在做一些善事,放生,捐助等等。

我身邊其實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她們雖然生活在很好的環境裏,卻並沒有因此變得驕橫冷漠,相反,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琴棋書畫都潛心學習過,受過國內國外文化的薰陶,沒有歧視之分,只有從容之感,皆有自己的職業與事業,風生水起地生活在這個城市裏,在提及她們的時候,我會覺得驕傲之感油然而生。

朋友自言也是棄嬰,養父母的恩情大過一切,並且為了她沒有再生孩子,給予她力所能及的一切,良好的教育,貼心的愛和照顧……使得她成長到如今,出落得不僅如一朵迎風盛開的薔薇,堅韌更是成為自身氣質的一部分。

她説沒有埋怨過生父母,或許他們有自己的難處,至今也不知道在哪裏,養父母就是親生父母。

我愛她的善良,也愛她的豁達,越來越覺得她的美是無法超越無法忽視的。

這大約才是真正的不畏將來不念過往的一種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

我也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們,長大以後同樣能夠擁有這樣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

標籤: 雜文 隨筆 同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2kx8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