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望江怨·送別閲讀答案

望江怨·送別閲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寫閲讀題就會用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江怨·送別閲讀答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望江怨·送別閲讀答案

望江怨·送別閲讀答案1

望江怨·送別

[清]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①。愁雲清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樹梢。

10.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3分)

11.怎樣理解“怪人催去早”?請結合全詞分析。(4分)

10.江水渺茫,扁舟遠去,愁雲慘淡低垂,帆船在飄蕩中越來越遠。作者採用了以景襯情的手法,淋漓盡致的表現了離別時難捨難分的纏綿婉惻的情景。

11.殘陽即將落去,責怨人們催促的太早。該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斜陽不願離去而責怨人催促的情緒,詞人以殘陽來暗喻自己,抒發了作者與友人離別時的難捨難分的纏綿之情。全詞雖沒有一句言離別,卻以景襯情的手法、以含蓄藴藉的語言將景和情表達的韻味十足。

【10題詳解】

試題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如“春江”“扁舟”“愁雲”“布帆”等,展開聯想和想象,結合着修飾景物的關鍵詞,描繪畫面,語言力求優美。然後再概括景物營造氛圍特點及運用的表現手法。如纏綿婉惻、孤寂冷清等。由“緲”可得出江水渺茫的意境;由“斷送”可得出離別時的難捨難分;“未了”表現了詞人的纏綿婉惻;“小”烘托了詞人內心的怨恨情緒。綜合起來可得出離別時難捨難分的纏綿婉惻的場景。

【11題詳解】

試題分析:此題可結合着前面的詞句“恨殘照,猶有一竿紅”,展開聯想和形象,描述“怪人催去早”的大意,然後結合着關鍵詞句“恨”“怪”等,分析所運用的.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答出作者與友人離別時的難捨難分的纏綿之情即可。

望江怨·送別閲讀答案2

望江怨

送別

[清]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①。愁雲清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恨殘照,

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樹梢。

(1)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3分)

(2)怎樣理解怪人催去早?請結合全詞分析。(4分)

望江怨送別閲讀答案

14、(1)【答案】江水渺茫,扁舟遠去,愁雲慘淡低垂,帆船在飄蕩中越來越遠。作者採用了以景襯情的手法,淋漓盡致的表現了離別時難捨難分的纏綿婉惻的情景。

試題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後再概括景物營造氛圍特點及運用的表現手法。綜合起來可得出離別時難捨難分的纏綿婉惻的場景。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答案】殘陽即將落去,責怨人們催促的太早。該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斜陽不願離去而責怨人催促的情緒,詞人以殘陽來暗喻自己,抒發了作者與友人離別時的難捨難分的纏綿之情。全詞雖沒有一句言離別,卻以景襯情的手法、以含蓄藴藉的語言將景和情表達的韻味十足。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可結合分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答出作者與友人離別時的難捨難分的纏綿之情即可。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賞析

萬樹送別詞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這些特點在其他詞中也有表現,例如《望江怨送別》: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愁雲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這首詞運用比興手法,以景襯情、含蓄藴藉的表達效果更加明顯。全詞雖沒有一句言離別,但所描繪的景緻,將離別時難捨難分的情緒表現的纏綿婉惻,韻味十足。

望江怨·送別閲讀答案3

望江怨

送 別

[清]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①。愁雲音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樹梢。

(1)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3分)

(2)怎樣理解“怪人催去早”?請結合全詞分析。(4分)

【答案】

(1)前四句描寫了一幅纏綿婉惻又悲涼寂寥的送別場景:友人乘舟遠行,詞人佇立江邊,春水渺茫,行舟遠去,愁雲慘淡,小舟漸行漸遠,最後惟見比沙鷗還小的點點白帆。(春天的傍晚,詞人在江別送別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漸行漸遠;天邊濃雲片片,帆船越行越遠,比沙鷗還要小,詞人心中不覺愁雲慘淡。)作者以景襯情、含蓄藴藉地將離別時難捨難分的情緒表現韻味十足。

(2)詞人目送友人扁舟漸行漸遠,不忍離開;天邊愁雲片片,帆船越行越遠,比沙鷗還要小。而此時夕陽還有“一竿紅”,詞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離開,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詞沒一句言離別,一“怪”已使詩人的離別之情渲染到了極致,反常心理正好表達了(反襯)詩人對友人濃烈的不捨和留戀,足見兩人友情之深。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賞析作品描寫藝術和思想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D。鑑賞材料選自我國清代著名詞曲家萬樹的《望江怨·送別》。

萬樹(1630-1688),字紅友,一字花農,號山翁、山農,明常州府宜興(今江蘇宜興縣)人。他才思敏捷,學識明達,工詞善曲,不僅是詞學家,而且是著名戲曲文學作家。萬樹少年時即遭變亂,嗣後家境清寒,長期飄泊四方,歷在山西、陝西一帶遊歷。清順治年間以監生遊學北京,未得官而歸。康熙年間入兩廣總督吳興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議皆由其執筆,閒暇時作劇供吳家伶人演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終以懷才不遇,憂鬱積勞成疾,拜辭吳興祚回鄉,不幸病死於廣西江舟旅途中,終年僅58歲。

萬樹是我國清代著名的詞曲家,詞曲風創新,碩果累累,其新編的《詞律》對中國詞壇的貢獻尤為巨大,影響深遠。

萬樹送別詞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望江怨?送別》這首詞運用比興手法,以景襯情、含蓄藴藉的表達效果更加明顯。全詞雖沒有一句言離別,但所描繪的景緻,將離別時難捨難分的情緒表現得纏綿婉惻,韻味十足。

分析題目:《望江怨·送別》顧名思義為一首送別詞。以“送別”為主體的詩詞,多為纏綿不捨之情。

分析詞句:抓關鍵意象。詞中“春江”“殘照”交代了送別的地點和時間,“斷送扁舟過”可見行人已遠行;“愁雲”“恨”可看出詞人送別時的愁情別恨,最後一句“怪人催去早”,可以看出殘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喚早點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責備也。

概括詞義:(友人乘舟遠行),詞人佇立江邊,眼前春水渺茫,一望綿遠,不見端際。詞人目送行舟,一直望到遠去的小舟過了樹木的梢頭,此時,愁如雲積,小舟漸行漸遠,最後船已不可見,惟見點點白帆,比沙鷗還小。這時剛好有人“催去早”,詞人心中生恨,反倒責怪起催促者來,更感慨若非殘照只餘“一竿”高,怕還會與友人相敍一番吧。

解答問題:

第一問: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

這道題考的是分析概括場景。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可分三步走:先總體概括,再進行細節分析,最後點明場景與氛圍。

總體概括:在春天的傍晚,詩人在江別送別友人。

細節分析:前方江水渺茫,(詞人)看着友人的扁舟漸行漸遠,被岸邊的樹梢遮住了部分;天邊濃雲片片,帆船越行越遠,比沙鷗還要小”。

點明氛圍:“愁雲”一詞點明瞭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愁雲慘淡”、“悲涼寂寥”。

形成答案:前四句描寫了一幅悲涼寂寥的送別場景:春天的傍晚,詞人在江別送別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漸行漸遠;天邊濃雲片片,帆船越行越遠,比沙鷗還要小,詞人心中不覺愁雲慘淡。

第二問:怎樣理解“怪人催去早”?請結合全詞分析。

這道題考的是結合語句,分析全文內容,概括思想情感。審讀題幹,抓住“怪”這個心理描寫,着重分析其對抒發詞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題幹“結合全詞”,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脈絡,分析詞人為何“怪”?“怪”什麼?“怪”的情感怎麼一步步展開。

答案:詞人在友人的帆船出發之後仍舊不忍離開,目送扁舟漸行漸遠,第一次渲染了不捨之情;天邊濃雲片片,帆船越行越遠,比沙鷗還要小。“愁雲”再次渲染出此人的離愁;看這時夕陽,還有“一竿紅”,詞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來,怪其催着要早早離開,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這裏的“怪”進一步反襯了“不捨”,此時情感已經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詩人的離別之情渲染到了極致,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濃烈的不捨和留戀,從而可以看出兩人友情之深。

標籤: 望江 送別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pjnrmk.html
專題